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肛门直肠手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420例肛门直肠手术患者(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根据双盲法均分,参照组210例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210例接受个性化护理。比对各手术指标、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各手术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尿潴留人数比参照组少(p<0.05)。结论:在肛门直肠手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对并发症予以规避。

  • 标签: 肛门直肠手术 个性化护理 尿潴留
  • 简介:背景:传统的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的研究进展使得直肠手术的保肛率大大增加,但仍有10%~30%的患者需要行肠造口.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经肛门局部切除术主要用于那些不能在肠镜下切除的、宽基底的良性肿瘤和预后因素好的早期恶性肿瘤,但是它只能切除位于远端直肠的病变,而且复发率高。

  • 标签: 直肠肿瘤 手术治疗 肛门内镜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 微创 经腹前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早期直肠癌和直肠腺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距齿状线平均(6.2±2.5)cm,肿瘤直径(1.5±0.9)cm。结果本组24例均成功完成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直肠肿瘤切除术,其中直肠腺瘤12例,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6例,直肠癌6例(包括T0期4例,T1期1例,T2期1例)。术中出血(20.5±8.8)ml,手术时间(35.2±15.5)min,术后住院3~9d。1例T1期侵及黏膜下层外1/3,再次入院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1例T2期侵及黏膜肌层,拒绝再次手术后失访。23例平均随访(18±6)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腔镜辅助下经肛门手术治疗直肠肿瘤操作简单,手术难度小,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经肛门手术
  • 简介:目的评估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治疗直肠腺瘤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6年9月至2010年2月共32例术前诊断为直肠腺瘤的患者接受TEM治疗,总结其治疗结果.结果全组患者肿瘤直径0.6~10.0(2.31.2)cm.手术时间为20~180(平均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小于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22例(68.8%)行创面缝合,其中全层切除14例;有2例上段直肠肿瘤行全层切除时切穿至腹膜腔,予腔内连续缝合修补破损,术后均未发生肠漏.R0切除31例(96.9%).术后病理示单纯腺瘤12例;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例;腺瘤局灶癌变5例,均为T1期.术后并发肛门出血、急性尿潴留和肺部感染各1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4.5(3~8)d;平均随访23(2~43)个月,2例出现复发.结论TEM手术创伤小、切除精确,是一种对直肠较大腺瘤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直肠腺瘤 局部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肛门直肠手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2月--2017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肛门直肠手术后病发尿潴留症状的30位患者进行预防及护理。结果经过治疗及护理,患者的病痛得到明显的缓解及改善,获取了良好的治疗成果。结论在进行肛门直肠手术后,应做好预防工作,同时当发生尿潴留并发症后,应及时进行诊治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

  • 标签: 肛门直肠手术 尿潴留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舒适护理在肛门直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9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另外,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后,在病情变化,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结果通过对比结果显示,在对肛门直肠疾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后,患者在病情好转,心理以及生活能力方面的情况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改善,并且并发症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护理相比,舒适护理更加的人性化,在患者恢复方面具有很好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肛门直肠疾病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相对直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术而言.直肠肿瘤局部切除因同时兼有手术创伤小、风险低、康复快、能保肛且术后无性功能和泌尿功能障碍等多项优点而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欢迎。然而,由于直肠特殊的解剖位置,某些部位的直肠肿瘤采用局部切除术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 显微手术 肛门内镜 局部切除术 应用 治疗
  • 简介:摘要肛门直肠畸形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多数需要生后早期通过手术重建肛管。术后远期并发症主要是排便功能障碍,包括大便失禁、污粪、便秘等,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是目前术者、患儿及家长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肛门直肠畸形术后肛管功能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其方法和手段有多种,其中肛门直肠测压作为一种能够量化评估肛门直肠功能的辅助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术后肛管功能的评估中,对预后及再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肛门直肠畸形 先天性巨结肠 肛管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孟湘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7期
  • 机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的感染化脓性疾病。本病发病急、痛苦大,部分病人因只切开排脓而后遗肛瘘。我院三十余年来,一直采取一次性根治术,免去了病人二次手术的痛苦,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对本病的术后护理体会简介如下,与同仁商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围手术期处理方法,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以来诊治的45例先天性肛门闭锁的临床资料。结果按照直肠盲端至肛门皮肤的距离分为高位、中位、低位闭锁三类,其中行肛门成形术治愈25例,行结肠造瘘术或直肠瘘管扩张术解除梗阻出院13例,死亡7例,死亡率15.6%。结论先天性闭肛无瘘者属低位完全性梗阻,死亡率与手术延误成正比,因此必须尽快利用简单的手术方式解除梗阻,抢救患儿生命。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 直肠肛门畸形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直肠良性肿瘤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直肠良性肿瘤患者7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显微手术组(37例)和传统手术组(36例)。显微手术组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51.42±5.58)岁;传统手术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52.26±6.04)岁。显微手术组采取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传统手术组采取传统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氧化应激指标(AOPP、GSH-Px)、胃肠激素指标[血清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显微手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17±0.94)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6.93±1.72)h、进食时间为(29.31±5.28)h、住院时间为(3.42±0.81)d,均短于传统手术组的(11.62±1.85)h、(15.70±2.14)h、(68.74±11.02)h、(7.60±1.29)d,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手术组低[(30.53±5.69)ml比(49.17±8.50)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855、19.326、19.579、16.629、11.038,均P<0.001);显微手术组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手术组[97.30%(36/37)比77.78%(28/3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手术组[8.11%(3/37)比27.78%(10/3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53、4.823,均P<0.05);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AOPP水平均较术前提高,但显微手术组均低于传统手术组[(65.11±8.24)μmol/L、(52.48±6.61)μmol/L比(102.58±16.70)μmol/L、(78.12±10.23)μmol/L](t=12.208、12.754,均P<0.001);两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清GSH-Px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显微手术组均高于传统手术组[(126.27±18.59)U/ml、(141.10±22.73)U/ml比(84.91±12.52)U/ml、(104.58±19.65)U/ml](t=11.118、7.335,均P<0.001);两组术后第3天、术后1周血清MTL、GAs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显微手术组均高于传统手术组[(228.17±19.53)pg/ml、(254.50±22.47)pg/ml、(66.35±5.48)μmol/L、(71.41±6.34)μmol/L比(181.25±15.58)pg/ml、(203.56±20.52)pg/ml、(61.43±4.91)μmol/L、(66.45±5.3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328、10.106、4.036、3.597,均P<0.001)。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直肠良性肿瘤可提升治疗效果,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对血清AOPP、GSH-Px水平影响小,机体氧化应激反应轻。

  • 标签: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直肠良性肿瘤 胃肠功能恢复 并发症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以及并发症与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23例在3~4月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其中直肠膀胱瘘32例,直肠前列腺球部瘘48例,直肠尿道瘘43例。手术方式为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出直肠盲端及瘘管,切断瘘管,并在腹腔镜下修补尿道瘘。通过电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穿刺器从外括约肌中心向盆腔穿刺形成一隧道,将直肠盲端从此隧道内拖出,与会阴部皮肤吻合。结果12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27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2例,尿道憩室5例,尿道瘘2例,直肠回缩3例,肛门瘢痕狭窄5例。并发症发生在直肠膀胱瘘术后8例(25.00%),直肠前列腺球部瘘术后9例(18.75%),直肠尿道瘘术后10例(23.25%)。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直肠泌尿系瘘部位无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熟练的腔镜手术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防止切口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并发症 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