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改良RP-HPLC(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中的芍药苷与丹皮酚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色谱柱SunFire ODS C18(4.5x250mm,5μm),然后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控制流速1.0ml/min,在最大的波长下检测,220mm为芍药苷,264mm为丹皮酚。结果:0.216-2.132μg范围为芍药苷,0.613-6.320μg范围为丹皮酚且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4,0.9997),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65%,丹皮酥平均回收率为98.96%。结论:采用改良RP-HPLC方法检测,可有效控制牡丹皮质量,且该方法简单、重复性较好,准确率高,可为牡丹皮中的芍药苷与丹皮酚含量测定提高可靠参考。

  • 标签: 牡丹皮 芍药苷 丹皮酚 改良RP-HPLC 含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乳腺癌改良根治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 选取 2016年 4月至 2018年 12月到本院就诊的 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 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对两组患者护理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后显示研究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

  • 标签: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围手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护理干预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过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效果体现。方法: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共计5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人数各2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取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进行治疗,改良蓝光箱遮光使用的是外贴PET材质聚酯薄膜制成。比较两组患儿所处的蓝光箱外溢蓝光的辐射强度、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后期的医护人员的综合满意度调查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儿在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的综合满意度调查率显示,经过改良之后的蓝光箱遮光技术医护人员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常规蓝光箱遮光布罩方式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的帮助作用基本等同于改良蓝光箱遮光技术,新生儿的黄疸效果治疗结果基本一致,新生儿的黄疸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对于新生儿的基本病情情况观察、操作流程节省时间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满意度有明显的提升,有助于提升预后。

  • 标签: 蓝光箱遮光技术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的临床效果,提高当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1月起到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8名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对照组和低温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进行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使得手术过程中慢血流或无复流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明显降低,相关数据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中通过应用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提高临床的治疗效率,因此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非前壁心肌梗死 改良冠状动脉内低温 临床疗效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接药敏试验法在临床血液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进行血液检验患者标本360例为研究对象,对每份标本分别采取直接药敏试验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法,比较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结果:直接药敏试验法以及常规药敏试验法两种方法的应用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定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验所需时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血液检验中采取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的结果无显著差异,但直接药敏试验所需时间相对更短,数据比较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 直接药敏试验法 运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40 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应用盲选分组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并分别给予其改良根治术及保乳手术。对比两组的远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结果:两组的远期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 P > 0.05 ); 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远期疗效较为显著,同时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 标签: 早期乳腺癌 保乳手术 改良根治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86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作为案例,按渣后随机双盲法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两组案例的总有效率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分组两组案例的手术时间和不同时间段的出血量情况,治疗组的手术时间短,各个时间段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研究两组案例并发症情况,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案例实施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方式治疗,能提升临床疗效,改善存在的并发症,值得实施应用。

  • 标签: 改良子宫背带式缝合术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剖宫产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结核病的治疗开展结核感染 T细胞斑点实验,分析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年 1月 -2019年 6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对疑似结核病结核感染患者开展病情诊断分析。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对 264疑似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者采用结核菌素检测,观察组则为 T细胞斑点实验,分析诊断效率。结果:从检测准确率上看,观察组的阳性预测值为 94.6%( 193/204),对照组为 91.8%( 167/182),其结果依然以观察组的阳性预测率更高,接近于准确数值。与此同时,观察组检测在灵敏度、特异性上分别为 90.6%( 193/213)和 78.4%( 40/51),高于对照组的 8.4%( 167/213)和 70.6%( 36/51),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 T细胞斑点实验对结核患者结核感染进行临床诊断,能够更好地提升准确度,有助于患者早期开展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结核感染 T细胞 斑点实验 结核病
  • 简介:摘要:生物等效性试验包括试验准备阶段(临床开始前准备、临床研究启动、),试验进展阶段(招募、筛选入选、入住、给药观察、出院发放补偿金),试验结束阶段(关闭中心、总结),每个过程中都可能出现质量问题。试验进展阶段的质量控制对试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直接影响,而招募的受试者经过筛选后入选是生物等效性试验进展阶段的第一步。

  • 标签: 生物等效性试验 筛选入选 质量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改良微创前踝正中入路踝关节融合手术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患者在开展检验期间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价值。方法:纳入80例临床输血检验患者进行数据研究,分组办法是抽签,研究组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对照组使用盐水试管法,对比数据。结果:比较对照组,研究组正定型符合率明显更高,反定型符合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临床输血患者在开展检验期间使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价值高。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输血检验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接受输血检验的患者中随机选择8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之间,并按照检验方法的不同对这些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采用盐水法的对照组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联合盐水法的研究组,每组均为41人。结果:从输血检验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来看,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输血检验患者中应用卡式微柱凝胶联合盐水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的同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也会得到有效的降低,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盐水法 输血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检测在消化性出血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我院接收的 50例消化性出血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例,对照组采取转铁蛋白法进行检测,观察组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观察两组阳性检出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阳性检出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误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消化性出血疾病采取粪便隐血试验联合转铁蛋白进行检测,可提高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转铁蛋白 粪便隐血试验 消化性出血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