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接受肛门手术的患儿提供专业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149名接受肛门手术的患儿接受了体位、导尿、饮食和扩肛等多方面的指导。结果:术后肛周皮肤正常的患儿有44例,肛周皮肤发红的患儿有98例,出现皮肤破烂的有7例。我院术后随访3个月~5年,多数患儿术后一个月肛门皮肤保持正常,但是出现先天性肛门闭锁阴道瘘1例,术后8个月污裤情况消失。结论:有效的术后护理可减少粪便对创面的影响,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有利于创面愈合。

  • 标签: 小儿 肛门直肠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肛门直肠手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对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效果。方法:420例肛门直肠手术患者(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根据双盲法均分,参照组210例接受一般护理,研究组210例接受个性化护理。比对各手术指标、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结果:研究组各手术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负性情绪比参照组低(p<0.05);研究组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术后出血、尿潴留人数比参照组少(p<0.05)。结论:在肛门直肠手术后实施个性化护理,利于胃肠功能恢复,对并发症予以规避。

  • 标签: 肛门直肠手术 个性化护理 尿潴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对策,以及并发症与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23例在3~4月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的先天性肛门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在新生儿期已行横结肠或乙状结肠造瘘。其中直肠膀胱瘘32例,直肠前列腺球部瘘48例,直肠尿道瘘43例。手术方式为在腹腔镜监视下游离出直肠盲端及瘘管,切断瘘管,并在腹腔镜下修补尿道瘘。通过电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点,在腹腔镜监视下应用穿刺器从外括约肌中心向盆腔穿刺形成一隧道,将直肠盲端从此隧道内拖出,与会阴部皮肤吻合。结果123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直肠肛门成形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6年,因并发症而再次手术27例,其中直肠黏膜脱垂12例,尿道憩室5例,尿道瘘2例,直肠回缩3例,肛门瘢痕狭窄5例。并发症发生在直肠膀胱瘘术后8例(25.00%),直肠前列腺球部瘘术后9例(18.75%),直肠尿道瘘术后10例(23.25%)。不同部位直肠泌尿系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与直肠泌尿系瘘部位无明显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合理的手术方案及熟练的腔镜手术技巧,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防止切口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再次手术

  • 标签: 腹腔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并发症 再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直肠腺瘤癌变患者通过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直肠腺瘤癌变患者,共计80例,按照双盲法对患者随机分组。其中给予直肠低位前切除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参照组,给予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的手术各项指标,研究组均好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直肠腺瘤癌变患者通过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加确切,可以有效减轻对患者的创伤,避免患者出现并发症问题,从而加快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直肠腺瘤癌变 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 临床疗效 并发症 对比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肛门手术镇痛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其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7月-2020.9月收治的90例肛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三组患者分别采用麻醉、肛门内给药、肛门周边注射药物这三种方式镇痛。并且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EM)为平台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以TEM为平台行taTME 28例中低位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21例,女7例;年龄为59岁(51岁,68岁)。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期间行体格检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和CA19-9检查、结肠镜检查、直肠MRI检查、胸腹盆腔增强CT检查和(或)PET-CT检查。了解病人术后排便功能和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0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P25,P75)或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2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28例病人中,24例行结肠-直肠吻合术,4例行结肠-肛管吻合术;26例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2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182±37)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L(30 mL,55 mL)。1例病人术中并发骶前出血,经压迫后止血。11例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吻合口漏4例,肠道菌群失调、麻痹性肠梗阻、尿潴留、泌尿系感染各2例,小肠造口脱垂坏死、肛门出血、直肠阴道瘘、盆腔感染各1例;同1例病人可合并多种并发症。3例病人行非计划二次手术,其中1例未行一期保护性肠造口,术后第3天发生吻合口漏,急诊行横结肠造口术后好转;1例术后第3天发生小肠造口脱垂坏死,急诊行小肠造口切除、造口重建术后好转;1例肛门出血,行肛门镜下止血。其他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痊愈。2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8 d(7 d,9 d)。28例病人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中分化腺癌16例、中-高分化腺癌3例、高分化腺癌5例、黏液腺癌1例、病理学完全缓解3例。TNM分期:T0N0期3例、T1N0期4例、T2N0期6例、T2N1期4例、T3N0期7例、T3N1期3例、T4N1期1例。肿瘤远切缘距离为(2.2±1.7)cm。28例病人标本两切端和环周切缘病理学检查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7)枚,直肠系膜切除完整率为100%(28/28)。28例病人中,11例行新辅助治疗,17例未行新辅助治疗。行新辅助治疗和未行新辅助治疗病人肿瘤长径、肿瘤距肛缘距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 cm(1 cm,4 cm)、5 cm(4 cm,6 cm)、(187±25)min、45 mL(38 mL,53 mL)、8 d(7 d,12 d)和3 cm(2 cm,4 cm)、5 cm(4 cm,6 cm)、(177±35)min、40 mL(30 mL,60 mL)、8 d(7 d,8 d),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27、-0.293,t=0.590,Z=-0.790、 -0.876,P>0.05)。(2)随访情况:28例病人中,2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14)个月。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Williams评分A级11例,B级8例,C级4例。23例获得随访病人中,18例无瘤生存(1例术后6个月因吻合口狭窄未行造口还纳术);3例发生远处转移(回肠造口周围种植转移、骶骨转移、肺转移各1例);2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泌尿系统梗阻后死亡、1例黏液腺癌病人术后24个月死亡)。结论以TEM为平台的taTME可用于治疗中低位直肠癌,有利于保肛,可保证环周切缘阴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中低位直肠癌 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目前仍未得到认可,主要的质疑来源于经肛操作平台对肛门的潜在损伤。本文通过对参与TaLaR研究中30例患者随访结果的分析,来探讨taTME术后的肛门直肠功能,重点评价目前最常用的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在随访应用中存在的临床问题。从随访数据结果上看,taTME组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组患者的总LARS评分以及单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临床表现上来说,短期内taTME的功能结果并不如laTME,最大的问题表现为排空障碍。然而,这些差异在LARS评分上却均未得到证实。这一方面是问卷本身的针对性并不强,缺乏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问卷随访的过程中面临着太多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很难客观地反映患者的真实状态。所以,只通过LARS评分来肯定taTME术后肛门直肠功能的说服力并不强,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客观指标。

  • 标签: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肛门直肠功能 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congenital rectovaginal fistulas,CRVF)的诊断、手术治疗及排便功能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行肛门成形术的12例CRVF女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足月出生,出生体重为(2 981±575)g。初次入院年龄为1 d至7岁;初次肛门成形术时中位年龄为205 d,范围在111~2 661 d。入院时有排便困难、腹胀4例,有排便前后会阴部疼痛1例。入院时经简单查体诊断CRVF 2例,诊断无肛前庭瘘7例,无肛会阴瘘2例,泄殖腔畸形1例。伴发泌尿生殖系统或脊柱畸形8例,双子宫/双阴道畸形5例。对患儿进行Rintala评分评估排便功能。结果行常规三期手术3例,肛门成形术同期行肠造瘘3例,一期成形肛门6例。采用前矢状入路6例;后矢状入路(Peña术)5例,其中1例开腹辅助;腹会阴肛门成形术1例。术中发现直肠汇入阴道平面位于阴道上部2例,位于中下部10例。合并双阴道畸形的5例患儿中,汇入平面位于左侧阴道3例,阴道中隔2例。围手术期12例患儿除1例术后伤口感染、直肠回缩外,余11例均顺利恢复。7例患儿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0个月。出现继发性巨结肠1例,后行经腹经肛SOAVE术治愈;出现直肠黏膜脱垂1例,后行脱垂黏膜裁剪术治愈;直肠严重回缩并发膀胱阴道瘘、阴道狭窄1例,行2次经腹经肛成形肛门、阴道并修补瘘口,现仍有直肠狭窄。剔除未关瘘患儿2例,5例患儿末次随访时进行Rintala评分,结果显示排便功能良好2例,一般2例,不良1例。可控制排便4例,完全没有排便控制能力1例。有4例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和(或)污粪。结论CRVF属于罕见畸形,容易误诊。该病伴发畸形比例极高。直肠多汇入阴道中下部和左侧重复阴道,手术时可重点关注。手术方式首选Peña术并行保护性肠造瘘,必要时经腹部入路辅助。术后大部分患儿可自主排便,但便秘和污粪问题常见。

  • 标签: 肛门闭锁 直肠阴道瘘 肛门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3月,共有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91例在本院就诊、治疗。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磁共振检查以及临床综合检查,分析并对比结果。结果:临床综合诊断显示,35例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患者共有47处病灶,56例肛瘘患者有56处病灶。直肠周围脓肿磁共振准确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5.11%(P<0.05)。肛瘘磁共振准确检出率100.00%,大于超声85.71%(P<0.05)。结论:对肛周疾病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脓肿数量,肛瘘部位,诊断准确性达到100%,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超声 磁共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实施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病例均筛选自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患者。对其实施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磁共振对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次磁共振检查共诊断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20例,检查出肛周脓肿36处,诊断准确率为100.0%,诊断出肛瘘42例,瘘管49个,内口52个以及外口56个,诊断准确率为95.5%。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见病灶部位脓腔样改变,内壁较厚,形状为类圆形。扫描时,将不规则或者马蹄形状,与周围组边界不清。周围脓肿型表现为TIWI、T2WI见稍低信号或等信号,周围型见TIWI稍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高信号。磁共振诊断肛瘘,瘘管呈TIWI管状低信号,T2WI及脂肪抑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见明显强化。结论 磁共振诊断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及肛瘘,诊断准确性高,且可有效提升病灶检出数量、累计范围以及瘘管走向,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证据。

  • 标签: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肛瘘 磁共振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的磁共振诊断与应用效果。方法:以回顾性分析形式,选取本院在2018年9月—2020年9月间,经金标准确诊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肛门手术患者术后焦虑的影响因素,并为之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方法采用焦虑自评表,根据自评表数字疼痛量,以及日常调查表对230例肛门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230例患者中有140例患者有存在焦虑情绪,80例患者存在轻度焦虑,剩余10例患者有着中高度的焦虑。研究发现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对他们的疾病治疗认识,以及手术后的态度和睡眠质量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此外,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要比50岁以下患者更容易焦虑,离职退休患者要比无固定工作者更容易焦虑。结论肛门手术患者在做完手术后,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存有焦虑情绪,不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恢复。

  • 标签: 肛门手术 焦虑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肛门内镜显微术联合放疗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肛门括约肌切断术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100例患者,均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行肛肠手手术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平均分成相同人数的两组,A组与B组。A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方法治疗,B组患者实施肛门括约肌切断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指数评分相似,组间数据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种不同的方法治疗后,A组患者的疼痛指数评分高于B组,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于B组,组数据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肛门括约肌切断术 肛肠手术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改良折刀位和截石位在肛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并予以分析,从而为临床接受肛门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最佳的体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接受肛门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截石位,研究组患者在术中采取改良折刀位。分别比较两组体位摆放时间、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体位摆放时间在3 min以内的人数占比为98.00%(49/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水平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下肢感觉运动异常、足背静脉怒张发生率均为0.00%(0/50),相比对照组的12.00%(6/50)、14.00%(7/50)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满意度为96.00%(48/50),相比对照组的82.00%(41/50)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折刀位应用于肛门手术中有效缩短患者体位摆放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且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严重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肛门手术 改良折刀位 截石位 体位摆放时间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重点分析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接受呼吸训练对术后肛门排气的作用。方法 本文择我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分组实施护理,研究组(基本护理+呼吸训练)和参照组(基本护理),同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肠鸣音恢复时间以研究组平均用时较短;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高;参照组所获得各项数据与研究组数据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将呼吸训练应用于行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部手术 呼吸训练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联合应用溃疡粉及皮肤保护膜时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后伤口护理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资料,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在此基础上实验组溃疡粉及皮肤保护膜联合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在早期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常规组的76.67%;在并发症发生率上,常规组为26.67%,实验组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应用溃疡粉及皮肤保护膜,对临床上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一期肛门成形术后伤口进行护理,可以促进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溃疡粉 皮肤保护膜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术后伤口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