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病人男,62岁。因胸闷、乏力3h伴出汗于2004-05-30入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服药不规则,疗效不确切;10年前行胃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1次,未复发。入院查体:T36.5℃,P58次/min,R18次/min,BP109/80-mmHg,神志清,精神稍差,发育好,营养良好,主动体位;皮肤稍湿冷,巩膜无黄染,未见出血点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瞳孔正常,颈部软,甲状腺无肿大,气管居中,

  • 标签: 主动脉夹层瘤 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分析 治疗
  • 简介:2001-01/2004-01我院急救中心共接诊腹主动脉瘤病人19例。其中男15例.女4例。腹主动脉瘤直径>10cm者2例,7~10cm者8例,4~7cm者9例。19冽病人中有7例曾在院外误诊,误诊为慢性胃炎者3例,急性胆囊炎1例,肠梗阻1例,坐骨神经痛2例,有4例早已诊断明确,8例为首次就诊病例。

  • 标签: 腹主动脉瘤 延时诊断 误诊 原因
  • 简介: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有效缓解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入院的52名主动脉夹层患者,针对疼痛特点,成立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构建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疼痛管理方案,对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院的54名患者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与之前对比疼痛控制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的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均较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后的主动脉夹层术前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控制,也提升了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主动脉夹层 疼痛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中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90例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率;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长、血压控制理想时间;护理前后舒张压、收缩压情况、自我管理水平;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住院接受治疗总时长、血压控制理想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自我管理水平相似,P>0.05;护理后干预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自我管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舒张压、收缩压情况、自我管理水平,减少主动脉夹层治疗效果。

  • 标签: 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护理 整体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 标签: 拉米夫定 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前瞻性研究
  • 简介:在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等现代护理新模式的深刻影响下。我国在10年前就明确提出把心理护理广泛运用于临床实践。然而据(护士进修杂志)载文称,10多年来我国临床心理护理的总体水平提高不大,至今尚未能突破传统护理模式。实际成效也不够显著。专家学者呼吁:要尽快地改变当前临床心理护理的低水平徘徊状态,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实施心理护理的方法和途径。因此,作为护理工作者。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现结合多年实际工作谈几点认识。

  • 标签: 心理护理 临床实践 系统化整体护理 责任制护理 护理工作者 现代护理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占我国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的首位,患者确诊时已到中晚期,被视为“绝症”而放被放弃治疗。随着医疗新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肿瘤治疗理念、方法和手段,使过去的“不治之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由于治疗方法繁多,技术日新月异,不同疗法问互相渗透,因此各个学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治疗 消化道肿瘤 微创治疗 中晚期 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