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睡眠梭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显著特征性脑电形式之一,但其特征亦复杂多变,在不多年龄、不同疾病中有不同表现。其产生与丘脑核团关系密切,但丘脑外核团也参与调控。睡眠梭在睡眠稳定、学习记忆、脑发育等诸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睡眠梭重要特征、产生机制及重要功能在近年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标签: 睡眠梭 脑电 睡眠 综述
  • 简介:众多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可用细胞移植治疗人类大部分疾病.各种原因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近年来使用细胞移植治疗神经功能缺损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课题.在这一领域,神经干细胞(nenralstemcell,NSC)和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BMSC)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征及潜在的生物学应用价值成为细胞移植的主要来源.

  • 标签: 治疗 细胞移植 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外科 研究进展 NSC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卒中后视功能损害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和预后。结果本组经蝶寞手术27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7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要长期激素替代疗法;经颅手术治疗10例,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窦手术较经颅手术对视力影响小、并发症少,尽早手术能有效逆转视力损害。

  • 标签: 垂体卒中 经蝶窦入路
  • 简介:急性脑血管病后可引起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退减,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退减可能为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将二者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甲状腺素 甲状腺功能减退
  • 简介: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的概念是由Schdev提出的,其定义是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严重到可以诊断的水平,包括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到血管性痴呆(VaD)的一系列疾病类型.在过去20年VaD的诊断标准不断发展,但准确的定义仍存在争议.以往根据Alzheimer病(AD)引申的VaD早期诊断标准着重于记忆的缺陷,而非与VaD密切相关的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的障碍.……

  • 标签: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亚型
  • 简介:目的从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的角度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脑电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MCI患者19例,其中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1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CI)患者9例。MCI患者经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体衰退量表(GD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Hachinski缺血指数(HI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在安静状态下采集脑电信号后行非线性分析并与10位年龄匹配的健康老年人(HE)行组间比较;同时,VCIND亚组与aMCI亚组行MCI组内比较。结果MCI组与HE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关联维数(D2)、点关联维数(PD2)、复杂度(Cx)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CI亚组与VCIND亚组比较,脑电非线性参数Cx平均值增高,李亚普诺夫指数(LE)平均值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脑电非线性分析能够较早客观判断脑功能的改变,对MCI的诊断及亚型的判定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脑电图 非线性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标准化健康教育的方法,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对象为住我院五年以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选择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照组釆用随机健康教育。研究过程为六个月,研究前后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主动参与性明显增加,依从性增强,NOSIE及BPRS研究结束时的评定,经统计学处理,两者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科标准健康教育对长期住院患者医院内社会功能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住院患者 社会功能康复 精神分裂症 护理技术
  • 简介:  脑卒中后出现的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tract,GI)功能紊乱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日益受到神经科医生的关注,而了解其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措施对提高脑卒中整体治疗水平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在阐述GI神经生理学的基础上,对脑卒中后出现的GI功能紊乱做一简单综述.……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肠神经系统 脑-肠轴
  • 简介:  血管性痴呆(VaD)在临床上定义为由脑血管疾病造成的脑部损伤所致的获得性智力损害[1].普遍认为,血管性病变是造成痴呆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2].VaD的特点是,起病突然,病情呈阶梯性恶化,早期功能缺陷呈斑片状分布,有局灶性神经症状和体征.……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认知功能损害 量表
  • 简介:目的总结皮质电刺激定位结合术中唤醒技术在脑功能区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脑功能区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位于中央沟区14例,位于外侧裂周围12例。应用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麻醉技术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实时行皮质功能定位。结果经神经导航验证肿瘤全切除19例(73.1%),部分切除7例(26.9%)。术后出现病变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出现短暂性言语功能障碍2例;术后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19例,肢体活动情况较术前好转3例。结论术中皮质电刺激结合术中唤醒技术是一种准确、可靠、安全的技术,可明确脑功能区,并进行术中实时监测,这可获得病变的最大程度切除,同时将术后发生永久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降到最低。

  • 标签: 皮质电刺激 术中唤醒 大脑功能区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成人皮质吞咽中枢的分布与特点.方法采用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功能磁共振方法对6例右利手健康志愿者进行吞咽中枢的定位.在GE公司3.0T磁共振仪上,除常规T1、T2扫描外,患者行吞咽动作,获取BOLD信号变化.扫描时间共60秒,在第1、15、30、45秒时受试者分别完成一次空吞咽动作,吞咽时尽量减少唇、舌、头部的运动.采用SPM软件在Functoo14.0工作站上对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结果正常受试者吞咽动作的激活部位位于感觉运动皮质外侧、岛叶、扣带回前部、运动前区,眶额皮质、小脑.仅有岛叶的激活信号以左侧半球为著.结论正常成人的吞咽中枢位于多个脑区.自主吞咽动作的启动及调节需要多个脑区的激活.

  • 标签: 吞咽 皮质中枢 BOLD 功能磁共振
  • 简介:脑肿瘤瘤周脑水肿(PTBE)是指颅内肿瘤所伴发的肿瘤周围脑组织内水含量增加。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MRI表现为长T1长T2异常信号的肿瘤周边区域;而功能成像能够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为临床提供参考信息。本文拟综述功能成像对PTBE评估的临床应用。

  • 标签: 脑肿瘤 脑水肿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惠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士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土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损害 血管成形术 支架
  • 简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晚期到九十年代初期.不少学者忽略了颅脑损伤后的性忧虑和性功能障碍问题,故此类病人资料相对非常缺乏。在很多颅脑损伤的文献中均忽略了性功能改变的描述。因此有必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以增进我们对颅脑损伤后性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了解。

  • 标签: 颅脑损伤 性功能障碍 治疗
  • 简介: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前营养状况可能是良好的,但脑卒中后一些患者可出现吞咽障碍和胃肠道功能障碍,影响进食、消化和吸收,由此导致患者饥饿和营养状况恶化.此外,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合成代谢受限,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摄入的热量和蛋白质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

  • 标签: 脑卒中 胃肠道功能障碍 营养支持
  • 简介:目的探讨非创伤性(电刺激)动员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对大鼠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于电刺激后24h对成年雄性Wistar大鼠施行液压打击术,制备颅脑创伤模型,流式细胞术测量创伤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患侧海马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表达阳性(vwF)微血管密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伤后认知功能恢复程度。结果与单纯打击组比较,创伤后3h和6h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升高(均P=0.000),之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与其他各组相比,伤后第1天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海马区vWF微血管密度即开始增加,至第7天达高峰平台期(P=0.000);与单纯打击组相比,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第3天时电刺激预处理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开始缩短,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组间差异明显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电刺激预处理可促进颅脑创伤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创伤前动员机体外周血内皮祖细胞,使得伤后更多的内皮祖细胞归巢到损伤区域,有助于伤后血管新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经皮神经电刺激 脑损伤 干细胞 内皮细胞 认知障碍 预后
  • 简介:睡眠能够促进记忆巩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看法认为这是由于新编码的记忆在睡眠时被再度激活。来自德国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睡觉前在有玫瑰香气的房间里学习的人,之后当其处于慢波睡眠时接触同样气味,其新记忆随着气味暗示被再度激活而进一步强化。

  • 标签: 慢波睡眠 短期记忆 气味 记忆巩固 新编码 睡觉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