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在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选择46例误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误诊原因进行探讨,分析误诊构成,总结降低患者误诊率的有效措施。结果IgG型患者占比65.22%,明显高于其他分型患者比例(P<0.05);Dune分期中,Ⅲa期患者占比最高,为50.00%,显著高于其他分期患者比例(P<0.05);此外,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误诊的原因众多,以骨关节疾病为主要误诊疾病(43.48%),其余常见误诊疾病还包括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为降低患者临床误诊率,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应当综合运用X线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等多种检测手段,尤其加强对可疑患者的全面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误诊。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误诊 分析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移植病人在化疗期间并发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的30例骨髓移植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观察护理后骨髓移植病人在化疗期间并发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化疗期间,30例接受骨髓移植的口腔溃疡患者,治愈21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骨髓移植 化疗 口腔溃疡
  • 简介:总结1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骨髓内输液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做好物品及患儿准备,准确选择穿刺部位,确保穿刺成功;妥善固定,以防穿刺针滑脱;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保证复苏药物的及时应用;加强穿刺部位观察,预防并发症发生。本例患儿经骨髓内输液,为抢救赢得了时间,患儿抢救成功后转入NICU,3个月后痊愈出院,出院随访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骨髓内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婴儿 早产 骨髓内输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于骨髓检验的意义分析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非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进行骨髓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血小板数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级和二级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一级和二级占比,观察组患者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三级、四级和五级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于骨髓检验具有突出效果,可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工作。

  • 标签: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检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终末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的多发性骨髓瘤终末期患者5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更轻、终末期的心理状态更好、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组间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对多发性骨髓终末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好,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终末期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全骨髓贴壁法从兔骨髓中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成骨的诱导分化及鉴定。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观察其形态特征;选择维生素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等生长因子诱导BMSCs的成骨分化,碱性磷酸酶染色测定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兔BMSCs成梭型,细胞扁平,胞体狭长,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第3代培养的细胞CD29和CD44阳性,CD34和CD45阴性。成骨诱导培养10d,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提示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兔BMSCs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分离方法,可作为稳定种子细胞进行体内组织工程研究。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培养 细胞鉴定 成骨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疼的护理心得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2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缓解率;住院平均时间、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的差异。结果B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疼痛缓解率高于A组,P<0.05;B组住院平均时间、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优于A组,P<0.05;护理前两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B组疼痛评分、生存质量、情绪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疼痛护理,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疼痛 护理心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椎多发骨髓瘤的X线、CT改变,分析期特征性的表现。方法选择脊椎多发性骨髓瘤有X线、CT检查记录者。结果脊椎多发性骨髓瘤出现骨质疏松、虫蚀状或穿凿状骨质破坏。结论典型骨质破坏结合临床能够做出诊断。

  • 标签: 骨髓瘤 X线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学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学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鼠尾静脉移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对大鼠痛风肾的影响,具体为延缓上皮到间叶组织转化(EMT)、促进肾脏细胞分化和生长,以及抗氧化应激等方面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其相应的机制。方法幼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腺嘌呤200mg/(kg?d)灌胃4周制作痛风肾大鼠模型,造模成功24h后,造模组再次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模型组和BM-MSCs治疗组,BM-MSCs治疗组经鼠尾静脉移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是经密度梯度离心法结合贴壁筛选法在体外分离培养而成),同时磷酸盐缓冲液(PBS)模型组经鼠尾静脉注入相同量的PBS。注射6周后,收集大鼠的血液和尿液标本用来测定血肌酐、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含量;对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进行H-E染色、糖原染色和马松染色,观察并半定量评分评价各组肾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肾石蜡标本切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水平,Western-Blot法测定肾组织中P38蛋白、P-P38蛋白、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的表达情况。数据经过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后,正常组和造模组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3组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经腺嘌呤诱导制作的痛风肾大鼠相比正常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肾功能降低,大量蛋白尿以及肾间质和肾小管尿酸结晶沉积,肾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肾小球硬化等,提示痛风肾模型制造成功,并出现了慢性肾功能衰竭;BM-MSCs治疗组较PBS模型组而言,血肌酐水平降低[(88.90±7.89)μmol/Lvs.(117.40±6.13)μmol/L],尿素氮降低[(7.85±0.88)mmol/Lvs.(10.97±1.03)mmol/L],24h尿蛋白减少[(27.72±4.90)mgvs.(54.66±6.72)mg],TGF-β1表达减少[(11.00

  • 标签: 痛风肾 慢性肾功能衰竭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上皮至间叶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肿瘤坏死因子-α/P-P38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便秘可能的原因,观察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入我院2015年9月2日至2017年8月25日共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便秘患者共68例,初步探究便秘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全部病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便秘原因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不良反应发生率8.8%明显低于对照35.2%,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便秘原因,实施便秘护理个体化干预,能有效防治便秘,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多发骨髓瘤 便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损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50例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所有患者进行化疗和针对肾功能不全的对症治疗。之后就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护理情况提出可行性的护理举措。结果经过保肾、促进毒素排泄,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纠正贫血等治疗,以及可行性的综合护理干预,41例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5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2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需进一步观察治疗,另有1例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因心跳骤停而死亡1。结论临床上对多发性骨髓瘤并发肾功能损伤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患者的满意度较高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发应,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肾功能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用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细胞性贫血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一系减少,巨幼性细胞贫血(4.5%)、急性髓系白血病(16.7%)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2.5%)均显著低于溶血性贫血(81.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等三系减少的发生率依次为88.6%、75.0%、58.3%、9.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观察到骨髓细胞发育异常形态的表现,对于诊断鉴别大细胞性贫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细胞形态学 诊断鉴别 大细胞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细胞学检查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0例贫血待查行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20例患者均接受骨髓细胞学检查,其中200例患者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找到了贫血原因,确诊率高达90.9%,另有20例患者因细胞形态等无明显特异性变化,因此无法确诊贫血病因,占总数的9.1%。从骨髓细胞学检查结果可知,贫血患者的诊断分型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缺铁性贫血,占比29.5%。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贫血病因及贫血类型的重要方法,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贫血 骨髓细胞学检查 确诊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胱抑素C与血液红系参数在多发性骨髓瘤初发患者贫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初发患者,按照其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分别为血红蛋白水平在43~98g/L之间的40例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在98~146g/L之间的40例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胱抑素C水平与血液红系参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上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红细胞分布宽度、胱抑素C水平上,研究组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与CysC升高与多发性骨髓瘤初发患者的贫血有密切联系,临床检验这两项指标可以实现对该病患者贫血的准确筛查。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初发患者 贫血 相关检验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以成骨分化为主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静脉注射水合四氧嘧啶,建立糖尿病模型,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在无菌条件下,局麻后抽取兔髂骨骨髓,获取BMSCs。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对细胞进行纯化及培养,分别对2组细胞行MTT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ERK、AKT信号通路表达检测。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和SNKposthoc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实验组糖尿病兔BMSCs细胞增殖活性、成骨基因表达、ALP活性及成血管基因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糖尿病兔BMSCs的增殖活性、成骨分化能力及成血管基因表达能力均受到损害。

  • 标签: 糖尿病兔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活性 成骨分化 成血管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