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级别脑胶质瘤是一类诊断与治疗方案均难确定的颅内肿瘤。及脑干的低级别胶质瘤常由影像学诊断为非特异性炎症而进行较长期的观察,最终因肿瘤增大或级别提升而失去小体积时治疗的机会。治疗方面则在选择手术时机,切除程度,放疗剂量与时间,化疗方法等方面均面临困难。本文总结1994年7月~2003年5月收治的73例低级别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结果,分析其病程和疗效,探讨不同类型的低级别胶质瘤采取适合肿瘤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法。本组73例胶质瘤中,分为单纯介入化疗治疗组17例,单纯瘤内近距离放疗组8例,手术辅助介入化疗组31例;手术辅助瘤内近距离放疗组13例。选择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近距离放疗 放疗剂量 非特异性炎症 手术时机 脑胶质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脑出血的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出血手术患者共2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大骨瓣组(n=116)、常规骨瓣组(n=89)和立体定向组(n=55)。大骨瓣组行上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常规骨瓣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立体定向组行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手术。统计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部感染、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术后随访6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并计算预后良好(GOS 4~5分)的比例。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结果大骨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肺部感染、术后再出血分别为(193±24) min、(625±65) mL、(46±11) d、102例(87%)、9例(7.8%);常规骨瓣组分别为(124±17) min、(297±35) mL、(32±9) d、29例(33%)、4例(4.4%);立体定向组分别为(73±11) min、(53±15) mL、(21±4) d、10例(18%)、2例(3.6%)。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评分,GOS 5分70例,4分95例,3分40例,2分38例,1分(死亡)17例,预后良好的患者(GOS 4~5分)165例(63.5%),其中大骨瓣组36例(31%),常规骨瓣组82例(93.2%),立体定向组47例(85.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充分,适用于严重威胁生命的血肿;常规骨瓣开颅术在继发性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优势;立体定向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等特点,在原发性脑出血的治疗中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外科手术,选择性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骨瓣开颅 立体定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方法通过术中高效率的配合及护理进行验证,减少无效服务项目,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幕上肿瘤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AVM)是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胚胎时期脑血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脑动静脉畸形在大小、形态和组织结构可谓千变万化。典型的AVM在形态学上由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巢)和引流静脉三部分组成;有些是动脉直接与静脉沟通(瘘型),在瘘口处血管异常扩张成瘤样。动静脉畸形就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旨在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

  • 标签: 幕上动静脉畸形 动静脉畸形
  • 简介:癫痫是脑胶质瘤,尤其是胶质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瘤,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瘤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瘤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胶质瘤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胶质瘤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瘤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 标签: 脑胶质瘤 占位效应 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 首发症状 预后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修订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mNIHSS)在评估占位患者的镇静相关局部神经功能缺陷时,对其诊断性指标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既往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行轻度镇静后神经功能评估的占位患者,对镇静诱发的NIHSS变化阳性(NIHSS改变≥2分)及阴性(NIHSS改变<2分)患者使用mNIHSS进行重新评估,以NIHSS改变的结果为标准,评价mNIHSS对检测占位患者镇静诱发局部神经功能缺陷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NIHSS评估发现:与镇静前比较,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后肢体运动和肢体共济两项神经功能评分明显升高,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镇静后肢体运动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为阴性的患者其mNIHSS均为阴性;54例NIHSS评分为阳性的患者中有51例患者mNIHSS评分为阳性,3例患者mNIHSS评分为阴性。使用mNIHSS评估占位患者镇静诱发神经功能缺陷的敏感度为94.44%,特异性为100%,漏诊率为5.56%,误诊率为0,约登指数为0.944,Kappa=0.95。结论mNIHSS简便易行,用于评估占位患者的镇静相关神经功能改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高,且与NIHSS的评估一致性较高,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

  • 标签: 幕上占位 神经功能缺陷 镇静 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颅内幕占位性病变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同时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在颅内幕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颅内幕占位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实施显微手术。结果神经导航系统平均注册误差(2.10±0.52)mm。病灶全切除53例,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6例。术后偏瘫6例,语言功能障碍3例。未发现因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而导致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对颅内幕占位性病变实施显微手术可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肿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病变 颅内 幕上 占位性 神经导航系统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6岁以下低龄儿童脉络丛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的13例6岁以下儿童脉络丛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13例,平均年龄为19.4月;肿瘤位于侧脑室7例、第三脑室内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0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12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瘤,l例为脉络丛乳头状癌。术后随访3~92个月,平均38.1月;1例脉络丛乳头状癌患者术后6月复发并转移而死亡;1例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术后16个月死于颅内感染;余11例存活。结论儿童脉络丛肿瘤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脉络丛肿瘤 幕上 儿童 显微手术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中、小量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64例出血量小于30mL的中、小量脑出血保守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急性期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恢复期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总结幕中、小量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除5例患者因出血量增多转入外科行手术治疗外,其余患者均行保守治疗。1例患者因继发肺部感染死亡,其余患者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显示:恢复良好31例,轻度残疾25例,重度残疾2例。结论通过保守治疗期间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脑出血 保守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例骑跨横窦硬膜外血肿病人均采用枕部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先清除血肿,再经静脉窦与颅骨内板之间的空隙清除下硬膜外血肿。结果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0min,术中失血少。术后5例血肿基本清除,1例残留少量硬膜外血肿。出院时5例恢复良好,1例中残。结论采用枕部上马蹄形皮骨瓣开颅,能够顺利清除、下硬膜外血肿,且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迅速,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不遗留颅骨缺损。

  • 标签: 颅脑损伤 幕上 幕下硬膜外血肿 横窦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绝对卧床的时间,缩短卧床时间,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医疗资源。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本院神经内外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100名,按照住院号单双号分为两组,治疗组卧床时间根据出血吸收时间,患者自觉症状决定,对照组绝对卧床4周。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出血吸收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下床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患者时间为21~25d,平均时间为(23±2)d;对照组患者时间为25~32d,平均时间为(28.5±3.5)d。治疗组患者发生再出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对照组患者发生再出血2例,深静脉血栓1例,便秘6例并发症共发生率为18%;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满意率为98%,相比对照组95%显著提高(P<0.05)。结论上自发脑出血20ml以下患者可根据患者出血吸收时间与症状适当缩短绝对卧床时间,掌握14d左右的卧床时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增加,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经济负担,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基底节 脑出血 血量 卧床 时限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病理证实的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6例中单发14例,多发2例。7例肿块位于脑表面者,相邻的颅骨均见弧形受压、变薄。肿块呈囊实性,椭圆形,境界清楚,无瘤周水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多环状或不规则强化,囊壁强化或无强化。结论:成人大脑半球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可提示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大脑半球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成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切迹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救治的17例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切迹疝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恢复良好6例(35.29%,6/17),中残3例(17.65%,3/17),重残4例(23.53%,4/17),植物生存1例(5.88%,1/17),死亡3例(17.65%,3/1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伴小脑切迹疝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大面积脑梗塞 小脑幕切迹疝 标准大骨瓣减压 颞肌贴敷
  • 简介:目的探讨X刀治疗颅内室管膜瘤的疗效。方法X刀治疗12例手术残余室管膜瘤患者,其中WHO分级Ⅲ级4例,Ⅱ级6例,Ⅰ级2例。3例在X刀治疗前或后接受了20Gy分割外照射治疗。X刀中心剂量17.8~28Gy,边缘剂量9~16Gy。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1、2、3年的无瘤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7%、33.3%、25.0%。半数无瘤进展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X刀对颅内术后残留室管膜瘤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放射疗法 室管膜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