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在颅内的生长规律。方法:分析67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的MRI所见,结果:将纤维型星形细胞瘤的生长方式归纳为三种类型即局灶型,侵袭型及多灶型,结论:MRI在术前研究胶质瘤生长方式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幕上纤维型星形细胞瘤 生长方式 MRI 诊断
  • 简介:目的讨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手术治疗效果,为患者提供-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通过随访分析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经手术治疗胶质瘤合并癫痫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并发癫痫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筛选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28例中有96例(81%)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下手术切除,癫痫完全消失;而不完全切除的32例中仅有8例(54%)癫痫发作完全消失.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种有效方法,术前准确定位致痫灶是关键.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癫痫 致痫灶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前纵隔占位病变CT分析与鉴别。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1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原发性前纵隔占位病变患者12例,对所有患者CT结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经检查病变部位均位于前纵隔,其中患者发现气管移位5例,边界模糊4例,边缘分页结节4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2例,组织坏死3例,组织钙化1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CT检查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等优势,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原发性前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原发性前上纵隔占位病变 CT检查 分析 鉴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低级别胶质瘤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本研究利用神经导航精确定位的优势。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低级别脑胶质瘤手术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切除低级别脑胶质瘤84例临床资料.并对神经导航应用于低级别脑胶质瘤切除手术的优越性、精确性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中平均注册误差为1.6,2.9mm。术后近期复查MRI证实全组病例均达到影像学全切除。术后症状改善76例(95%);症状无改善7例;加重1例,且在短时间内恢复。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可以精确定位并确定手术切除范围,有利于低级别脑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神经导航 幕上低级别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小脑胶质肉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12例小脑胶质肉瘤患者(胶质肉瘤组)和63例小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胶质母细胞瘤组)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采用开颅肿瘤切除术,术后均行病理学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两组的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肿瘤位置、体积、强化形式、瘤周水肿程度及瘤内囊变坏死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胶质肉瘤组侵犯硬膜的占比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8/12、16/63,P<0.05)。胶质肉瘤组组织学上表现为典型的胶质瘤成分和间叶组织成分,其中胶质瘤成分的染色情况基本同胶质母细胞瘤组,肉瘤成分特异性表达网状纤维。两组在异柠檬酸脱氢酶1/2突变、1p杂合性缺失、19q杂合性缺失、1p/19q联合缺失、α地中海贫血伴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ATRX)的致病基因突变、p53突变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活化突变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胶质肉瘤组的Ki-67值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32.3±14.2)%、(20.5±9.7)%,P<0.001],且胶质肉瘤组发生TERT启动子区突变的占比高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6/8、8/37,P<0.05),而发生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的占比低于胶质母细胞瘤组(分别为1/8、20/37,P<0.05)。两组在肿瘤切除程度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质肉瘤与胶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无明显差异,但胶质肉瘤易侵犯硬膜、Ki-67值较高、易发生TERT启动子区突变、但不易发生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其中的肉瘤成分特异性表达网状纤维。

  • 标签: 神经胶质肉瘤 胶质母细胞瘤 对比研究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外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240例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分析年龄、性别等并对上述因素与术后是否发生癫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40例胶质瘤患者中,术后早期癫痫发作患者82例,发生率为34.16%,术前癫痫史、肿瘤位置、瘤周水中带大小是术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结论胶质瘤术后早期癫痛的发生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要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药物预防,适当脱水同时积极处理相关因素,有望降低癫痫发作。

  • 标签: 幕上胶质瘤 癫痫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对原发性前纵膈占位病变的诊断与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前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的CT临床资料,对其CT诊断符合率及CT成像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例原发性前纵膈占位病变的CT诊断符合率为93.7%,16例原发性前纵膈占位病变患者的CT图像表现均具有特征性。结论CT检查可清楚显示原发性前纵隔占位病变的位置、形态及其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常可于术前作出定性诊断。

  • 标签: 原发性前上纵膈占位病变 CT 鉴别
  • 简介: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云南卫视播出《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有几集讲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事。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田志远的儿子田源参加高考,写了一篇题为《攻书莫畏难,我要做一个小司马迁》的作文,其中有些政治性倾向的观点,评卷老师对这篇作文争议很大。小平同志听取有关高考的情况汇报后,建议将有争议的作文复审。

  • 标签: 高考分数线 高考改革 无知之幕
  • 简介:[英]阿加莎·克里斯蒂著陈羡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克里斯蒂的巅峰之作。——多萝西·L.塞耶斯人们常说十三个人参加的晚餐会有厄运。你相信吗?当波洛受邀加入查尔斯爵士这次不吉利的晚餐后,诅咒应验了。牧师巴宾顿先生突然死在了众宾客面前。

  • 标签:
  • 简介:外模的突出优点,一是面部轮廓分明、五官立体;二是在镜头前的表现力较强,加之形体优势则更显张力。因此在众多商业服装的拍摄中似乎“非外模不可的趋势”仍然大行其道。但作为人像摄影,若盲目于对外“型”的追求,自然很难获得好的效果,首先应该强调和发挥的是个体本身的特点,然后再结合恰当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即把外在的“型”的优势转化为主题或性格特色,而不是落入一味模仿时尚“范儿”的窠臼。

  • 标签: 优势转化 人像摄影 表现力 拍摄
  • 简介: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多层菊形团样胚胎性肿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2~6岁。结果发现儿童多层菊形团样胚胎性肿瘤常表现为较大囊实性肿瘤,有钙化,占位效应显著,轻度的瘤周水肿,常表现为轻度不均匀强化。影像学表现结合患者发病年龄及部位,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放射学 多层菊形团 胚胎性肿瘤 幕上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深部位脑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最常见类型,致残率、病死率较高.钻颅抽吸引流,是目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中准确地选择钻颅点、钻颅方向及置管深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作者应用自行研制的快速定向钻颅仪治疗高血压性深部位脑出血,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性幕上深部脑出血 置管深度 快速定向钻颅仪 钻颅抽吸 钻颅方向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的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路的理念,设计下小脑远外侧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下小脑远外侧锁孔手术入路: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的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的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的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静脉、Meckel腔。小脑动脉的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的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下小脑远外侧锁孔入路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的清晰显露。该入路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锁孔入路 中脑 显微解剖
  • 简介:本研究测定了116例肿瘤的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其中包括神经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转移瘤等。在肿瘤116例中,98例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结果表明:肿瘤SLSEP总异常率为81.0%,其中位于额顶叶或半球深部者异常率较高。作者还观察到,恶性肿瘤的SLSEP异常率比良性高。研究结果提示:SLSEP的测定对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幕上肿瘤 SLSEP 异常率
  • 简介:目的总结合并烟雾病的巨大脑膜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合并烟雾病的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DSA检查明确颅内外血管代偿和肿瘤血供来源,行左侧大脑半球巨大脑膜瘤切除术。结果术中全切肿瘤,病理结果为WHOⅠ级脑膜瘤。病人术后出现意识障碍,提示下丘脑功能紊乱导致激素水平低下,给予激素补充治疗,情况改善后出院。结论脑膜瘤合并烟雾病病人的手术耐受性差,易出现缺血性、出血性并发症。术前脑血管DSA明确诊断、合适的手术策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创伤,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膜瘤 巨大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幕上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对胼胝体区、矢状窦旁及镰旁、嗅沟、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以非跨中线骨瓣行手术切除是比较困难的。为了顺利全切肿瘤,预防和有效控制矢状窦的出血、我们应用跨中线骨瓣切除上述肿瘤,回顾并总结该术式的优点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以来我科收治的11例肿瘤,均以跨中线骨瓣手术切除。对嗅沟和胼胝体区肿瘤、向两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取冠状切口,作跨中线骨瓣或以肿瘤主侧为主的跨中线骨瓣。对中、后矢状窦旁和镰旁肿瘤取蒂位于肿瘤、过中线的马蹄形皮瓣,以肿瘤为主的跨中线骨瓣结果:本组病人均有良好的术野显露,均获肿瘤全切,无术中大出血发生,止血效果良好。11例中临床治愈8例,好转3例。结论:对矢状窦旁、胼胝体区、大脑镰旁、嗅沟、向两侧额叶生长的大脑镰肿瘤,采用跨中线骨瓣,有利于术野的显露,能够达到肿瘤全切除,对术中止血、防止大出血都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跨中线骨瓣 颅内肿瘤 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