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从临床教师教学胜任力研究的重要性出发,剖析了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教育目标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要求;对比分析了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与中国临床医生胜任力特征;定义了临床教师教学胜任力,得出15项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临床教师教学胜任特征,并依托此模型对学院临床教师胜任力现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各附属医院临床教师的教学胜任力现况评价平均分值均达到了胜任力条目的要求,胜任力情况较好;其中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评估项分数较高,但教学研究与改革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得分较低。由此可见临床医生的教学研究能力是临床教师的一项短板。

  • 标签: 应用型 临床教师 教学胜任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理论的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手足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实习的112名本科生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名。对照组采用PBL教学,观察组采用基于POA理论下的PBL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估、实践考核错误率统计、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分、职业成熟度量表评分与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教学效果、实习生对带教教师的满意度(除了师德、管理能力外)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查体不熟练错误率、无菌清创观念较差错误率均降低(P<0.05);两组的病历书写不规范错误率、病史采集欠缺错误率、沟通交流差错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后观察组的自主学习能力测评量表评分、职业成熟度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POA理论的PBL教学在手足外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产出导向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手足外科 临床实习教学 满意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痰湿体质高血压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永州市零陵区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70例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9.80±11.96)岁,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8.20±11.64)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干预。对两组患者痰湿体质症状、血压、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干预后,治疗组胸闷腹胀、身体沉重、口黏痰多、舌苔厚腻评分分别为(0.62±0.12)分、(0.52±0.10)分、(0.67±0.13)分、(0.56±0.11)分,均低于对照组(0.71±0.14)分、(0.58±0.12)分、(0.75±0.15)分、(0.64±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分别为(113.67±12.63)mmHg(1 mmHg=0.133 kPa)、(79.65±8.85)mmHg,均低于对照组(121.54±13.50)mmHg、(84.31±9.3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为(4.12±0.82)mmol/L、(1.25±0.25)mmol/L、(2.47±0.49)mmol/L,均低于对照组(4.65±0.93)mmol/L、(1.41±0.28)mmol/L、(2.79±0.5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为(1.82±0.36)mmol/L,高于对照组(1.64±0.3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分别为(81.47±9.05)分、(83.61±9.29)分、(84.36±9.37)分、(82.73±9.19)分,均高于对照组(75.52±8.50)分、(76.82±8.54)分、(79.24±8.80)分、(77.19±8.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五脏同调”理论指导的中医食疗调理对痰湿体质高血压患者有较好作用,患者体质症状显著减轻,血压、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 标签: 高血压 痰湿体质 五脏同调 中医食疗
  • 简介:摘要基于《黄帝内经》中“脾气散精”理论,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现代研究认为“脾不散精”是糖尿病形成的重要病机,贯穿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全过程。病理状态下,脾散精障碍,影响各脏腑生理功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心脏、肾脏、周围神经等并发症。临床中以“助脾散精”为总则,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提供辨证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并发症 脾不散精 中医病机
  • 作者: 陈靖安 张月 龚磊磊 蒲万敏 邵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第17期
  • 机构: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班组 20033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儿科,上海 201907,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上海 20006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胸外科,上海 200065,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班组 20033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儿童白血病患儿护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并对护理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儿科收治的80例白血病患儿及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责任护士进行Peplau人际关系理论系统培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结合Peplau人际关系理论按照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两组从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患儿及家属的抑郁和焦虑情况以及患儿家属对疾病和基础护理知识的掌握度5个方面进行有效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儿对治疗依从性、生命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对儿童白血病患儿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生命质量,缓解抑郁和焦虑,进而能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eplau人际关系理论 白血病 技能培训 生命质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我超越理论护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心理痛苦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收治12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自我超越理论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心理痛苦程度、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及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护理前两组心理痛苦与管理筛查工具量表(DMSM)、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DMSM、HAMA、HAMD评分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功能障碍指数(ODI)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ESCA评分均有所上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ODI数值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我超越理论护理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痛苦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自我超越理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 心理痛苦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由护理小组进行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疾病认知水平和心功能水平。结果干预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疾病认知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护理工作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概念重建理论的认知护理,可提高患者心功能水平和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患者情绪状态。

  • 标签: 概念重建 慢性心力衰竭 情绪状态 认知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乳晕缘切口植入假体并微创悬吊对女性萎缩松垂乳房矫正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9年2月,于长沙爱思特医疗美容医院纳入小乳症并轻中度松垂女性患者126例,年龄25~46岁,平均32岁,均为产后2~16年乳房萎缩并下垂者。皆用乳晕上缘月牙形切口,于切口上缘皮下脂肪与乳房腺体之间向上潜行锐性剥离一个扇形区域,于此扇形区距下切口缘约1 cm处由下往上垂直放射状向上切开腺体实质3~4 cm,在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剥离腺体总面积的60%,将此剥离区域胸大肌前附着的脂肪尽可能剔除,以便腺体和胸大肌之间因悬吊错位时能有效粘连牢固。于胸大肌后剥离腔隙无异,再将腺体上的悬吊点(黄金分割点)用0号可吸收线缝合在胸大肌相对应的悬挂点(黄金分割点)上,暂不打结。植入假体后再将悬挂处打结固定,缝合腺体切口及各层。结果126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感染、皮肤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84个月,无明显瘢痕,无乳房下垂复发现象。其中非常满意69例、满意45例、一般12例,满意率90.4%。结论对小乳症合并轻中度松垂患者经乳晕上方切口,植入假体同时进行悬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确切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乳房 黄金分割理论 小切口 小乳症 乳房松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线上教学方式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接受线上儿科学教学的佳木斯大学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自然分班为单位,2班60名学生为试验组,1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试验组实施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教学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方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后考试成绩,采用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和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调查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采用t检验对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和量表评分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学生儿科学"生长发育""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章节的基础知识考试成绩[(82.59±7.18)分]以及新生儿复苏术和儿童体格检查的相关理论考核成绩[(85.64±7.26)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76.29±6.58)分和(80.57±6.24)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学生学习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学生[(230.11±23.13)分比(206.36±20.27)分],学习行为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3.51±0.55)分比(3.26±0.31)分],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线上儿科学教学时应用基于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成绩,加强学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学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自我管理 医学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联合吞咽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11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2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吞咽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对两组吞咽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吞咽功能量表(SSA)、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及吞咽生活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的SSA评分低于护理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WAL-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实施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联合吞咽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自我护理能力,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行动研究理论健康教育 吞咽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儿童,学龄前 家长 焦虑 Snyder希望理论 情绪控制游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与不伴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心理理论的差异及其与抑郁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纳入56例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组)、78例非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未遂组)以及23名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版本6.0.0中文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对所有被试进行抑郁严重程度和自杀特质相关临床心理量表评定,心理理论故事图片任务(theory of mind-picture sequencing task,ToM-PST)包括初级信念、初级错误信念、次级信念、次级错误信念、三级错误信念、现实感、理解互惠、理解欺骗和欺骗侦测指标,用于测试三组被试的心理理论水平。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被试心理理论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自杀未遂组的心理理论水平与临床行为量表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组在理解初级错误信念[(2.46±0.63)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87±0.46)分](P<0.05),在理解欺骗问题[(2.84±0.42)分]显著高于非自杀未遂组[(2.63±0.61)分](P<0.05),非自杀未遂组在理解初级错误信念[(2.48±0.72)分]、心理理论总分[(50.86±6.60)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2.87±0.46)分,(54.91±5.12)分](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组的次级错误信念与HAMD17因子认知障碍呈显著负相关(r=-0.267,P<0.05),三级错误信念与HAMD17因子认知障碍、阻滞以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1,r=-0.319,r=-0.269,均P<0.05),自杀未遂组的初级信念、初级错误信念、次级信念、现实感、互惠、欺骗、欺骗侦测、图片排序总分、ToM总分与抑郁各因子分及总分无显著相关性(均P>0. 05)。结论伴与不伴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理解欺骗的能力存在差异,差异因子分与抑郁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 标签: 自杀未遂 抑郁障碍 青少年 心理理论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2020年8月选取南京市止马营和华侨路2个社区的103例建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8月—2020年1月纳入的5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2—8月纳入的5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模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代谢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代谢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且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血糖控制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老年人 患者 Swanson关怀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在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4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的168例住院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的癌痛三阶梯止痛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成人素质希望量表评分以及应对方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消极应对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维度、成人素质希望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理论指导下的自我护理管理能够提高癌痛患者应对疾病的积极性,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

  • 标签: 肿瘤 疼痛 赋能理论 自我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改变理论(BCW)的健康教育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7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BCW指导下的健康教育。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哮喘疾病认知水平、吸入治疗依从行为、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最终试验组完成47例,对照组完成44例。试验组患者疾病本质、诱发因素、用药知识、自我管理、哮喘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评分、吸入治疗依从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状况、对自身健康的关心、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BCW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促进吸入治疗依从行为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哮喘 支气管哮喘 吸入治疗 行为改变 健康教育 认知水平 依从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对常态化过程理论在护理领域中的实施性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Proquest、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数据库及CINAHL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起至2021年6月18日,搜集护理领域所有与常态化过程理论相关的研究,提取文献发表年份、文献来源国家或地区、文献研究机构、基金项目资助情况、研究类型及文献主题等内容,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54篇,发表年限为2010 —2021年,其中61.69%(95/154)的文献来源于英国,研究学者主要来自高等院校,有62.34%(96/154)的研究为定性/质性研究;临床病症谱共包括18个病症,分布于9个病症系统;文献频次10次以上的病症共有3个,分别是精神和行为障碍性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研究关键主题包括11类,主要分布在慢性病管理,心理护理,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多方面。结论常态化过程理论有助于帮助临床医生、护士理解与评估促进或阻碍医疗保健干预措施被纳入常规实践的因素,我国护理学者可基于本理论特征,立足研究问题,开展定性研究、混合性研究等,尝试常态化过程理论的本土化。

  • 标签: 文献计量学 常态化过程理论 实施性研究 护理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方法2021年3—8月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结果2轮专家函询分别回收有效问卷16、20份;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7、0.903;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2、0.323(均P<0.01)。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培训目标、培训过程与内容、培训形式)、16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结论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ICU护士ICU获得性衰弱的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护士 重症监护病房 获得性衰弱 加涅学习理论 在职培训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Watson人性照护理论为指导的人文护理模式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基于Watson人性照护理论的人文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关怀行为评价(CBM)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CBM、GSE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CBM、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观察组髋关节Harris量表评分优良率为94.3%(33/35),高于对照组的71.4%(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Watson人性照护理论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关怀感受及自我效能,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人文护理 Watson人性照护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在改善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舒适程度及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0年3月—2021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20例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奇偶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应用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干预模式。采用住院患者心理状况评定量表(IPS)、中文版舒适状况量表(GCQ)对两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的IPS、GC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IPS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GCQ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双C理论的身心安抚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双C理论 身心安抚 心理状态 舒适程度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整体理论指导的完全性直肠脱垂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解放军第九八九医院手术治疗的42例完全性直肠脱垂患者,A组为研究组(n=23),采用腹腔镜盆底修复直肠悬吊联合痔上黏膜环切吻合术;B组为对照组(n=19),采用Altemeier术。结果A组和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3±6)、(90±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4±5)、(80±19)ml,住院时间分别为(8.9±1.7)、(13.5±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术前直肠脱垂程度分别为(9.5±1.7)、(8.7±1.5)cm,术后6、12、24个月分别为(-1.0±1.6)、(-0.2±1.8)cm;(-1.0±1.3)、(-0.3±1.5)cm;(-0.8±1.2)、(-0.5±1.6)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术前Wexner便秘评分分别为(6.4±1.7)、(6.4±1.5),术后6、12、24个月分别为(2.8±1.0)、(3.0±1.3);(2.6±1.1)、(2.8±1.3);(2.0±0.9)、(2.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术前Wexner便失禁评分分别为(7.6±1.7)、(7.1±1.5),术后6、12、24个月分别为(3.7±1.7)、(3.4±1.2);(3.5±1.8)、(3.1±1.1);(3.4±1.9)、(2.6±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盆底整体理论指导下的手术方式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有效术式。

  • 标签: 直肠脱垂 骨盆底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