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孕前优生方健康检查结果特点,提出针对性干预策略。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县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1771对夫妇的健康档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29岁男性构成比为53.00%,女性为56.97%;男性高危因素例次率为94.14%,女性高危因素例次率为36.36%;2011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83%,高于2012年出生缺陷发生率(1.180%)及2013年出生缺陷发生率(1.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职业、吸烟成为影响生育的主要危险因素;女性妇科疾病比重较高,患有潜在疾病者比重较高,孕前检查有助于降低出生缺陷发生几率。

  • 标签: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结果分析 计划生育
  • 简介: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imagecorrelation,STIC)是胎心临床评估的一个新进展,这个功能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获取胎心的四维图像和数据。检查者可通过平移旋转获取复杂诊断所需要的所有标准切面,该成像技术近年来逐步应用于胎儿心脏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其临床优势在于能较准确地检出产前胎儿心脏的异常结构,在筛查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畸形等方面的特异性高。目前STIC技术在胎儿心脏疾病筛查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已逐步得到国内外临床医生的认可。本文拟对国内外有关STIC技术应用于胎儿心脏检查中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 超声 胎儿心脏
  • 简介:目的: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异常出血的原因。材料与方法:经腹部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观察子宫腔内病变并在超声监测下诊断性刮宫。结果:75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厚度〉16mm者55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合并粘膜下肌瘤43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增生7例;子宫内膜〈16mm者20例,其中子宫内膜息肉3例,宫颈息肉7例。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超声和宫腔镜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病因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宫腔镜检查 子宫异常出血
  • 简介:目的探究孕妇产前免疫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预产期孕妇3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免疫学检查;统计两组孕妇高危妊娠的情况,围产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对孕前检查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孕妇高危妊娠发生率为15.33%(23/150),显著高于观察组的高位妊娠发生率(2.67%,4/150)(P〈0.05);对照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观察组孕妇围产期不良事件发生率(0.00%,0/150)(P〈0.05);对照组孕妇孕前检查的满意度为82.00%(123/150),显著低于观察组孕前检查的满意度(97.33%,146/150)(P〈0.05).结论孕产妇产前进行免疫检查对于尽早发现高危妊娠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保障新生儿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产妇产前检查 免疫学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高危孕妇产前检查失约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53例高危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对照组仅行常规健康教育,就孕妇整个孕期进行了追踪随访,分析探讨了两组孕妇产前失约的原因,并总结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孕妇失约率达27.3%,研究组孕妇失约率为14.5%,对照组失约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P〈O.05);两组高危孕妇中经产妇、偏远农村孕妇、小学a_v:t下和初高中文化程度孕妇失约率明显偏高,各因素下失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分娩过程中研究组孕妇未发生产妇或围产儿死亡事件,对照组发生1例围产儿死亡事件。结论:高危孕妇产前检查失约的原因具有多样性,应该针对失约率较高的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孕妇产前检查的依从性,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水平。

  • 标签: 高危孕妇 产前检查 失约原因 护理效果
  • 简介:<正>1原文摘要ObjectiveThegoalofthisstudywastoexaminetheintra-operatorandinter-operatordifferencesofthemanualandsemiautomatednuchaltranslucency(NT)measurementsandtoevaluateifthesedifferencesalterwomen’sriskstatus.MethodsAcrosssectionalstudywasperformed.TwooperatorsobtainedmanualandsemiautomatedNTmeasurementsof153NTimages.

  • 标签: 自动测量方法 超声检查 检查者 手动 染色体异常 两种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准确性及其最佳适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11年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符合研究条件的3786例孕妇(新生儿)资料,采用宫高腹围法比较不同宫高腹围、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孕周产妇的新生儿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符合率。结果宫高腹围之和在120~139之间、孕周≥38周者,宫高腹围法新生儿出生估计体质量与出生实际体质量有较好的符合率;孕妇分娩前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预测无影响。结论选择性应用宫高腹围法预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可提高其准确性。

  • 标签: 宫高 腹围 出生体重 预测 符合率
  • 简介:乳腺癌目前治疗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随着乳腺癌的诊断以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时间已明显延长。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影响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手术方式、外表的改变、疲劳、受教育的程度、疼痛、家庭与配偶、年龄、治疗后3~6个月对未来的担忧等[1-2]。本文主要探讨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如何评价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进行探讨。

  • 标签: 乳腺肿瘤 生活质量 乳房切除术 区段 乳房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起声检查对头位难产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头位难产的超声声像圈特点。结果:56例孕妇超声提示存在头位难产因素,产后证实超声正确诊断47例,准确率83.93%(47/56)。所有病例中,超声提示枕后位33例,枕横位16例,子宫下段菲薄或厚薄不均匀3例,子宫体下段肌瘤3例。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枕后位或枕横位,同时动态观察产程进展,监测有无持续枕后位;动态观察孕期子宫下段厚度的改变;及早发现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判断肌瘤与胎头问相对位置,以便采用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梗阻性难产的发生。

  • 标签: 超声 头位梗阻性难产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经腹组43例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经阴组85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以及对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情况。结果经阴组、经腹组患者对异位妊娠确诊率分别为97.53%、79.07%,经阴组对异位妊娠确诊率明显更高(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共诊断异位妊娠患者81例,其中输卵管妊娠79例(96.67%),卵巢妊娠1例(1.23%),宫角妊娠1例(1.23%)。未破裂型4例(6.67%);破裂型71例(87.65%);陈旧型6例(7.41%)。两种检查方式在衰减包块型输卵管妊娠、混合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实性包块型输卵管妊娠以及漂浮型输卵管妊娠上有明显差异(P〈0.05);且经阴组检查各异位妊娠类型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而言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率和不同类型判断更准确。

  • 标签: 经阴道超声 经腹部超声 异位妊娠 诊断
  • 简介: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其生殖健康状况受民族风俗习惯、经济状况、文化水平、社会生殖保健服务体系等影响严重,产前检查工作的开展受限且不规范,导致在少数民族地区剖宫产率、新生儿死亡率及畸胎率等日渐呈上升趋势,因此,规范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产前检查刻不容缓。

  • 标签: 产前检查 生殖细胞 人口素质 检查项目
  •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限制性输液 产后出血 经济负担 人力成本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在胎儿产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三维超声表面成像、透明成像及多平面成像技术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儿进行中孕期检查。结果720例胎儿超声检查中能获取较理想的三维超声图像的有662例,占91.94%;产后或尸检证实胎儿结构异常44例:其中体表畸形32例,三维超声产前确诊31例,占96.87%;内脏畸形12例,三维超声产前确诊8例,占6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获取较理想三维超声成像的有58例,占8.06%。结论三维超声成像能提高胎儿结构显示的清晰度,图像立体直观,并能反映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在胎儿的产前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在体表畸形方面。

  • 标签: 三维超声 胎儿 产前检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检查以及随访服务,了解我区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进一步深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区已参加生殖健康检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人群中随机抽取30000人,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检查30000例,患病15150人,总患病率50.5%。讨论:我区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患妇科疾病仍较普遍,大部分以缺乏对生殖道感染的认识和医疗资源不足,经济困难等为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切实保障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降低妇科病患病率,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农村已婚育龄妇女 生殖健康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和X线检查对乳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乳腺中心就诊的1083例患者乳腺病变的超声和X线影像诊断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0~49岁、50~59岁和≥60岁4个组,根据腺体密度将患者分为Ⅰ~Ⅳ度4个组。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BI-RADS分级4~5级为阳性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两者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采用Kappa检验评价超声和X线检查单独及联合使用的一致性。结果1083例患者均有明确病理诊断,包括乳腺癌386例和良性疾病697例。在386例乳腺癌患者中,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0%(359/386)和87.8%(612/697),X线单独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294/386)和92.4%(644/69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367/386)和82.6%(576/697)。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超声和X线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782和0.701,联合诊断的Kappa值为0.734(P均〈0.001)。乳腺超声和X线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85~0.921,P〈0.001)和0.843(95%CI:0.820~0.864,P〈0.001),超声的诊断价值优于X线(Z=5.930,P〈0.001)。对于4个年龄组研究对象,超声的诊断价值均优于X线(Z=2.549、5.332、3.584和2.031,P均〈0.050)。超声和X线对于乳腺腺体分型为Ⅱ度者诊断价值相当(Z=0.178,P=0.859),而超声对腺体分型为Ⅰ度、Ⅲ度和Ⅳ度者的诊断价值均高于X线(Z=2.129、5.847、3.437,P均〈0.050)。结论超声和X线对乳腺病变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超声的诊断价值略优于X线。建议临床实践中对于致密型乳腺,在X线检查的基础上结合超声检查,以提高乳腺病变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疾病 超声检查 乳房X线摄影术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创面脱落癌细胞的相关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对174例乳腺癌术后的腋下和肿瘤附近创面引流液作脱落细胞涂片检查,将结果与相关因素作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脱落癌细胞阳性者42例,占24%。T1和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X2=6.960),T2和T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26.372)。Ⅰ期和Ⅱ、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33.187),Ⅱ期和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18.200),Ⅲ期和Ⅳ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1,x2=0.520)。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18.748);非浸润和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x2=8.121);根治和改良根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x2=3.563);腋下引流和胸创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x2=8.116)。结论脱落癌细胞阳性率与肿瘤大小、病期早晚、组织学类型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提高手术操作质量可降低脱落癌细胞阳性率。

  • 标签: 乳腺癌 脱落细胞
  • 简介:三项检查积分法(tripletestscore,TTS)是采用体格检查、钼靶摄片及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对乳房肿块分别积分并将积分累计判断肿块性质的方法。据报道其对三者均为良性或恶性者正确率高达100%^[1],但临床上常有三项检查积分不一致者。为此,笔者分析了本院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三项临床资料均完整的220例乳房肿块手术患者,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评价TTS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乳手术 放射治疗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