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间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50例腹主动脉瘤平均分入研究组(围手术期护理)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少于参照组,临床操作时间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主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整体护理效果。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介入治疗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干预的患者在手术中通过主动保温方式进行护理对其低温效果的观察。方法:使用乱数表法将本院于2023年7月-2023年12月收治行全身麻醉治疗的患者共48例划分为参照组(n=24)与研究组(n=24),其中参照组围绕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研究组主要通过主动保温模式进行护理干预,针对两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和分析。结果:和参照组相比较,研究组麻醉后、术中以及术后的体温改善效果更为理想,(P<0.05)。结论:临床可以借助主动保温措施来对全麻患者实施辅助干预,可以保证患者体温的恒定,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身麻醉 主动保温 术中低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小儿心肌炎患儿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86例小儿心肌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采取主动风险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心肌炎患儿的护理质量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医疗护理评分、基础护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咳嗽、哮鸣音、气促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在小儿心肌炎治疗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护理效果,而且能够极大地缩短患儿症状消失的时间。因此,本文认为主动风险护理程序适合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标签: 主动风险护理程序 小儿心肌炎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采用主动护理干预方法,对采用血透析护理后患有低血压概率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收治与我院的30例患者,采用随即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将观察组采用主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观察两组之间患者满意度,以及观察两组之间护理效果,以及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和出现低血压概率状况。结果: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是46.67%,低于观察组的86.67%(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是40.00%,低于观察组的80.00%(P<0.05);对照组护理优良率是60.00%,低于观察组的93.33%(P<0.0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是46.67%,高于观察组的13.33%(P<0.05)。结论:采用主动干预护理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减少患者出现低血压概率,同时也能够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明显成效,所以在临床实验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主动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低血压发生率
  • 简介:摘要: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重疾病,患者在急性期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首先,应确保患者的静脉通路顺利,并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其次,对于有疼痛不适的患者,可以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疼痛。另外,患者在急性期需要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或体位改变。此外,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凝块指标,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在日常护理中,还应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最后,对于高危患者,应予以定期随访和监测,确保病情的稳定。通过以上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急性期护理 效果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冠脉搭桥术后(CABG)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冠脉搭桥术后应用IAB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和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10例患者康复出院,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无使用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IABP是改善心功能的有效措施,应用IABP期间,严密监测各项监护指标,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尽早干预,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总结上趴下挺体位在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中的应用体会。上趴下挺体位呈S型,即安置患者右侧躺在手术床上,上半身往前趴,暴露出左侧胸背部,下半身往后挺,暴露出腹部及左侧腹股沟。摆放此体位前做好用物准备,术中做好压疮预防、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并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注意防止非计划拔管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7例患者手术术野暴露充分,手术顺利进行,无体位并发症。

  • 标签: 手术体位 胸腹主动脉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 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 68例 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腔内隔绝术治疗,并结合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比患者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后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领域、生存质量、健康状况 6个维度,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的 II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腔内隔绝术 治疗 III型主动脉夹层 护理效果
  • 简介:腔内修复术(EVR)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将支架人工血管经股动脉导入,利用支架弹性扩张将人工血管无缝合固定于裂口两端的正常动脉壁。通过封闭夹层裂口而使高速、高压的动脉血流与扩张薄弱的动脉瘤壁隔离而达到预防夹层动脉瘤破裂的目的。我院2000年10月-2006年6月为101例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实施腔内修复术,现将手术配合经验介绍如下。

  • 标签: 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腔内修复术 手术配合 治疗 夹层动脉瘤破裂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与本院内实施了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的5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本研究随机地分为对照组(n=26)和观察组(n=26),对照组内的患者在围术期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内的患者在围术期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别中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中患者的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中患者更长,组别内数据采取对比后具备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综合护理方式能够显著推动患者身体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主动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症状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经本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参照对象,将以上患者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综合主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评分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中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所用时间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主动护理 支气管哮喘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021年11月在本院行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期间的护理措施做分析,评估护理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无并发症,血压、精神正常,心脏、肺部、神经等器官和系统无异常,成功出院。结论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加强术后护理,对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有着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护理 病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术后早期尿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回顾分析本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间98名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 24h 尿量情况,比较术后早期不同预后患者的尿量情况。结果 :腹主动脉瘤患者术后住院期间发生急性肾损伤、需要透析、拔管后需要无创辅助通气、临床转归不良的患者术后 24h 尿量水平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肾下型腹主动脉瘤 尿量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主动脉球囊反搏是治疗缺 血性心脏病的机械循环辅助方法,在严重冠心病围手术期可发挥良好辅助作用,放置时机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如何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是临床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本文主要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同应用时机的研究进行综述,皆在为临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不同应用时机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围绕紧急主动脉夹层瘤手术患者的全程护理配合方案进行分析研究,探索紧急主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全程护理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采用全程护理之后接诊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模式。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比组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全程护理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显著提升且死亡风险大幅降低。护理人员应该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积极开展全程护理,全面关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需求,配合医生共同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全程护理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瘤 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的症状及护理方式与效果。 方法 : 在我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2 月间收治的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患者中选择合适的 42 例进行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添加并发症护理内容,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对进行了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瘤 手术的患者护理中增加并发症护理内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揿针护理配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揿针护理配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肌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MIP、PIF、SF-36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 标签: 脑卒中 气管切开 揿针护理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呼吸肌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预防剖宫产术后尿路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0例剖宫产且留置导尿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被动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采用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及排尿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首次排尿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腹肌锻炼联合提肛运动对剖宫产产妇留置导尿期间进行主动性膀胱功能训练,可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减少尿潴留,降低术后尿路感染。

  • 标签: 剖宫产 主动膀胱功能训练 尿路感染 尿潴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