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美国乔治亚大学和梅里亚精选大药厂的研究人员在最新的《禽流感》杂志中报道称:剂量重组火鸡疱疹病毒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能有效对抗传染性法

  • 标签: 剂量疫苗 对抗法氏囊 有效对抗
  • 简介:潮州丛茶要挤占国内外茶叶市场,不仅要有质,而且需要量.提质扩量,是潮州茶业的发展趋向.而潮州茶业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转变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就要积极研发、应用和推广茶叶机械,提高种植、植保、采摘、制作加工的机械化程度.特别是在茶叶制作加工方面,逐步由家庭作坊向工厂化过渡,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操作过渡,通过机械化的普及和提高,进而促进潮州茶叶产业链的自动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最终真正实现潮州茶业转型升级.

  • 标签: 机械化生产 单丛茶 潮州 茶叶市场 制作加工 机械化程度
  • 简介:通过植株密度的因素、5水平处理试验,研究了天鹰椒栽植密度对天鹰椒的产量、单株结椒数和单株椒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天鹰椒在每hm2种328747株的密度下,达到了最高干椒产量3987.3kg/hm2,比常规密度条件下的增产42.2%.

  • 标签: 辣椒 天鹰椒 种植密度 产量构成性状 植株密度 产量
  • 简介:传统丛茶大多采用烘干工艺干燥,本文对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在岭头丛茶加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处理样茶感官品质审评、生化成分测定以及香气物质的检测分析,发现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对丛茶品质具有改善作用,主要表现在茶汤滋味相比较为醇和。实验发现先经过初步烘焙再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茶叶品质最优。同时,实验结果也提示,不经烘焙直接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处理的样茶品质欠佳。

  • 标签: 岭头单丛茶 真空冷冻干燥 茶叶品质
  • 简介:对吊丝竹、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在相同抚育措施下出笋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吊丝竹出笋早、数量多,平均达37.05支/丛,但出笋总重量低,平均仅25.25/丛,云南甜竹、大头典竹出笋迟,但云南甜竹的笋总产量最高,达42.2/丛,大头典竹出笋产量次之,达40.1/丛。方差分析表明,吊丝竹与云南甜竹、大头典竹间存在1%极显著水平。从出笋的月规律变化上看,7月下旬和8月中旬均是3种竹子出笋高峰期,而7月中旬和8月上旬均出现出笋低谷期,8月中旬过后均出现出笋逐渐减少趋势,吊丝竹、大头典竹9月下旬产笋仅零星出现,云南甜竹出笋则在9月下旬仍达到一个小高潮,而后出笋逐渐停止。

  • 标签: 吊丝单竹 出笋规律 调查 分析
  • 简介:以目前常用尼龙编织袋包装为对照,采用不同气调包装贮藏方式(100%CO2,100%N2,100%空气及真空和它们的不同比例)进行大米为期10个月的贮藏,定期测定大米含水量、脂肪酸值、过氧化氢酶活性、黏度及蒸煮品质。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自然贮藏环境下,N2及真空包装能够显著提高上述各大米保鲜品质指标,可有效保持大米新鲜品质,在黑龙江大米包装及高端米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气调包装 黑龙江 大米 保鲜品质
  • 简介:岭头丛具有一般乌龙茶品种所没有的优势,其主要特点是:发芽特早、芽梢肥壮、生育期长、生长快、适应性广、产量高、品质风格突出.岭头丛茶树良种在我省推广面积已有20万亩.但在品种利用中,以往着重于高产的一面,片面追求产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品种优质性的发挥.如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忽视有机肥、加工机械用具不配套、制作技术掌握不当、粗制滥造等.致使岭头丛茶生产总体效益下降.最近几年,饶平县为再创岭头丛茶新优势,以提高丛茶品质为主要目标,利用新的技术成果,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仅就栽培、加工品质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 标签: 岭头单丛茶 生产 加工 品质 鲜叶品质 施肥
  • 简介:研究了以环单萜烯烃为原料,CD分子筛为催化剂,歧化合成对异丙基甲苯的工艺条件,并对对异丙基甲苯进行了谱图解析.研究结果表明CD催化剂具有制备简单、价格低廉、回收简单、没有污染和腐蚀性等特点.而且环单萜烯烃来源于工业副产品,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单环单萜烯烃 CD催化剂 对异丙基甲苯 歧化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低取代度淀粉磷酸酯是良好的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以酸奶的口感、组织状态、乳清析出量、黏度和酸度为考核指标,考察原淀粉、变性淀粉、果胶添加量,以及原淀粉与果胶复配和变性淀粉与果胶复配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选用L9(3^d)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凝固型酸奶中添加剂为变性淀粉与果胶复合配置,当配比为3:1,添加量为0.4%,接种量为5%,蔗糖添加量为7%时,凝固型酸奶的乳清析出量为1.2%,黏度为56000mPa·s,酸度为91.26T,具有较好的品质。

  • 标签: 低取代度淀粉磷酸单酯 凝固型酸奶 黏度 酸度
  • 简介:研究了新磺酰脲除草剂嘧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其土壤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土壤经甲醇和稀氨水混合液提取,液液分配及C18净化,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4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95.10%-103.77%,变异系数为1.47%-11.80%,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运用上述方法,测定了嘧磺隆在北京和山东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嘧磺隆在土壤中消解的速度较慢,在北京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4d,山东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3.59d,按推荐剂量施药,小麦收获时,在北京和山东两地土壤中均未检出嘧磺隆。

  • 标签: 单嘧磺隆 残留分析 土壤 消解动态 除草剂
  • 简介:水稻中后期是多种害虫并发时期,也是药剂进行总体防治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稻田主要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吡啉。在稻飞虱二、三龄若虫高峰期或螟虫卵孵高峰期,每666.7m2用·吡啉100g对水常现喷雾,适期用药1次,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三化螟的防效均达95%左右,显著优于目前推广的药剂,是当前水稻害虫总体防治的理想药剂。

  • 标签: 单·吡啉 水稻害虫 防治效果
  • 简介:以“福云6号”芽茶青为试材,经相同的萎凋、揉捻,然后进行不同时间、不同温度的发酵处理,设置三个发酵时间梯度3h、4h及5h,和三个发酵温度梯度24℃、26℃及28℃,后经相同干燥工序,得到成茶。对其成茶的化学组分进行测定,再对成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探讨不同的发酵处理对芽红茶品质的影响。

  • 标签: 福云6号 单芽红茶 发酵 生化成分 品质
  • 简介:典型的生长和收获模型通常都包含生长、枯损和更新三大部分。其中更新和枯损部分进展少因而影响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预估精度。Belcher等(1982)用误差增殖法,提出了木生长预测模型。林分和树木评价模拟系统用于橡树—山核桃林,当预估林分株数或断面积时,预估值的变化主要来

  • 标签: 平行分布 生长预测 模拟系统 逻辑斯蒂曲线 三变量 预估值
  • 简介:2013年11月18日,江苏省开展农药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办理试点工作,截止到今年5月18日,已累计办理发放出口登记管理放行通知近2万份,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 标签: 登记管理 江苏省 出口 农药
  • 简介:玉米粒播种技术在兴安盟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应用这一技术不仅节约种子,解决了合理密植问题,而且能简化田间管理,节约种植成本。但应用这一技术,在选择品种、提高种子质量、提高播种质量上与传统种植方式有所不同。

  • 标签: 单粒播种 应用现状 注意事项
  • 简介:本文以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第一峰为茶叶生产研究基地,引进潮州丛乌龙茶,根据其生长对气候条件的要求,探讨潮州丛茶叶具有大力推广的发展优势。

  • 标签: 高山 气候 乌龙茶 潮州单丛 种植技术 适应性
  • 简介:将传统岭头丛茶加工鲜叶采摘标准由采摘中开面至大开面改为采摘小开面至中开面,并相应将传统岭头丛茶加工技术进行改革,研究创新岭头丛茶鲜叶嫩采加工技术.

  • 标签: 岭头单丛茶 中开面 小开面 加工 技术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