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近现代中国佛教因受诸种因素的影响,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居士佛学和义理研究的兴盛发达,把中国现代佛教的学术成就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居士佛学的兴起,反映了在家人与出家人的现代关系并反映了居士对弘扬佛教所做的贡献,其思想理论特征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义学的发达主要在居士中间开展。法相唯识学是近现代佛教义学的中心内容之一,它与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的哲学追求相互契应,因之受到了重建中国思想的一些学术大家的热切关注。本文从历史背景和佛教环境以及人格观念、思维方式等多方面予以阐述,较深刻地揭示了近现代中国佛教从传统到现代的过程转换

  • 标签: 中国佛教 法相唯识学 现代转换 人间佛教 欧阳竟无 章太炎
  • 简介: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是一种价值观范型的转换,即以伦理道德及理想化人格为中心的传统范型价值观的式微,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中心或以人为本的新价值观的逐渐生成。一种不同于传统价值观的具有新的范型特征的价值观已初步确立。这种转换是一种历史的进步,但也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社会价值观范型的转换要全面彰显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 标签: 当代 中国 社会价值观 范型转换 以人为本 伦理道德
  • 简介:语言是教师影响学生的重要途径。教师该如何运用语言与学生有效沟通,达到帮助、激励的作用呢?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力。一、运用询问、理解的话语,激发学生表达情绪情绪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会窄化学生的思维-行动范畴,使学生把眼前的困难、挫折看成是持久的、个人难以改变的,也使学生思维僵化、封闭,难以接受不同观点。教师询问、理解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倾诉情绪、情感。倾诉能起到释放消极情绪,消解不合理信念,拓展思维-行动范畴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多视角看问题,接纳新的观点,就要以调整学生的消极情绪为先。

  • 标签: 语言 教师 激励作用
  • 简介:存在问题在分析哲学的背景下取得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成果。在“何谓存在”问题上,围绕“存在”是不是个体的属性从而是不是逻辑谓词的争论呈现出三派观点:弗雷格、罗素等从一阶逻辑出发,认为“存在”不是逻辑谓词,而是量词;皮尔士、斯特劳森等结合精致的自然语言分析,认为“存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表达了个体的属性,是一种特殊的谓词;自由逻辑学家则从自由逻辑的角度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在“何物存在”问题上,蒯因“存在就是约束变项的值”的本体论承诺标准机智地揭示了存在问题的语言学实质。可以说,利用一阶逻辑解释存在问题的方法是比较成功的。如果将弗雷格、罗素的一阶语言扩展到高阶语言,则既能与蒯因的理论连贯一致,又能避免无谓的“存在”本体论纷争。这种做法的结果是“存在”具有了层次性的特征。掌握一定的逻辑学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西方哲学。

  • 标签: 存在 谓词 量词 属性 命题函项 约束变项
  • 简介:总是将手臂交迭在胸前、高昂着下巴,或者紧握着双手——你所有的小动作都会受到别人的关注。但是这些小习惯可能会反映出你是否专业?你的老板会因为你的姿势来评估你的业绩吗?是的,绝对会有些影响。如果你表现得缺乏组织性,或仪态不佳,那么你的同事就会对你产生不信任感,你的努力和想法也会被忽视。

  • 标签: 肢体语言 信任感 仪态
  • 简介:尼尔斯·玻尔的语言观是他的整个哲学的基础。而且,从1927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尽管他并没有对这个专题进行过专门的阐述,我还是能够从他的许多文章与手稿中找到他对语言问题的阐述。玻尔认为,所有的量子力学实验都必定借助于由日常语言表达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来描述,这些描述是互补的。经典物理学概念是对日常语言的提炼,它们都是无歧义的。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无歧义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我们能明确地在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出分界线和我们必须遵守二值逻辑的规则。无歧义的描述条件是无法替代的。玻尔的语言观与他的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等观点是一致的。

  • 标签: 尼尔斯·玻尔 量子力学 日常语言 无歧义
  • 简介:诉诸直观自身的艺术所传达的是人在自然、历史和人类的密码中所解读的东西。在人于密码中解读超越存在并基于完美性而使纯然的沉思得以持存之处,便出现了作为介质领域的艺术。只有在形而上的思考中,人才会通过反省的意识洞察到艺术是对密码的严肃解读,进而使人的精神始终向其生存根源开放。正是在人能够触及生存根源之处,生存与天赋才终于合二为一而成其为天才。在艺术中,密码要么作为超验的直观而达至其直观性,要么作为内在超越而在现实本身中变成可见的,迄今为止,那些最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想方设法把上述两种可能性结合起来。在艺术这个大家庭中,由于音乐、建筑、雕塑、绘画、诗等门类表现密码的方式各不相同,艺术便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面相来。

  • 标签: 艺术 密码 生存 超越存在
  • 简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辛勤付出。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积累《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要求上突出了要'丰富语言积累'。而读书是获取知识、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读书也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源泉。正因为读书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在平时的阅读指导课中,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材料的积累,在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确保

  • 标签: 法宝阅读 语言法宝 阅读写作
  • 简介:葛兰西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也是一位文化哲学家。葛兰西文化哲学的特色在于对语言问题的关注。从青年求学时期到被困法西斯监狱的艰难岁月,他一直对语言研究抱有兴趣,并且写下了关于语言问题的研究笔记。他的语言研究继承了意大利的修辞学和人文主义传统。把语言与文化创造、社会历史和现实政治结合起来,从而展现出鲜明的文化哲学特征.通过语言研究,葛兰西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和工具的转向,提出了西方革命的另一条道路,创造了自成一家的文化哲学。

  • 标签: 葛兰西 语言 文化哲学
  • 简介:陈天林、刘培卿在《理论视野》2017年第9期撰文认为,处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风云纵横的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文章写作横跨近半个世纪,其语言融人了隽永的史诗之气概、灵秀的哲理之火花,在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斗争的峥嵘岁月,成为人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亦为文章写作树立了语言艺术的光辉典范。

  • 标签: 语言艺术 文章写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者 中国人民 变革时期
  • 简介:意象壮美、意境阔大、具有恢宏美是毛泽东诗词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恢宏美的成因在于进入毛泽东诗词的意象多为恢宏巨大壮美之物;在选词上,作者善用喜用数量显赫的数词、境界大的形容词、动作力度大的动词、程度高和范围大的副词;善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壮大恢宏的境界;作者的豪迈胸襟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诗词语言艺术恢宏美的根本成因。

  • 标签: 毛泽东诗词 语言艺术 恢宏美 成因
  • 简介: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 标签: 情景记忆 情景预见 自我描述 自我连续性 发展
  • 简介:<正>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转换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它们的活力,提高它们的素质。”为此国家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改革步伐,不断建立和完善新的企业经营机制呢?我认为首先要加深对此问题的认识:第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党的

  • 标签: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企业改革 加快改革 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有企业
  • 简介:弗雷格和达米特从说者视角出发,认为语言是思想的容器和交流的工具,因而思想是静态的。戴维森则从听者视角主张:思想作为一种倾向性的语言.乃是解释者赋予说者的命题态度内容,因而思想是动态的。据此我们进一步论证:思想是解释者在交流过程中与说者所共同建构的东西,而不是说者在说话之前的现成之物;思想不是解释者的意见,也不单是说者的意图,而是话语自身的意义;思想是说者与解释者在话语交流的互动过程中一个逐步完成的过程。说者的话语与解释者赋予说者的思想之间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调整、相互促进的反思平衡关系。

  • 标签: 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命题态度 反思平衡 弗雷格 戴维森
  • 简介: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又是文学作品审美价值生成的重要条件。了解了文学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与作用、文学语言的构成要素和结构层次、文学语言的类型及其特点,才能认识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特殊性,深入把握文学创作的特点和规律。

  • 标签: 文学语言 文学作品 艺术门类 价值生成 构成要素 文学创作
  • 简介:<正>《庄子》的语言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这种表现力是通过特殊的语言结构而展示的。“寓言”、“重言”、“卮言”、“无言”、“玄言”等几种语言形式就是《庄子》一书语言结构的集中反映。

  • 标签: 庄子 寓言 逍遥游 语言结构 天倪 语言形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象数的分析,辅以对易图的考虑,结合历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重新比照有关楚简图版,拟就楚竹书红黑符号的分布排序提出相关的推论.笔者认为楚竹书的红黑符号体现古人在阴阳气化上所提出的理论,并反映了"非覆即变"的思想和上下经错综排序而各得十八卦形的原则,已经在战国中后期形成.由此而见,楚竹书的易学符号在卦序、易象、易数、易图、义理等各方面的内容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并起着象征性的联系作用,令整套系统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浑然整体,具有重要的统合意义.

  • 标签: 楚竹书《周易》 特殊符号 卦序 象数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道德治理究竟"治什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此后,道德治理问题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由此,道德治理问题更成为学术界和实践工作部门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热点问题。

  • 标签: 道德治理 内在统一 范式 伦理 经济 极端个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