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章总结了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3年来对免费师范生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引导-体验(模拟教学实践和参与教学实践)-反思”为主线的“引导-体验”式生物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对华中师范大学师范生的生物实验教学能力进行具有时空观的连贯培养。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具体流程和对应的评价体系,以期对实验性学科的师范生实验教学能力培养提供参考。

  • 标签: 免费师范生 实验教学 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 简介:本文以环境科学专业《微生物基础》双语教学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实践对高等院校开展微生物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认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是整个教学活动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 标签: 微生物学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初步研究了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对水稻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Xoo)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其在水稻上防治白叶枯病的生物活性及抗性风险。结果表明,噻唑锌在离体条件下抑制Xoo生长的平均EC-50值为(90.17±4.66)μg/mL,且通过紫外光诱导难以获得生长不受影响的抗药性菌株。温室盆栽试验表明,活体条件下噻唑锌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治疗和保护作用EC-50值分别为22.90和52.38μg/mL,其治疗作用显著优于保护作用。从药剂处理稻苗后接种Xoo所形成的病斑上,能够筛选到致病力不受影响的Xoo抗药性突变体,其突变频率为13.3%。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噻唑锌与噻枯唑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抗药性性状不能稳定遗传。内吸传导性研究表明,噻唑锌能被水稻根部和叶片吸收,且表现为向上传导性。噻唑锌对Xoo的活体抑制活性高于其离体活性,且抗性风险低,适用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 标签: 噻唑锌 水稻黄单胞杆菌 生物学活性 抗药性 传导性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钛合金-骨界面的力学及生物特性,从力学生物的角度探讨不同钛合金-骨界面对骨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钛合金内植物与骨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属性变化对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运用Micro-CT分析技术及组织切片观察不同钛合金-骨界面骨细胞生物行为.结果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分析提示TAV-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约是Ti2448-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的1.8倍.动物实验结果提示:Ti2448-骨界面周围骨质骨矿含量及骨质量均优于TAV-骨界面周围骨质.结论对于钛合金-骨界面而言,相对位移可能是力影响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因素,较小的相对位移更有利于界面骨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减低钛合金-骨界面相对位移,是实现钛合金-骨界面的更好愈合的可行方案.

  • 标签: 钛合金-骨界面 力学生物学 相对位移 弹性模量
  • 简介:与传统生物通过解剖生命体以研究其内在构造不同,合成生物旨在将工程的思想用于生物研究中,以设计自然界中原本不存在的生物体或对现有生物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制造材料、生产能源和食物、处理污染等,从而增进人类健康,改善生存环境,应对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由于合成生物应用研究预示着创造人工生命的可能性,这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变化。对于这一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国际社会在憧憬其应用研究可能在医学、农业、能源和环保等领域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对其可能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以及相应的伦理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

  • 标签: 技术应用 伦理问题 生物学 合成 规制 人类社会发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医学高等院校分子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多方面的不足,通过进行合理配置资源、完善分子生物实验教材、多元化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 标签: 医学高等院校 分子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对浙江省温州市乐清湾围塘养殖的泥蚶的繁殖生物性状、繁殖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叶绿素a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和叶绿素a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并影响泥蚶的配子发育,盐度因受降雨量影响明显,对泥蚶的产卵时间存在一定影响。乐清湾的泥蚶性腺发育为一年一个周期,配子发生开始于3-4月,水温为16.6-20.6℃。大部分泥蚶个体在6至7月进入成熟期,7月后大规模产卵排放。泥蚶的卵细胞直径呈显著的周年变化(P<0.05),从3月(10.0μm)开始增加,6月达最大值(46.4μm)。随着产卵的发生,卵径急剧减小,至8月,卵径降低至16.0μm。卵径周年变化与配子发育周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卵径可以作为判断泥蚶性腺成熟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 标签:
  • 简介:目的:在成功分离培养正常同龄人牙囊细胞(dentalfolliclecells,DFCs)与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牙囊细胞(DFCs-CCD)的基础上,研究其一般体外生物特征,包括增殖、克隆、成骨及破骨能力。方法:采用BrdU细胞增殖实验与倍增法研究两种来源DFCs增殖能力;用结晶紫染液染色培养12d的两种DFCs,分析其克隆形成能力;并用成骨诱导液诱导两种DFCs成骨,用Westernblot和茜素红染色法分析成骨能力,用实时定量PCR方法研究其破骨基因表达差异。结果:DFCs-CCD的BrdU阳性率高于DFCs,同时DFCs的群体倍增时间为(1.834±0.093)d,而DFCs-CCD的则为(1.394±0.028)d,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DFCs-CCD的克隆集落多于DFCs,但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钙素(osteocalcin,Ocn)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低,而其茜素红染色所示钙化结节同样较少;同时,DFCs-CCD高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RANK)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等破骨相关基因(P<0.05),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fornuclearfactor-κBligand,RANKL)水平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相比DFCs,DFCs-CCD具有更强的增殖、克隆能力和更弱的成骨能力,而破骨基因表达紊乱。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牙囊细胞 增殖 成骨 破骨
  • 简介:目的探讨本课题组前期所构建的变异链球菌(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在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的活性及代谢状态的有效性,为探讨抗菌剂对多菌种生物膜中S.mutans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生长曲线、扫描电子显微镜、活菌菌落计数等方法研究浮游态及生物膜状态下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的生长活性及代谢状态,并测定荧光报告株的荧光活性。结果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趋势一致,生物膜内可培养活菌数无差别(4h:F=2.13,P〉0.05;12h:F=1.45,P〉0.05;24h:F=2.72,P〉0.05;48h:F=1.85,P〉0.05),SEM检测结果显示4、12和24h生物膜形成能力无差异;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从对数生长早期到平台早期荧光表达稳定,荧光量能实时反映活菌数量。结论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和野生株生长能力相似,具有稳定的荧光活性,荧光量能准确反映细菌活菌数量,提示可用S.mutansldh-luc荧光报告株代替野生菌株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并可用于实时观测抗菌剂对其的作用。

  • 标签: 变异链球菌 ldh-luc荧光报告株 生长曲线 生物膜 荧光活性
  • 简介:通过把更多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教学、身边的食品微生物以及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3个方面,对食品微生物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和研究,恰如其分地将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与学生生活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食品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学生兴趣
  • 简介:摘要农村中学大多经济条件比较落后,没有大量资金用于生物教学,一般相对缺乏教学材料和用具;加之学校领导和学生都不重视生物科等原因,导致农村中学生物教学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水平。利用农村的优势,因地制宜,仍能搞好农村的初中生物教学。

  • 标签: 因地制宜搞好农村初中生物教学
  • 简介:多媒体教学、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很多,但是研究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很少,因此研究高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仍然是一个大的差距。激烈的竞争的有效性对高中生物教学越来越高的需求。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让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以及如何避免的多媒体应用程序中的问题。

  • 标签: 高中生物学 多媒体教学 有效性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重要性的剖析,提高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方法对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意义和解决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结果通过对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现状和意义的分析,得到了解决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沟通不畅的举措。结论医学微生物检验与临床的有效顺畅沟通对检验的可靠性、医疗方案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病人的生命安全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学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沟通 重要性
  • 简介: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子生物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就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开放性的实验平台,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对培养21世纪高素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分子生物学 研究型实验教学 应用型人才
  • 简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syndrome,MDS)与成人MDS相比具有不同的分子生物特征,一些常见的髓系肿瘤突变在儿童MDS中的发生率较成人患者低,而异常甲基化的发生与成人患者相似。另外,新的分子因素如线粒体DNA突变在儿童MDS发病中的作用值得注意。该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儿童MDS分子生物方面的研究现状。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分子生物学 儿童
  • 简介:基于近20年来推拿学科中关于推拿手法实验研究的期刊文献,结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拿手法生物效应实验室(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与技术,初步构建推拿手法及其生物效应这两大板块实验研究内涵的基本框架。

  • 标签: 推拿手法 生物学效应 实验研究 内涵 基本框架
  • 简介: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在住院患者中发病率约为1%-7%,死亡率为40%-60%,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患者中发病率更是高达30%,死亡率则为50%-80%[1]。AKI在治疗和预后上没有明显改善,在动物模型及人体研究中,AKI“治疗干预窗”是狭窄的,因此寻找敏感和特异的AKI生物标识物,对于疾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AKI的严重性和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和死亡率)、过程治疗的监控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亚临床急性肾损伤生物标识物的研究也成为近年的热点。我们将结合最新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亚临床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生物学标志物 急性肾损伤 标识物 亚临床 重症监护病房 治疗干预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进步,人们对精神领域的需求越来越明显,闲暇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高中生物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内容渗透于每个人的生活与生命中,这使得在生物教学中渗透闲暇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标签: 高中生物学教学闲暇时间闲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