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软组织损伤称“伤筋”,伤筋不仅有“瘀”“有热”,而还有“未破皮”与“破皮”之分,前者多属瘀血凝滞,后者除瘀血外,常有风毒之邪乘隙内侵,毒瘀互结,日久壅而发热,内腐血败,从而出现受伤部位的红肿热痛。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骨髓炎 治疗 伤科 瘀血凝滞 软组织损伤
  • 简介:儿童髋关节骨错缝。该病别称繁多“髋骨并胯骨错缝,髋骨掉环,髋骨里缝伤筋,外伤性髋关节半脱位,一过性滑膜炎”等。此病临床常见,反复损伤,治疗失误容易发展成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我们自2000-2004年共收治285例。经“?”式复位法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髋关节骨错缝 治疗失误 儿童 外伤性髋关节半脱位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诊断
  • 简介:脊柱劳损所致的颈腰痛,已是常见病、多发病。中医传统的正骨、针灸、辨证内外用药治疗颈腰痛运用了二千多年,随着解剖、外科学的进步,1934年美国人Mixter和Barr发现了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导致腰腿痛,从而开创了所谓“椎间盘朝代”。

  • 标签: 中医优势 颈腰痛 诊疗指南 常见病 脊柱 椎间盘突出
  • 简介:目的:观察祛腐生肌散对大鼠建立骨髓相关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及组织形态观察消炎抑菌等实验。结果:祛腐生肌散对骨及软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抑菌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骨髓有抗和吸收坏死组织及修复作用,是一种治疗骨髓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祛腐生肌散 骨髓炎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将诊断颈椎病的相关因素归纳为6个因素五个水平,对我院近5年的318例临床病例进行模糊统计,采用L.A.Zadeh所提出的模糊蕴含最小运算(Mamdani)进行基于模糊规则库的模糊推理并利用专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对该方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方法是基于多位中医专家的辨证水平从而在诊断上避免了单一医生的主观因素而更趋客观。结论:将模糊数学方法运用于颈椎病的诊断,为模糊数学在骨科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算法支持,也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颈椎病 模糊数学 模糊推理
  • 简介:髌股关节是膝前痛最常见病。多发中年人。目前对该病报道不多,重视不够。治疗上倾向局部封闭,药物治疗或关节镜下手术等。本法由髌周上、下半弧形针刺组成。是经长期临床经验总结,疗效确实。142例,根据HHS量化评定,优良率89.4%。本文分析该法机理:通过髌周环形针刺,松解髌周软组织,增加髌骨活动度,消除髌下脂肪垫无菌性炎症,疏通血管通道。调整髌股关节排列的微小移位。减轻髌股关节内压力,恢复髌股关节力学平衡,达到治疗目的,是一有效的安全疗法。

  • 标签: 髌周环形针刺术 髌股关节炎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通过针刀和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的疗效对比,对针刀治疗骨性关节的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针刀闭合性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针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性关节,使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性关节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各种颈椎病、腰椎病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有关它们的病因病理认识和诊断方法长期以来较为格式化和传统性,在治疗上也五花八门,但都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治愈效果。

  • 标签: 病因学 病理机制 颈椎病 腰椎病 生物力学 临床表现
  • 简介:为探讨中药发热止痛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发热止痛帖与外用扶他林软膏对照,分别对6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患者进行4周的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发热止痛贴对膝关节骨性关节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发热止痛贴 治疗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扶他林软膏 给药方法
  • 简介:观察正骨通痹丹对大鼠骨髓、骨坏死及骨不愈合的治疗作用,通过X线摄片对比及组织形态观察,血液流变、血清钙检测等实验。结果,正骨通痹丹组骨折端或病灶局部的血液循环,毛细血管长入,血钙平衡,坏死组织吸收,新生骨的生长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该药对以上三病有增强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对有菌无菌性骨坏死均有强烈的再生和抑菌作用。

  • 标签: 骨髓炎 骨坏死 骨不愈合 正骨通痹丹 中药制剂 动物实验
  • 简介:目的:评价腹部针刺法对慢性风湿性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腹部取穴中脘,关元,气海,下脘,大横,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采用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每2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结果: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2例,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4%。结论:说明腹部针刺疗法可有效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

  • 标签: 腹部针刺法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研究
  • 简介:腱鞘由外层的腱纤维鞘和内层的腱鞘和内层的腱滑膜鞘共同组成。腱滑呈双层套管状,分内、外二层。内层紧包于肌腱的表面;外层紧贴于腱纤维的内面。内、外二层之间含有少量滑液。内、外二层相互移行的部分,称腱系膜,内有血管、神经经过。腱鞘可起约束肌腱的作用,并可减少肌腱在运动时的磨擦。在腕部、掌指部足部和肩肱二头肌腱沟等处均有腱鞘。

  • 标签: 一指刀手法 治疗 挠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临床
  • 简介:本实验以“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通过系列动物实验、采取半自动骨组织图象分析技术研究探讨性激素水平下降引起骨组织结构改变的机理,及补肾药物对促进骨折愈合和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基础。结果表明: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骨量丢失、关节软骨变性,是由于骨吸收抑制因素减少,骨吸收活动增强,骨形成相对不足而使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迟缓。

  • 标签: 肾主骨 骨形态计量学 实验 性激素不足 骨组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