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CONS_00041960在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Blank组)。每次臀肌注射2 ml生理盐水,连续3 d。(2)激素组(Dex组)。每次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0 mg/kg,连续3 d,制作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3)无关序列组(Ex-NC+Dex组)。同法给予地塞米松,一侧股骨头内注入转染无关序列慢病毒载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4)激素+重组慢病毒组(Ex-Lnc+Dex组)。同法给予地塞米松,一侧股骨头内注入转染重组lncRNA TCONS_00041960 lncRNA载体的BMSCS。于实验第4、8周提取各组大鼠股骨头组织中总RNA及总蛋白,应用TaqMa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脂基因PPARγ、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两样本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数值变量资料统计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结果实验第4周,Ex-Lnc+Dex组股骨头细胞内PPARγ mRNA与蛋白呈低表达(1.129±0.024与0.366±0.007),与Blank组(1.001±0.055与0.352±0.003)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w-mRNA=3.052,P>0.05;t4w-蛋白=3.227,P>0.05);明显低于Dex组(2.351±0.086与0.836±0.032)、Ex-NC+Dex组(2.226±0.484与0.888±0.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w-mRNA=296.841,P<0.01;F4w-蛋白=196.684,P<0.01)。Ex-Lnc+Dex组Runx2 mRNA与蛋白呈高表达(1.176±0.036与0.963±0.014),与Blank组(1.001±0.077与0.934±0.019)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w-mRNA=2.893,P>0.05;t4w-蛋白=2.154,P>0.05);明显高于Dex组(0.522±0.007与0.501±0.005)、Ex-NC+Dex组(0.614±0.003与0.521±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w-mRNA=376.700,P<0.01;F4w-蛋白=2 239.834,P<0.01)。实验第8周各组表达量与第4周一致。结论重组lncRNA-TCONS_00041960载体能够有效下调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模型股骨头细胞内脂基因表达,同时显著上调细胞内基因表达,可高效预防激素性ONFH的发生。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干细胞 基因表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又要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教会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在阅读中积累,加强练笔,培养兴趣,体会写作的意义。通过指导学生选材构思、反复修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作品质量。

  • 标签: 写作能力生活积累提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隐性知识是显性知识的基础,它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个体实践反思知识,对教师教学实践有着双重作用。为此,教师要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积累,在教学情境中运用智慧。教师教学智慧的养成,应通过加强教师教学的日常反思、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等渠道实现。

  • 标签: 隐性知识 教学智慧 养成途径
  • 简介:摘要只有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有高效的学习效率。所以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 简介: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增殖和软骨能力的影响,并确定适用于hBMSCs体外软骨构建的细胞代次。方法获取hBMSCs,分别用DMEM和DMEM+bFGF培养基进行培养。两组细胞均传代至第4代,比较两组各代次hBMSCs的形态变化、细胞得率;取第3代细胞,用pellet法体外软骨诱导培养3周,观察两组pellet大体观并进行Ⅱ型胶原染色。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取hBMSCs用DMEM+bFGF培养基进行培养,1∶3传代培养至第8代,观察各代次细胞的形态变化;对各代次pellet体外软骨诱导培养3周后,行大体观察并进行Ⅱ型胶原染色。结果DMEM+bFGF培养体系下的细胞形态、细胞得率及软骨能力等方面均优于DMEM组。DMEM+bFGF培养体系下,按照1∶3传代的细胞传至第6代仍能维持较好的细胞形态;第1~4代细胞均表达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第5及后续代次的细胞软骨能力较差。结论bFGF可明显促进hBMSCs增殖,并可更好地维持hBMSCs的软骨能力,在该培养体系下的第1~4代细胞适用于体外软骨构建。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代次 软骨再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一期矫正儿童股骨远端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角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骨科医院采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一期于股骨远端截即时矫形、股骨中上段截缓慢牵张延长治疗的5例股骨远端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角畸形的患儿资料,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13.6岁(10~17岁),平均短缩5.1 cm(3.9~6.5 cm),股骨远端平均角24.9°(17.0°~30.5°)。测量并分析患肢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轴夹角(mLDFA)、股骨远端后侧机械轴夹角(mPDFA)、机械轴偏移(MAD)、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双下肢长度。结果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5~32个月)。所有患儿下肢机械轴线恢复满意,mLDFA,mPDFA,MAD均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长度均达到术前计划,平均延长5.6 cm(3.9~8.0 cm),平均愈合指数为35.6 d/cm(29.0~45.0 d/cm),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牵张区痂及截端均愈合良好。牵张期结束时,所有患儿屈膝活动度基本达到90°,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正常。所有患儿无血管、神经损伤,无髋、膝关节脱位,无去架后再骨折、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单边轨道式外固定架双平面截一期矫正股骨远端骺损伤后遗下肢短缩、角畸形安全、可行,避免了多次手术,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度。

  • 标签: 外固定器 骨骺损伤 短缩/成角畸形 牵张成骨 畸形矫正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化以及对微小RNA(miR-20a、miR-29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将细胞分3组分别进行处理,使用完全培养基培养组作为空白对照记为CM,诱导液培养组作为对照记为OM,诱导液+17β雌二醇(E2)培养组作为实验组记为E2。细胞处理第1、5、9天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第5、9天,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骨相关蛋白如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iR-20a及miR29a的表达情况;第19天,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两组独立样本的t检验,两组以上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处理1d后,各组ALP活性较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1d:3.49,OM1d:2.82,E21d:2.92;F=2.002,P=0.216);5d后,E2组及OM组ALP活性较1d时明显提高(E21d:2.92,E25d:15.83;t=5.065,P=0.007;OM1d:2.82,OM5d:8.38;t=13.39,P=0.0002),5d时E2的值为OM组的2倍、CM组的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5,P=0.0055);9d后,各组ALP活性水平有明显增高(CM9d:14.66,OM9d:22.17,E29d:45.99),约为5d时的3倍(CM:t=11.830,P=0.0003;OM:t=8.068,P=0.0013;E2:t=9.332,P=0.0007),组间差异变化不明显,OM组约为CM组1.5倍,E2组约为OM组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1,P〈0.0001)。第5、9天,E2组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在均比OM、CM组高。第19天,E2组比OM组形成更多矿化结节。E2组miR-20a-5p表达水平在第5天为OM组的2倍(Mann-WhitneyU=20.000,P=0.013),在第9天为OM组的1.5倍(Mann-WhitneyU=32.000,P=0.079);而miR-29a-3p的表达水平相比OM组无明显变化(5d:Mann-WhitneyU=0.000,P〉0.999,Mann-WhitneyU=10.000,9d:P=0.680)。结论E2能促进大鼠BMSC的分化,同时提高miR-20a-5p�

  • 标签: 雌二醇 大鼠 间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微小RNA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天然猪小肠黏膜下层(SIS)膜进行表面修饰以提升其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对天然SIS膜进行了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表面涂层以获得新型SIS/nHA膜,将0.5 mol/L四水硝酸钙[Ca(NO3)2·4H2O]溶于无菌去离子水并搅拌均匀,随后将0.5 g SIS膜基材浸没其中持续搅拌20 min,加入0.3 mol/L磷酸氢二铵[(NH4)2·HPO4]溶液,并滴加氢氧化铵(NH4OH)调节溶液pH至10,37 ℃下磁力持续搅拌直至溶胶形成,待反应完全后,取出SIS基材,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洗涤3次,室温干燥。重复上述溶胶-凝胶过程3次,获得SIS/nHA膜。然后利用能谱-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再将小鼠前成骨细胞以5×104细胞/膜的密度接种于各组材料,通过死活染色和噻唑蓝(MTT)试剂盒检测细胞在1、3、7 d增殖活性,同时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悬液(100 μl,1×105/ml)接种于铺有Matrigel胶的96孔板,比较SIS/nHA和SIS诱导能力。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溶胶-凝胶法成功将nHA沉积于SIS膜表面,与单纯的天然SIS膜比较,修饰后的SIS/nHA具有更理想的纳米磷灰石表面拓扑形貌;而且,体外实验证实培养1 d时,SIS和SIS/nHA的增殖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15±0.027比0.230±0.035,t=0.588,P>0.05);而持续培养3 d(0.382±0.041比0.261±0.031,t=4.077,P<0.05)和7 d(0.543±0.055比0.392±0.040,t=3.846,P<0.05)后,SIS/nHA的增殖活性显著高于SI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体外结果表明,SIS/nHA诱导4 h形成的管节点数显著高于SIS组[(46.5±6.4)个比(31.3±5.1)个,t=3.217,P<0.05],同时SIS/nHA诱导形成的管腔长度也显著高于SIS组[(5 170.6±620.5) μm比(3 482.2±480.1) μm,t=3.72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HA涂层修饰有效提升了SIS膜的表面生物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为SIS的表面改性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小肠黏膜 表面改性 骨再生
  • 简介:目前从骨髓中成功分离、鉴定BMSCs的方法较为成熟。新发现一些物质能诱导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因子,其中对BMP研究较多。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结合Ⅰ、Ⅱ型BMP受体后激活Smad信号通路诱导。其诱导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应用天然BMP或者将BMP及其协同基因转入BMSCs,通过靶细胞的持续表达BMP促进新形成。本文将近10年BMP诱导BMSCs向分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综述。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形态发生蛋白 骨化 骨生成 综述
  • 简介:目的:检测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及实时定量PCR方法评价川陈皮素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川陈皮素能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殖,刺激细胞ALP活性升高,上调BMP-2、COL-I、OCN、Runx2的基因表达,BMP-2信号阻断剂(Noggin)能抑制成分化基因表达。结论:川陈皮素可促进MC3T3-E1分化及基因表达,BMP-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

  • 标签: 川陈皮素 成骨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多潜能性及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女性下颌来源BMSCs,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HSYA对BMSCs生长的影响;Westernblot及RTPCR方法检测加入HYSA的BMSCs的多潜能转录因子NANOG、SOX2、OCT4的表达,比较两组细胞的克隆形成率;茜素红染色、Westernblot、实时定量RT-PCR检测空白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的体外分化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多潜能因子NANOG、SOX2及OCT4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诱导7d后,实验组BMSCs中Runx2等分化基因表达上升,诱导14d后,钙结节形成较空白组及标准组多。结论:HYSA能促进BMSCs的增殖,同时在Runx2、OCN、OSX、OPN的参与下,诱导其向方向分化。

  • 标签: 羟基红花黄色素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多潜能转录因子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瘦素对人样细胞MG63Ⅰ型胶原Al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MG63细胞以3个不同浓度的瘦素(10^-8-10^-6mol/L)分别干预24、48、72h,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G63细胞Ⅰ型胶原A1基因mRNA的表达量,分析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以17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瘦素可上调MG63细胞Ⅰ型胶原Al基因mRNA的表达,并存在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效应,其最佳浓度为10^-7mol/L,最佳作用时间点为72h。17β-雌二醇则以10^-7mol/L浓度组在24h表达为最强。结论瘦素可上调MG63细胞Ⅰ型胶原Al基因mRNA的表达,其作用较17β-雌二醇持久和滞后。

  • 标签: 瘦素 MG63 实时荧光定量PCR Ⅰ型胶原
  • 简介:目的聚醚醚酮(PEEK)具有与骨骼相似的弹性模量,但PEEK作为修复材料的应用受到其表面生物惰性及缺乏促成性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表面修饰光固定明胶增强PEEK生物活性。方法我科研团队合成的光固定明胶可通过紫外照射粘附于多种材料表面,并可增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SEM、静态水接触角、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碱性磷酸酶分化等表征学及细胞学系统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光固定明胶可固定于PEEK表面,改变了PEEK等高分子材料的表面性质。在细胞学研究中,光固定明胶改性后相对于普通PEEK,成骨细胞增殖、伸展、基质分泌及分化能力明显增强。结论通过光固定明胶对PEEK表面进行改性,可明显增强其生物活性,是一种有潜力的骨科内植入物及医疗器械材料。

  • 标签: 聚醚醚酮(PEEK) 光固定明胶 表面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质量对成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PVP治疗的性脊柱转移癌患者(58个椎体),记录术前及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采用可重复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资料完整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4%,术后一天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4±2.3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1.9±2.3)分、(2.3±1.8)分。结论PVP治疗性椎体转移癌止痛效果好,并发症少,可作为疼痛性、性椎体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对成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癌 成骨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港口航道的通航能力在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想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港口航道的通航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通航能力展开探究,分析其发展现状与影响其能力的因素,从而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希望有助于强化我国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通航能力

  • 标签: 海岸工程 港口航道 通航能力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