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小儿脑瘫的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在我院就医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长均同意参与实验。同时,将54例脑瘫患儿分配为对照组、观察组,于对照组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康复情况。结果:据Barthel知识及GMFM评分评估分析看,在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实施早期干预有助于提高康复护理效果、改善生活能力。

  • 标签: 小儿脑瘫 康复护理 早期干预 生活能力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按摩护理对产妇产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60例有初产妇孕妇,时间2021年10月-2022年9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开展产后按摩护理。在分娩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进行评估,并分析患者的疼痛感。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的产后疼痛评分与情绪评分进行评估后,同时实验组内患者的情绪状态、疼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优,组间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后疼痛是产妇在分娩后普遍面临的问题,可能由于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通过进行产后按摩护理,可以促进产妇体内血液循环,缓解身体疲劳和紧张,同时通过按摩肌肉和组织,有助于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疼痛感。此外,按摩还可以刺激神经末梢,促进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受。

  • 标签: 产后按摩护理 孕妇 妊高症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采取安全护理管理的方式护理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患者19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依据。按患者来院输液治疗的时间顺序,将患者们平均分成两组即研究组与对比组。对比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留置针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安全护理管理的模式进行留置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的静脉炎发生情况,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情况。结果 采用临床安全护理管理的研究组患者,其静脉炎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投诉要等指标均低于对比组患者,(P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安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康复科收治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为73.33%,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将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康复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肢体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对2019年5月-2022年4月本科接诊冠心病病人(n=7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39人,前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从依从性上看,试验组97.44%,和对照组82.05%相比更高(P<0.05)。(P<0.05)。结论:冠心病用优质护理干预,依从性提升更加明显,认知度改善也更为迅速。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认知度 冠心病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法分2组,于2020年1月-22年1月对100名呼吸内科病人进行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风险控制。观察护理前后的HAMA评分、HAMD评分、满意度、护理风险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了分析。结果:实验组的HAMA、HAMD得分均较对照组低,且满意度较高,且护理风险较低,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呼吸内科护理 应用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护理技能竞赛是用于检测护理水平,培养和提升个人护理技能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在护理教育教学中,护理技能竞赛应用相对广泛,护理专业教师可以将护理技能竞赛和护理教育有效结合,通过开展该竞技比赛,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学习成效,并从中检测出自身与他人间的差异及不足之处,以此来激发其竞争意识,促使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着重评析护理技能竞赛对护理教育活动造成的影响,以供护理教育人员借鉴参考。

  • 标签: 护理技能竞赛 护理教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从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中抽选88例,采用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44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恢复效果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卒中偏瘫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行胆道引流管置入术的78例患者,其中38例选择在院内进行护理,40例选择出院后在家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引流效果无显著差异,但家庭护理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院内护理组(5%vs.18%,P<0.05)。在生活质量评价方面,家庭护理组的患者更为满意(90%vs.76%)。结论:胆道引流管居家护理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需要注意患者和家属的护理培训,以确保引流管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标签: 胆道引流管 居家护理 引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分级护理在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急诊分级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急救时间以及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和急救时间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和技能考核评分亦显著提高。结论:急诊分级护理可以提高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正确率、分级护理实施正确率、护理满意度,缩短急救时间,并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 标签: 创伤患者 急诊分级护理 伤情评估 护理满意度 急救时间
  • 简介: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且符合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heartcareunit,CCU)工作的护理质量客观评价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基础,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确定评价指标各层级条目,最终形成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为88.89%、100.00%,权威系数为0.858和0.86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较好;形成包括4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和14项三级指标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CCU护理质量客观评价指标体系对CCU护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能用于评价CCU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心脏科 护理质量 评价指标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
  • 简介:摘要:ICU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为复杂,且病情较重,同时其也是医院感染率最高的一个科室。由于其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为医院感染危险的集中地,同时也是预防及控制感染的一个重点部门。近年来,随着诊疗区医务人员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在传染医源性病原菌中受到了重点关注。而大量的科学研究说明,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会导致多个病原菌在院内进行传播。而ICU病房的特殊性,必须要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管理,以此来控制或是减少ICU患者医院感染率。本文针对ICU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进展效果开展综述,以此来提升预后效果。

  • 标签: ICU 环境物体表面 清洁 消毒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散瞳检查眼底的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行散瞳检查眼底的患者,时间段为2021年5月-2022年12月,按照盲抽法随机抽取120例并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再结合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结果:根据观察统计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现象人数合计4例,占比经计算为6.68%,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现象人数合计12例,占比经计算为20%,前者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散瞳检查眼底的过程中融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整体护理效果更显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散瞳 眼底检查   护理效果  观察评价
  • 简介:目的: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探究有效的护理风险的规避对策。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在内科住院的382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按照数字双盲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平均分配入风控组(191例)和比对组(191例)。比对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实施日常的风险预防对策。风控组成员则积极探究在实施内科护理的过程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因素并采取相对应的主动防御策略。并于2019年开始实施,收集一年以上的实施数据。对比组间患者经过不同的风险预防护理措施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情况。结果: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对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汇总分析,在观察患者病情不细致、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感染、错误的药物使用、疾病监护不周以及意外坠床风险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风控组患者每一风险出现的概率均小于比对组。且患者在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方面进行评价时,比对组(91.6%)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风控组(95.8%)。两组数据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科护理过程中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坠床、疾病监护力度不够的风险,基于此,医院需要制定出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在做好护理风险预防工作的基础上,提升内科护理效果。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标签: 内科护理;风险分析;预防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精准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2023年1月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50例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采取优质护理管理的50例患者及相应的护理人员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认知水平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应用精准护理模式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高。。

  • 标签: 准护理模式 血液净化 护理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目的应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评估老年喉癌患者手术前后营养状况,为临床及早发现和治疗营养不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NA对117例老年喉癌患者在入院第3天和术后第10天评估营养状况,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比较术后不同营养状况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患者术前MNA得分(19.56±5.88)分,术后(16.54±5.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营养不良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营养良好者(P〈0.05)。结论老年喉癌患者围术期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术后比术前营养状况下降。通过充分的营养评估,及早发现患者存在营养不良并针对性给予营养支持护理,从而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老年 喉癌 营养评估 营养护理 微型营养评价法
  • 简介:摘要:目的 以病患胃镜检查过程护理干预实时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 2019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在本院接受胃镜检查检查的 200 例病患作为主要研究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将 200 例病患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00 例;实验组在胃镜检查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然后针对两组病患胃镜检查的护理满意度、检查时间、恐惧程度以及检查前后的血压脉搏变化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从而对护理干预在胃镜检查当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结果 实验组病患的胃镜检查时间耗费较短,表明检查过程十分顺利,优于对照组;恐惧程度较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结论 当病患在开始胃镜检查前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有利于胃镜检查过程的顺畅,从而使得医务人员能够更加准确、高效的对病患进行胃镜检查操作。实施护理效果后使得病患的不适感显著降低,对病患在检查过程中积极配合胃镜检查操作有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稳健发展略作贡献。

  • 标签: 胃镜检查 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我院于2005年7月开始实施医疗费用一日清单制,运行大半年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仅维护病人的权益,而且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标签: 费用和收费 费用一览表
  • 简介:目的探讨新毕业护士岗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以增强新护士职业防护的意识,提高其预防危险因素和处理能力。方法对65名新毕业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具体措施包括:评估新护士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根据其需求制订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采取集中授课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培训后,评价岗前职业防护培训的效果。结果培训后,65名护士职业防护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0.00±5.28)分和(89.90±4.64)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岗前职业防护培训可以提高新毕业护士职业防护知识水平及职业防护危险预防与处理能力。

  • 标签: 护士 职业卫生 安全管理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