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2(Ang-2)的浓度与脓毒症病人的关系。方法把43例收入ICU的重症病人同时进行APACHEII,SOFA评分,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2组,应用放免法分别测定他们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2(Ang-2)的浓度,并对2组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2(Ang-2)的浓度进行比较。结果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循环血管紧张-2浓度明显增高。结论脓毒症组病人的血清降钙素原(PCT),血管紧张-2浓度水平升高,可以作为反映脓毒症病人病情的指标。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PCT) 血管紧张素-2(Ang-2)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水平的变化以及厄贝沙坦治疗对其有无影响。方法选取78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测定2组之间血清内脂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各指标有无关联。78例高血压脑梗死患者再进一步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每组39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而厄贝沙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150mg/d,治疗4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内脂的变化。结果高血压脑梗死患者血清内脂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内脂与年龄、收缩压、梗死面积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治疗4周后,厄贝沙坦组的血清内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内脂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能够降低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内脂水平。

  • 标签: 厄贝沙坦 高血压 脑梗死 内脂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清胱抑C(Cystatin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1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3例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在早晨采取空腹血3ml,进行血尿素氮、肌酐以及胱抑C水平检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尿素氮、肌酐相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胱抑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胱抑C具有检测方便、快速、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等优点,对于各种疾病造成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及预防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参考及应用价值。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血清胱抑素C 血尿素氮 血肌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孕期妇女检测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的意义;方法检测孕13+6周前的妇女血清25-(OH)D水平及骨密度,选取其中血清25-(OH)D水平低于30μg/mL(VitD缺乏)的妇女200例,年龄20~35岁,每周给予2800IUVitD3并维持12周,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治疗前(T0)、治疗后4周(T4)、治疗后8周(T8)以及治疗后12周(T12)的血清25-(OH)D浓度,并记录这四个治疗时点的骨密度水平;结果VitD缺乏的早孕期妇女,在补充VitD治疗后的4周、8周和12周的血清25-(OH)D水平均有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补充VitD治疗后的12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例数增加(P<0.05),重度骨质疏松的妇女例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对于早孕期且VitD缺乏的妇女每周给予2800IUVitD3并维持12周,能够纠正VitD缺乏并且100%提高VitD水平,改善骨密度水平,有利于早孕期妇女的保健。

  • 标签: 早孕期妇女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脱异体移植治疗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骨科诊治的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术,研究组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脱异体移植治疗术,记录并分析临床疗效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骨折愈合平均时间(5.0±0.7)个月少于对照组(9.0±0.9)个月,研究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96%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7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感染2例,骨折端骨质吸收3例,研究组术后并发感染1例,均对症治疗后痊愈;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联合脱异体移植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明显缩短提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外固定支架 脱钙异体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73例冷抗体引起血型定型和交叉配型困难,探讨高原地区临床输血科(血库)规范操作ABO血型鉴定的重要性。方法应用吸收放散等血型血清学方法去除致敏在红细胞表面和血清中的冷自身抗体来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型。结果在273例患者血清中,其中冷抗体的效价1∶32者255例(93%),1∶64者16例(5%),其中2例患者为高效价冷抗体效价为1∶1024(2%)。结论高原地区受气候和医疗条件的制约,为了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应规范ABO正反定型的鉴定,及时排除冷自身抗体的干扰,减少临床输血反应的发生。

  • 标签: ABO血型定型 冷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全身显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21-1(CA21-1)、癌胚抗原(CEA)检测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7例肺癌患者(其中,骨转移者58例、无骨转移者49例)及41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对照组)行SPECT全身显像和CT或MRI检查,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21-1、CEA含量,并将两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骨转移组CA21-1、CEA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其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7.59%、81.03%,骨转移组全身显像56例为阳性(占96.55%),仅2例为阴性(占3.45%),但CT或MRI发现转移;无骨转移组及对照组显像个别为阳性,均由手术或外伤引起。结论全身显像和CA21-1、CEA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肺癌骨转移的检出率。

  • 标签: 全身骨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肺癌 骨转移
  • 简介:摘要探讨10%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397例阴道分娩患者随机分为3组,缩宫组112例,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38例,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简称联合组)147例,测量各组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阴道分娩后2小时内出血量,缩宫组(258±66)ml,缩宫和米索前列醇组(159±50)ml,联合组(95±52)ml,联合组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测得阴道分娩产后2—24小时出血量,缩官组(132±45)ml,缩宫、米索前列醇组(82±60)ml,葡萄糖酸、缩宫和米索前列醇联合组(69±63)m1,联合组产后2—24小时出血量明显少于缩宫组和缩宫、米索前列醇组(P<0.05)。结论葡萄糖酸联合米索前列醇及缩宫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廉价、安全、有效。

  • 标签: 产后出血 缩宫素 米索前列醇 葡萄糖酸钙
  • 简介:重阳节,为农历的九月初九,在当天有登高,吃重阳糕,赏菊花,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的习俗,早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中华民族自古尊孝道。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地方将重阳节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倡导大家尊老,爱老,敬老。

  • 标签: 健康 小心 战国时期 中华民族 重阳节 菊花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胱抑C水平在高血压、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诊断价值评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仅采用TACE治疗,观察组(n=30)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肝动脉栓塞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15、30d血清VEGF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60.0%)明显高于对照组(43.3%)(P〈0.05);观察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对照组术后VEGF表达水平逐渐上升(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可影响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水平,推测其对肿瘤血管生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胱抑C(CysC)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30例消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和30例肝癌、30例胃癌、30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测血清中CysC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ysC水平较消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消化系统良性肿瘤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肝癌患者CysC水平升高幅度最大,异常率最高。结论血清CysC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肝癌 胃癌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胃泌水平与NO、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对3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胃泌、NO、NOS水平检测,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前血清胃泌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而血清NO、NOS水平又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月后则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胃泌水平与NO、NOS水平呈显著负相关(γ=-0.4925,-0.5136,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胃泌、NO、NOS水平有关。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胃泌素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tatinC)在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胶乳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妊娠糖尿病人血清中CysC的含量,并与正常妊娠组及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妊娠糖尿病人的血清胱抑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血清胱抑C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及进一步鉴别诊断肾脏病变部位及其损伤程度。

  • 标签: 胱抑素C 妊娠糖尿病 肾损害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患者血清胱抑(CysC)及脑钠肽(BNP)水平测定对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按尿蛋白定量结果将9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DM1组(A组)46例,本组患者尿蛋白量<150mg/24h,DM2组(B组)46例,本组患者尿蛋白水平为150~300mg/24h;另选对照组(C组)46例,为非糖尿病患者。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CysC及BNP水平测定。结果A组、B组血清CysC、BNP均明显高于C组(P<0.01);B组血清CysC、和BNP明显高于A组(P<0.01)。B组中血清CysC和B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CysC、BNP水平均是T2DM早期肾病的敏感指标,两项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 脑钠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冠心病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cTnIC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生化法对9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血浆Leptin和血清cTnI、CNP水平检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41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cTnI、CN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AMI和UAP组水平又明显高于SAP组(P<0.01),血浆Leptin水平与cTnI、CN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380.5926P<0.01)。结论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浆Leptin和血清cTnI、CNP水平的变化与CHD的发生和发展与疾病的预后观察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瘦素 肌钙蛋白I C型钠尿肽 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目的初步研究邯郸市20~35岁健康人全血铜、锌、铁3种微量元素和、镁2种常量元素的参考范围,为临床诊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320例健康人全血铜、锌、、镁、铁5种元素水平浓度水平,对数据统计处理,研究5种元素与性别的关系及其分布状态。结果5种元素水平全血含量不完全呈正态分布;锌、、铁3种元素含量在性别构成比上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铜、镁两种元素含量在性别构成比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0~35岁全血中5种元素的参考范围分别为:铜(不区分性别)6.92~18.36μmol/L,锌(男性)66.59~108.46μmol/L,锌(女性)57.66~98.64μmol/L,(男性)1.11~1.46mmol/L,(女性)1.13~1.55mmol/L,镁(不区分性别)1.12~1.60mmol/L,铁(男性)7.43~9.71mmol/L,铁(女性)6.24~8.70mmol/L。结论邯郸市20~35岁健康人全血5种元素中锌和铁的含量男性高于女性,的含量女性高于男性,铜和镁的含量在不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各地区有必要根据需要建立本地区全血必需元素的参考范围,其制定需充分考虑地域、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 标签: 微量元素 必需元素 全血 原子吸收光谱法 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期规律腹膜透析患者使用低透析液和标准透析液对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在规律性随访的患者中选择40名CAPD患者,在使用标准透析液(SCD)3个月后对其中17例血清>2.54mmol/L)和(或)高血磷(血磷>1.7mmol/L),iPTH<150pg/ml患者改为使用低透析液(LCD)15个月,余下23例SCD设为对照组,两组分别在使用LCD后的第1、2、3、6、12、15个月检测血清、血磷、全段甲状旁腺(iPTH)水平。结果在使用标准透析液的患者,15个月中,血浓度逐渐升高,血iPTH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低透析液治疗的患者,第1个月的血值明显下降,血磷亦下降(P<0.05),且维持在正常范围,iPTH值同样在第1个月时显著升高(P<0.05),以后未观察到再大幅度进行性升高,并维持在200pg/ml左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没有明显低抽搐、低血压及感染等情况发生。结论使用低透析液能有效地调整磷代谢,并预防动力缺失性骨病,并且安全性好。

  • 标签: 低钙透析液 腹膜透析 钙磷代谢 甲状旁腺激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D(25-OH-D)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入选符合国际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标准患者152例,分为正常对照组36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5例,ACS组81例,其中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法对入选对象进行血清25-OH-D、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结果ACS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225.78±38.48)ng/Lvs.(325.00±42.74)ng/L,(339.69±35.30)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19.75±31.53)ng/Lvs.(231.97±44.04)ng/L,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25-OH-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正常对照组[(563.36±48.18)ng/Lvs.(341.39±46.23)ng/L,(330.03±48.06)ng/L,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MMP-9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98.88±29.34)ng/Lvs.(526.95±34.56)ng/L,P<0.01],正常对照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清MMP-9水平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25-OH-D在ACS发生发展过程中呈降低趋势,其变化可能与参与斑块的炎症反应有关,在ACS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9 25羟基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