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3 个结果
  • 简介:清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卷一"大戏节"条云:"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①关于月令承应,这段记载传递给我们五方面的重要信息:一是其编撰出自乾隆帝的授意;二是张照负责月令承应戏文本的编写;三是由当时新增设的、负责管理大祭礼、大朝会演乐及审定乐器音律的乐部负责排演。

  • 标签: 端午 清宫 乾隆帝 月令
  • 简介:<正>黄梅戏是从民间歌舞说唱发展起来的戏曲剧种。流行在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部分地区。该剧种诞生在湖北黄梅,成长在安徽安庆地区。在湖北有“采子”、“茶歌”,“采茶调”和“采茶”等名称;在安徽有“黄梅调”、“二高腔”、“怀腔”、“府调”、“皖剧”和“黄梅”等名称。本世纪初仍保持着只用锣鼓伴奏的“三打七唱”形式,即三人操打击乐器兼帮腔,七人演

  • 标签: 黄梅戏 音乐改革 民间歌舞 打击乐器 剧种 戏曲
  • 简介:<正>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期间由上海昆剧团主办的"古薪传——首届中国四大古老剧种同台展演座谈会"上,笔者在发言中曾说道:"不能欣赏折子的观众,不是真正懂的观众。"这话说得也许不够严谨周密,但窃以为可以窥探洞悉戏曲的堂奥。这也是折子存在和发展的特点所在,戏曲的魅力所在。对折子研究的关注,是戏曲研究对舞台表演研究关注走向深人的表现。戏曲发展史上,折子出现是一个重要的现象。陆萼庭先生

  • 标签: 上海昆剧团 古老剧种 舞台艺术 舞台化 舞台表演 舞台演出
  • 简介:1949年是中国历史划时代的一年,也是中国戏曲从现代形态向当代形态转折的开始,而酝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并在成立之后自上而下推行的'改'运动,则是此转折的主要'助力'。

  • 标签: 省港班 《红娘子》 《白毛女》 传统剧目
  • 简介:昆山腔萌发于14世纪的元明之际,作为南方戏曲的一个支派,明中叶以前“止行于吴中”。得力于嘉隆间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的声腔改革和传奇创作,昆腔戏曲在诸腔并起的剧烈竞争中后来居上,取得了“正声雅乐”的盟主地位,并以苏州为基地,

  • 标签: 保护传承 折子戏 前言 遗产 昆曲 元明之际
  • 简介:戏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如同别的上层建筑一样,必然要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逐步发生相应的变化。辛亥革命之后,随着封建帝制被推翻,孕育和形成于封建社会并具有近千年发展史的戏曲艺术,也开始萌生了一种由古典艺术向现代艺术逐

  • 标签: 历史丰碑 川剧艺术 戏曲现代戏 剧作家 三十年代 时装
  • 简介:中国古代本无浪漫主义一说。但在西方美学视域下,可以将中国古代的一些音乐戏曲类型理解为浪漫主义。高州木偶和采茶就是这样,二者在时间与空间、理性与非理性、内容与形式方面,尽显浪漫风格。

  • 标签: 高州木偶戏 采茶戏 浪漫主义 美学视角
  • 简介:<正>傀儡与地方戏是两个同样具有悠久历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戏剧系统。二者在历史上既有源流各异、沿革殊途、功能迥异的一面,亦有异中存同、相互交流、共相依存的一面。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于地方戏剧的研究只偏重于地方戏剧种,而对傀儡却失之过问,至于傀儡与地方相互间的关系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福建傀儡与地方戏剧种一样,存在一个各种声腔具备、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戏剧系统。其中傀儡形式有提线、掌中(即布袋)、铁枝、杖头、幔帐、肉傀儡等多种;许多傀儡不仅保存宋元以来我国

  • 标签: 地方戏曲 地方戏剧 目连戏 杖头 泉腔 兴化腔
  • 简介:本文对竹笛吐音技术模拟音的运用进行了辨析,认为只有采用“突哭”作为模拟音,训练出来的吐音技术才能发出正确的笛音。

  • 标签: 竹笛 吐音 哭模拟音
  • 简介:歌唱艺术中,声乐概念的产生总是要受到诸如歌唱生理机能运动、歌唱操作技术方法、歌唱生理运动感觉体验、歌唱心理感受反映、歌唱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方法等多种主客观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这类主客观因素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和个体差异,又在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声乐理论概念和歌唱观念的形成,导致某些概念、观念的相互混淆。本文就是要通过具体的分析、解剖、辨析来澄清造成这类混淆的根本原因。

  • 标签: 声乐概念/声音观念/术语/歌唱感觉体验/混淆/辨析
  • 简介:调、调式和调性作为基本乐理中三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在国内众多教科书中的表述和指代却不尽相同.造成学生的不解甚至一知半解。本文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基本乐理教材.以及相关工具书中这三个概念和异同.并提出三个概念各自的侧重意义,以期促进三个概念定义的规范化。

  • 标签: 调式 调性 概念 定义 基本乐理
  • 简介:2016年6月26日、27日,由我院舞台美术系、表演系联合创作的大型学术演出“韵画意——中国戏曲舞台视觉之美”在国大剧场首演。整场演出分为远古起始篇、汉唐发展篇、宋元融合篇、明清鼎盛篇四个部分,形象勾勒出戏曲舞台美术的演化轨迹,展示了戏曲艺术的魅力。此次演出首次将戏曲舞台美术史与戏曲表演相融合,是一次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 标签: 演出 画意 学术 戏曲舞台美术 戏曲表演
  • 简介:据现有文献资料,清内廷演剧机构南府、景山约成立于康熙朝,而终止于道光七年,共约一百四十一、二年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清代“盛世”期间的演剧状况。在南府、景山共约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内廷所演戏不外昆、弋二种。据现有文献资料,从嘉庆朝开始有极零星的“侉”(乱弹)出现在内廷的舞台上,而其时的民间舞台“侉”已蓬勃发展,呈现出和“雅部”昆剧平分秋色之势,从这一点上——戏剧声腔的发展流变上说,内廷大大滞后于民间。

  • 标签: 清朝 演剧机构 南府 景山 昆腔 弋腔
  • 简介:鲁西南微山湖一带流行的“端公”,因为渊源不明而长期带有神秘色彩。本文认为:端公即古代傩祭仪式的男巫的别称,端公属于傩范畴,开坛、拜坛、请神等程序与傩表演基拳相同。称端公腔为“端鼓腔”或“端供腔”均为“望文生义”或“顾名思又”的音近之讹。鲁南端公渊源于淮扬一带的香火,唱词句格的七字句、十字句相同,流传至今的基本剧目亦相通。运河与淮河的交汇造成了香火支脉的流传。端公腔传人说祖辈从扬州兴化迁来是可信的。

  • 标签: 端公戏 傩戏 香火戏 运河文化
  • 简介:<正>《高文举》是明初南,在民间流传甚广,直至今天,在各地的地方戏中,仍有根据《高文举》改编的剧目,本文即对《高文举》的流变及其改本《高文举珍珠记》作一考论。

  • 标签: 文举 珍珠记 还魂记 曲文 文林阁 戏曲研究
  • 简介:释比戏是羌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与其他民间戏剧不同的是,释比在文化表达上集祭祀活动、戏剧故事表演及宗教色彩于一体,融入民族视觉与听觉元素,形成了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将羌族的文化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在文化表达上对释比进行多层面阐释,可以进一步解读羌族的文化色彩与脉络,为羌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奠定一定的基础。

  • 标签: 羌族 释比戏 文化表达 文化特征
  • 简介:衡山花鼓戏是湖南花鼓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较长,深深扎根于衡山这片土地上,为衡山人民所喜闻乐见。衡山花鼓的音乐主要分为川子调、锣鼓调、小调丝弦、过场音乐四大类,2012年正式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田野工作为基础,结合文献追溯,对衡山花鼓的历史沿革、音乐特色以及与其他民间艺术的兼容等进行阐释,有助于人们认识和了解衡山花鼓的音乐文化,亦对于衡山花鼓的传承和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衡山 花鼓戏 音乐特色 艺术兼容
  • 简介:关羽,在中国戏曲中享有特殊地位。善演关羽戏是安庆弹腔(外地称其为徽调)的艺术传统,其早期的红净演员崔学京为发展弹腔的关羽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演关羽享誉剧坛的京剧创始人程长庚,正是继承和发展了安庆弹腔关羽艺术传统,开辟了京剧关羽的新天地。一程长庚率三庆班以编演三国而独步京都剧坛,程本人则以老生和关羽双获"活鲁肃"、"活关公"之美誉。关于其出世之作,有两说:一说

  • 标签: 程长庚 关羽形象 弹腔 艺术传统 中国戏曲 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