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为了解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区的检测情况,我们利用1990年和现年收集各47例和57例HBsAg携带者的冻存血清及15例静脉吸毒人员的血清进行HGVNS3区RT-PCR检测,NS3区阳性者再以5′NCR区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吸毒人员 肝炎病毒 感染者 乙型 5’NCR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对选择合理治疗方案非常重要,本研究对食管癌超声内镜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以评价超声内镜检查在食管癌术前临床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37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术后病理检查,检查结果按2009年修改的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分期,最后对EUS分期结果和手术病理分期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食管癌术前EUS检查T、N分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8%和78.4%,其中T1为100%、T2为83.3%、T3为82.4%、T4为80.0%,N1为70.6%、N2为85.0%。结论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诊断准确率较高,正确区分T2、T3及转移性淋巴结和炎性淋巴结是提高EUS准确率的重点和难点。

  • 标签: 食管癌 超声内镜检查术(EUS) 临床分期 病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收治的98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消化道反应、心理状态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结果(1)观察组食欲、进食情况、恶心呕吐及便秘症状严重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52.24±4.32)分、SAS(49.28±4.3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观察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及总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经护理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6.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25%(P〈0.05)。结论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命质量,且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化疗 综合护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联合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检查对结直肠癌(CRC)术前TNM分期判断的准确性。方法连续选取在我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组条件的CRC患者共39例,以术后病理TNM分期作为金标准,评价EUS、MSCT及两者联合对CRC患者术前TNM分期的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EUS对CRC的T分期判断准确率分别为75.0%-83.3%,N分期为50.0%-80.0%;MSCT对CRCR的N分期判断准确率为60.0%-83.3%,EUS、MSCT对于N0、N1的判断的准确率接近,而对于N2的判断,两者联合较EUS优势明显(91.7%vs50.0%,P〈0.05)。结论EUS对CRC术前T分期及N0、N1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而MSCT对N2、M分期的准确性较高,两者联合检查,可获得更精准的术前TNM分期。

  • 标签: 超声内镜 扫描 大肠癌分期
  • 简介:目的:胃镜检查前比较胶体金、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结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自贡市中心血站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例数200份,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份进行分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到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照组一组(使用胶体金检测),对比两组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的检出率10.00%与对照组阳性率9.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的特异度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敏感度高于对照组,其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胶体金、酶联免疫法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均具有显著效果,酶联免疫法适用于献血后对血液标本的检测,而胶体金适用于无偿献血者献血前,其敏感度需要提高,值得在采供血工作中推广及运用。

  • 标签: 胶体金 酶联免疫法 乙肝表面抗原 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与门诊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对提高诊断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120例成年患者,其中,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住院患者60例为观察组,门诊患者6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清洁满意度和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门诊患者肠道清洁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肠镜检查成功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住院患者肠镜检查清洁度是提高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可显著降低漏诊、误诊的几率。

  • 标签: 住院患者 门诊患者 肠镜检查 清洁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一秒钟负压抽吸法和BardMagnum切割针自动切割法经皮穿刺肝活检的优缺点。方法在3322例次住院肝病患者肝活检中,分别采用抽吸法3059例次和切割法263例次。对抽吸法获取的标本长度小于1.5cm或为碎片组织的病例行2次或3次肝穿刺;切割法为经皮肤上同一针孔、肝内不同部位连续2次以上肝穿刺,即"一孔多点切割法"。结果抽吸法和切割法肝活检第一针穿刺标本平均长度分别为2.06±0.62cm和1.29±0.50cm(t=17.089,P=0.000);在221例抽吸法获得碎片组织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病理学诊断为肝硬化者184例(83.26%),对不能诊断为肝硬化的37例患者再行"一孔多点切割法"肝活检,结果35例(94.6%)为肝硬化。结论抽吸法较切割法获取的肝组织多,应作为肝活检的首选方式,肝组织呈碎片标本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大多是肝硬化,"一孔多点切割法"几乎能检出所有的肝硬化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肝活检 取样误差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 简介: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炎肝硬变主要的致死性并发症之一,而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食管曲张静脉破裂。随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加重,出血率增加,因此,早期判断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及曲张严重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门脉B超检测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及曲张程度。随机选择肝炎肝硬变患者行常规胃镜及B超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结果如下。

  • 标签: 食管静脉 肝炎肝硬变 门静脉内径 B超检查 曲张程度 门脉血管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官能症患者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的相关临床特点。方法对257例临床确诊的神经官能症患者于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做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测;发现有胃部病变的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治疗后行胃镜复诊。结果首检发现浅表性胃炎51例,占19.8%,未见其他严重胃、十二指肠病变;在浅表性胃炎中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神经衰弱、躯体化障碍、癔症依次为41.18%、27.45%、23.53%、3.92%、3.92%;51例病理组织切片查Hp仅发现2例阳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及心理治疗,但未给予胃炎对症治疗,疗后有49例复查胃镜显示41例胃部病变明显减轻。结论神经官能症患者胃镜检查仅显示浅表性胃炎病变,主要见于抑郁及焦虑性神经症,Hp感染率极低;神经症经系统性抗神经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而无需胃炎对症治疗,大部分胃部病变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 标签: 神经官能症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疾病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食管癌根治术与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根治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16例。观察组(57例)采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采用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情况、Karnofsky得分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EV%、FEV1%)及血气分期指标(PaO2、Sa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Karnofsky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肺部感染、胃排空困难并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有较好临床效果,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保护肺功能、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食管癌 胸腹腔镜 根治术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浓度对胃肠道恶性肿瘤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300例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泛影葡胺组)和C组(10%泛影葡胺),各100例。给A组患者口服水,给B组患者口服2%泛影葡胺,给C组患者口服10%泛影葡胺。观察并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敏感度、准确度以及特异度。结果:B组的诊断灵敏度(95.89%)高于A组(89.04%)和C组(83.56%),B组的诊断特异度(44.44%)低于A组(59.26%)和C组(70.37%),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B组诊断的准确率(70.00%)高于A组(55.00%)和C组(45.00%),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管电压联合口服低浓度造影剂能够有效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供血动脉CT图像质量,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高,并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种诊断方式有着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低管电压 低对比剂浓度 胃肠道恶性肿瘤 供血动脉 CT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为探讨B超与胃镜检查对预测门脉高压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入选的54例肝硬化患者均经B超与胃镜检查,以了解门静脉的内径大小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结果门静脉内径大小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11,P<0.05),门脉扩张程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上消化道出血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377,P<0.05)。结论B超门脉内径大小与胃镜检查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可作为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胃镜检查 上消化道出血 B超 门脉 肝硬化患者 临床价值
  • 简介:医院文化是医院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以及作为这个生存与发展的产物的总和。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医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也是医院发展树立和创建过程。本文试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中,医院文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必将起着巨大作用。

  • 标签: 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平竞争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分析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提高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自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198例择期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剩余150例为研究组,分为三组,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1采取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治疗,研究组2采取芒硝外敷治疗;研究组3采取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应用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MOSSF-36)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1、2、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对照组,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均小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MOS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高于研究组1和研究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足三里新斯的明穴位注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方法较单一治疗方法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足三里 新斯的明 芒硝外敷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比较磷酸钠盐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清洁中的效果、患者耐受性。方法将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检查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B组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口服溶液行肠道准备。观察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度,患者耐受性。结果两组患者肠道清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耐受性差异恶心、呕吐、腹痛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钠盐口服溶液组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病人腹胀程度轻(P〈0.05)。结论磷酸钠盐口服液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胶囊内镜检查肠道清洁中效果无明显差异,耐受性恶心、呕吐、腹痛无明显差异,但磷酸钠盐口服液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腹胀程度轻,如果患者肠道准备前有腹胀等不适,使用磷酸钠盐口服液较理想。

  • 标签: 肠道清洁 磷酸钠盐口服溶液 复方聚乙二 醇电解质散
  • 简介:我们处于和平环境之中,对突发性事件的防范能力逐渐减弱,直至“非典”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又重新认识到树立防范观念与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应急状态下,护理管理是否及时、到位、有力.直接影响到医疗救治工作的开展和病人的安危。作为传染病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切实将危机管理融入护理管理大大提升了护理工作运作的严整性。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危机管理 医院护理 护理管理者 理中 “非典”疫情
  • 简介:呼吸道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实施介入性治疗的通道。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分泌物,减轻呼吸道阻力,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以上,从而增加有效通气量,便于给氧、气管内给药及雾化吸入等局部治疗,便于较长时期机械通气治疗,在抢救呼吸危重的病人时,实行气管切开,迅速建立人工气管是决定抢救成功的关键。气管切开后的人工气管护理管理是不可缺少的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使病人安全渡过治疗期,及早拔管的关键。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呼吸道 雾化疗法 气管护理管理 室内环境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文献,了解护理缺陷的管理现状,为建设安全文化提供参考素材。方法查阅2004年~2008年(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护理缺陷管理文献176篇,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报告的文献中,认为缺陷发生为个人因素的为73.9%,从系统角度分析的为26.1%;对当事人采取责罚的为32.9%,改革系统措施的为25.6%,就事论事的为41.5%。结论关注病人安全,加快护理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护理缺陷的发生。

  • 标签: 护理缺陷 安全文化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现状。方法根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国内191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91名内镜室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0%以上的三级甲等医院内镜室消毒监测管理制度比较齐全;所有内镜诊疗室配有初洗设备,仍有58%的内镜室使用槽式法洗消内镜,90%以上的内镜清洗消毒室是独立的,80%以上设有专职洗消员、超声清洗机、防护用具及通风设施;90%以上的内镜室使用多酶洗液并刷洗管腔一次以上;80%以上使用2%戊二醛消毒,清洗刷每洗一条内镜消毒一次并定期更换。结论所调查的三级甲等医院大部分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比较规范,内镜室配置尚欠齐全。自《规范》实施以来,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三级甲等医院仍有部分内镜室在某些环节存在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及培训力度。

  • 标签: 消化内镜 清洗消毒 管理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