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21例人工血管外露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创面换药、内瘘的观察与护理、负压封闭引流及冲洗、修复创面皮瓣血液循环的观察与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结果全部病人创面恢复良好,14例病人人工血管内瘘得以成功保留。

  • 标签: 人工血管内瘘 人工血管外露 负压封闭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血管血管外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1年~2011年,运用人工血管治疗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人工血管的使用成功治疗了各类血管疾病。结论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各类人工血管的出现,现代血管外科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人工血管成为了血管外科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之一。

  • 标签: 人工血管 血管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 ]血管外科由单一手术向复杂手术转变,由自体血管移植向人工血管植入转变。 我科室于 2019 年 2 月 17 日收治一名人工血管排异 患者。患者有三处伤口前期采 用Ⅲ型碘伏进行消毒,再用 0.9%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清洗至伤口创面无碘伏残留。( 图一)中期采用磺胺嘧啶银、亲水纤维银抗感染,草酸盐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图二)后期经 MDT 和血管外科医生会诊后取出移植物。患者于 2019 年 4 月 15 日行“右下肢人工血管取出术、清创引流术”,同期行自制负压引流,术后 2 天换药一次,经两次换药后,患者伤口愈合。 ( 图三) 人工血管是许多严重狭窄或闭塞性血管的替代品,偶见人工血管排异。医务人员需在保证患者肢体血管的前提下,及时的取出人工血管,减少肢体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 ] 人工血管排异 切口感染 敷料
  • 简介:目的研究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后静脉吻合口狭窄与静脉血管条件的关系.方法观察2016年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138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尤其是血管情况并进行术后内瘘复查和随访,记录内瘘使用情况和并发症.对人工血管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组和非狭窄组的一般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并用Cox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结果手术部位以肱动脉-头静脉吻合者居多,占54.35%,其次为肱动脉-肘正中静脉,占32.6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HR0.672,95%CI0.453-0.995,P0.047)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狭窄需要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静脉吻合口短期内狭窄与吻合动脉、静脉直径相关性不大,而与吻合静脉的束臂直径密切相关.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内瘘 狭窄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血管在血液透析通路中的临床应用,相关的并发症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方法:选择的是在 2017年 12月到 2019年 12月在我院及外院进行动静脉人工血管移植并且建立血液透析通路的患者 24名,在手术结束之后分析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并对相应的处理方式也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人工血管移植的患者中, 6个月的通畅率是 95%, 12个月的通畅率是 89.78%, 24个月的通畅率是 79.98%。而在所出现的并发症中,由于血栓形成的闭塞最为常见,占总数的 29%,而心衰则占总数的 13%,术后感染的概率为 9%,假性动脉瘤形成的概率为 5%,而其他并发症的概率为 3%。结论:当血管的条件较差,并且不能完成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时,移植人工血管来建立透析通路,这样做不仅仅能够让维护更加方便,还能够让穿刺变得更加容易,从远期来看,通畅率也越高,透析的流量也非常充足,只要不断地提升手术熟练的程度,并且在手术结束之后能够科学的进行维护,及时发现术后相关并发症的症状,并进行处理,能够很好的保障患者的血透通路。

  • 标签: 人工血管移植 血液透析通路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0例患者采用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的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0例血液透析患者,回顾其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成形术的相关护理,进行具体分析比较。术后分别进行长于1年的随访。结果人工血管动静脉瘘手术后即刻通畅率为100%,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后加强防治护理并发症,加强护理知识教育,正确使用动静脉瘘,能够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静脉瘘 手术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人工血管植入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总结尿毒症病人行人工血管植入术后的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02例患者或家属在出院一周随访时98例均能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并能实现自我或家庭护理;3例因年纪较大耳聋并未有家属陪伴,自我护理及家庭护理较难实现;1例因出院后一周血压低入量不足出现人工血管堵塞。102例患者均对我区的护理工作100%满意。结论全面的健康教育提高了人工血管植入术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健康教育 人工血管植入
  • 简介:目的探讨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21例施行股-股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行手术者16例,主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同时行该手术者5例。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2例术后残留轻度间歇性跛行,1例在术后11个月出现静息痛。2例分别于术后6、17个月发现人造血管闭塞,术后平均2年通畅率为90%。结论股-股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单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一种简单而有效手术,也适用于特殊类型动脉瘤的腔内联合治疗。

  • 标签: 人工血管 动脉闭塞性疾病 动脉瘤
  • 简介:摘要超声诊断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无创影像检查方式,在心脏形态结构及瓣膜功能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实时成像、价格便宜、可床旁操作等优点。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对于超声检查的需求与日俱增,传统的超声检查存在不足。因此,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超声医学,以辅助临床医师进行精准诊疗。智能算法有潜力提高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度,本文就人工智能在量化心血管结构和功能、鉴别疾病以及预测心血管事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超声诊断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人工血管移植物内瘘(AVG)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期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管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31例建立AVG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2~61个月)。患者AVG术后平均初级通畅时间为(22.20±1.97)个月,1、2、3年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1.5%、36.6%和23.2%。AVG术后平均次级通畅时间为(38.30±2.30)个月,术后的1、2、3年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5.6%、68.6%和55.8%。AVG术后出现血栓形成65例(49.6%),通路狭窄50例(38.2%),移植物感染13例(9.9%),假性动脉瘤2例(1.5%),透析通路相关性肢端缺血综合征2例(1.5%),血清肿2例(1.5%)。结论AVG初级通畅率较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差,但通过修复手术能达到较满意的次级通畅率。术后规律随访,早期发现狭窄病变并进行相应处理,是维持AVG远期通畅的关键。

  • 标签: 血液滤过 移植物闭塞,血管 通畅率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用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行DavidⅠ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方法及疗效.方法6例主动脉根部瘤病人用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行DavidⅠ术,同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成形术和降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各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158~299min,平均(237.7±19.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36~250min,平均(179.3±16.7)min.深低温停循环1例,时间15min.全组无住院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渗血3例,均经再次开胸缝合止血,其中1例并发纵隔炎,用抗生素治愈.本组随访时间9~27月,平均(17.5±3.0)月,随访期间无死亡,无与心脏相关并发症和再手术.结论用带主动脉窦人工血管行DavidⅠ术早期结果满意,其安全性和耐久性需更长期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瘤 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再植术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等血管病变可导致主动脉的生物力学改变,同时,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内支架(简称支架)正被广泛应用于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因此相关主动脉生物力学特点研究及有关人工血管和支架的力学性能的研究将成为热点和焦点。通过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提高主动脉疾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就主动脉、人工血管及支架的力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标签: 人工血管 主动脉顺应性 血管内支架 生物力学 力学性能 力学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磁吻合(MCA)完成犬下腔静脉(IVC)人工血管置换,与传统缝合方法进行吻合口比较。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动物实验中心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提供成年家犬16只,编号后随机分为MCA组(n=8)与手工缝合(TMS)组(n=8),接受IVC部分切除后行人工血管置换,扫描电镜观察术后4、8、12周及24周吻合口内皮细胞生长情况,吻合口标本进行组织染色观察,并比较瘢痕增生程度。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电镜观察,MCA组人工血管吻合口内膜光滑,内皮细胞排列整齐,形态规则,TMS组吻合口内膜不完整,内皮细胞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组织学观察,MCA组吻合口血管壁对位整齐,血管内膜覆盖吻合口,术后12周吻合口呈慢性炎性反应,24周无明显炎性反应;TMS组吻合口缝线异物残留,瘢痕增生明显[(1.28±1.34) mm比(3.31±1.67) mm,t=4.115,P<0.05]。结论MCA组较TMS组人工血管吻合更理想,内皮细胞层光滑,无异物残留,炎性反应轻微。MCA技术实现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效果可靠。

  • 标签: 下腔静脉 人工血管 置换 磁吻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血管置换术动静脉瘘的护理干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2016 年 9 月收治的 1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应用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该患者心理状态良好,情绪稳定,治疗态度积极,手术操作顺利进行。

  • 标签: 动静脉瘘 人工血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的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风险。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Embase 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纳入到2020年3月为止发表的关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和普通PTFE人工血管对比研究的文章,提取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以及感染发生、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随访过程中的死亡人数进行meta分析。根据结果的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计纳入10篇文献,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观察性研究8篇,共1 069条人工血管植入。分析结果显示即穿型人工血管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相比12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5; 95% CI:0.871~1.327,P=0.501),18个月初级通畅率(HR=1.127,95% CI:0. 0.910~1.395,P=0.273),24个月初级通畅率(HR=1.079,95% CI:0. 0.793~1.470,P=0.628),24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74,95% CI:0.901~2.412,P=0.122),感染发生例数(OR=1.204,95% CI:0.765~1.896,P=0.423)以及死亡人数(OR=0.929,95% CI:0.567~1.515,P=0.7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次级通畅率(HR=1.427,95% CI:1.048~1.944,P=0.024)和18个月次级通畅率(HR=1.531; 95% CI:1.128~2.079, P=0.006)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假性动脉瘤发生率(OR=0.361; 95% CI:0.138~0.943; P=0.038)方面,普通PTFE人工血管高于即穿型人工血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与普通PTFE人工血管内瘘相比,虽然在并发症风险上,发生假性动脉瘤的几率更低,但两种治疗方案在24个月使用过程中通畅率没有明显差异,均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即穿型人工血管内瘘 普通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内瘘 血液透析通路 人工血管内瘘
  • 简介: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心血管领域迎来了革命性突破的契机,但目前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尚未完全融入临床工作流程中。本期内容分享了我国心血管医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心血管疾病诊治和临床研究方面的良好尝试和初步成效,以期推动人工智能与心血管领域的深度融合,造福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

  • 标签: 人工智能 心血管疾病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接触人工器官的应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下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接触人工器官的情况。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尿毒症患者人工造瘘血管的检测体会。方法对2009年5月-2010年5月38例尿毒症患者预行人工造瘘者进行上肢血管术前,术后检查瘘口处动静脉吻合状况、血管壁及管内血流状态进行检测。彩色多普勒检查可清晰显示血管基本情况及血液动力学改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造瘘血管术前术后有重要评估价值,是监测血透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检测手段。

  • 标签: 彩超 人工动静脉瘘
  • 简介:摘要人工血管与主动脉吻合是主动脉疾病外科治疗最重要的操作步骤,临床上涌现出了多种吻合方式及预防和消除吻合口出血的处理方法。其中人工血管末端外翻部分插入主动脉或內翻整体插入主动脉的吻合方式增大了移置物与主动脉壁贴合面积,明显降低了潮汐血流的冲脱作用和对吻合口的侧向力。因而其降低吻合后出血风险、术中缝合操作简化及吻合口出血容易处理的优点突出。不同名称的类似技术在主动脉病变的外科治疗中多有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吻合效果。本文将该技术统一称作"人工血管翻转吻合技术",系统阐述其在主动脉外科的应用演变,以期进一步加深对该技术的认识。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