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并观察比较PDT改良前后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重症医学科(ICU)行PDT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为常规PDT术组60例和改良PDT术组60例,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APACHEⅡ评分等一般情况和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拔除气管套管后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APACHEⅡ评分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PDT术组相比较,改良PDT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明显减少[(5.80±1.19)min比(7.65±1.05)min、(8.33±3.30)ml比(11.33±4.34)ml、(1.08±0.30)cm比(1.27±0.25)c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PDT相比较,改良PDT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重症监护 改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 TBL 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 模式 : 研究对象 在 时间为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 期间,将进入我院儿科开展 实习 的 100 名本科班学生,平均分成随机的两组,设置为研究组以及参照组。研究组学生采用改良 TBL 教学模式,参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相同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 结果 :参照组的考核成绩不如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 组间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改良 TBL 教学模式对儿科教学效果在考核成绩提升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改良 TBL 教学模式 儿科 临床教学 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静脉留置针,在改良正压封管技术以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采取的方式:在我院所有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中,选择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的对象,根据封管方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两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封管方式为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带液拔针,实验组患者的封管方式为改良正压封管技术。封管以后仔细观察两组患者的实际效果。结果:经有效数据显示,不管是留置针回血率、堵管率,还是静脉炎发生情况、留置时间,实验组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静脉留置针作为临床患者接受治疗的一种方式,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而将静脉留置针的封管方式进行有效的改良,能够大大降低回血率、堵管率以及静脉炎的发生,让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更有效的保证。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改良正压封管技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体位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截取2019年11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ICU病房内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2例),将联合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2例),通过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肺间质气肿、气胸、纵膈气肿]评价两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改良式体位干预的护理效果好,能够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ICU病房 机械通气 改良式体位干预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钢板治疗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效果。方法 在2021年4月-2022年9月期间从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下骨折患儿中随机挑选88例,且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两个小组病例数均为44例。对照组使用保守治疗,观察组使用改良钢板治疗,对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为(14.20±6.14)d,对照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为(24.34±6.20)d,观察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股骨粗隆下骨折治疗中应用改良钢板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且很少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改良钢板治疗 儿童 股骨粗隆下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内科患者的护理过程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传统评分系统用在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应用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结果  观察组对患者病症预判精准度更高,有效率达到了97.1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 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改良截石体位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选择7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置胎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6例根据手术部位分为两组。对照组在仰卧位进行剖腹产,研究组在改良截石位进行剖腹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失血量和输血量也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改良截石位 前置胎盘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微创血肿抽吸术用于脑出血的价值。方法:随机均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科接诊脑出血病人(n=128)。试验组采取改良微创血肿抽吸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微创血肿抽吸术。对比再出血率等指标。结果:关于首次血肿抽吸量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试验组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脑出血用改良微创血肿抽吸术,病人的预后更好,首次血肿抽吸量更少,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更加明显。

  • 标签: 脑出血 价值 改良微创血肿抽吸术 再出血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改良式脚套应用于PFNA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本院90例行PFNA内固定手术患者(手术时间为:2023.1-2023.12)进行研究,根据生日单双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两组例数均为45。对参考组实施传统脚套护理,对研究组实施改良式脚套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参考组,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PFNA内固定术中可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康复事件,提高睡眠质量和舒适度。

  • 标签: 骨科 PFNA内固定术 改良式脚套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治疗中使用改良褥式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收的80例腹部缝合手术患者,根据缝合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控制组(n=40)和改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程度和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对比指标均优于普通组(P<0.05)。结论:在妇产科临床进行腹部切口缝合时采用改良褥式缝合法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褥式缝合法 妇产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中,对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应用于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78例患者,均收治于2020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对上述患者血培养阳性的样本进行常规药敏试验以及直接药敏试验。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经两种试验方法比较,直接药敏试验与常规药敏试验符合率均>85%,一致性较好,但时间上直接药敏试验的操作时间比常规药敏试验短,其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直接药敏试验 常规药敏试验 血流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改良脐静脉置管固定方法在新生儿脐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本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进行脐静脉置管术的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的评价。结果期间进行脐静脉置管的新生儿总计数46例,置管成功45例,1例置管失败,成功率占97%。脐静脉留置时间10—16天,平均13天,相关导管血流感染率为0%,非计划性拔管0例;临床护理较前安全,并发症较前减少。结论脐静脉穿刺置管术相对简单、快捷、成功率高,能给新生儿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置时间较长,避免多次静脉穿刺对患儿的血管破坏。也是危重新生儿复苏的主要用药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与传统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改良式剖宫产术的孕妇460例。根据患者术前评估指标,风险值高的200例分到A组,行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风险值低的260例分到B组,行常规改良剖宫产术。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术后恶露时间、术后体温、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温、住院时间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血量(600±60)和恶露时间(40±8天)显著低于B组。术后2年内随访,A组月经不调发生率(3.33%)显著低于B组(21.1%)。A组1例月经不调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无子宫切口假腔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对称性缝合中段打结法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月经不调发生率低,无假腔发生,术后子宫复旧好,子宫切口愈合好,建议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剖宫产术,改良子宫切口缝合术,出血,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