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一种成体干细胞,其中骨髓中含量最为丰富。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但可以分化为多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如成骨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等,还可以分化为其他胚层来源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肾脏细胞等。由于MSCs来源广泛、易于分离培养、能长期存活、不易引起免疫排斥和易于基因转染等特点,使其成为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种子细胞,具有广泛的科研和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离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骨髓炎的矫形护理措施。方法抽选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慢性骨髓炎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为92%(46/50)。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成功率,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L-32mRNA的表达及其与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26例MDS患者和10例缺铁性贫血(IDA,对照组)患者骨髓液,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采用RT-PCR检测骨髓基质细胞中IL-32mRNA表达,采用AnnexinV-FITC/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及NK细胞计数情况。结果:MDS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L-32mRNA表达显著性高于对照组,RA、RAS及RCMD患者骨髓基质细胞IL-32mRNA表达显著高于RAEB(P<0.05),而RAEB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DS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A、RAS及RCMD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RAEB(P<0.05),RAEB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MDS患者细胞凋亡与骨髓基质细胞IL-32mRNA表达显著相关(r=0.870)。MDS患者骨髓中NK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骨髓基质细胞IL-32mRNA的表达与MDS细胞凋亡显著相关,骨髓基质细胞分泌IL-32可能是MDS骨髓细胞凋亡的原因之一,推测MDS骨髓微环境异常参与了骨髓细胞的凋亡。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IL-32 mRNA 骨髓基质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采用生物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ISH)对MDS13例、急非淋(ANLL)10例和良性血液病8例,共31例患者骨髓细胞c-erbB表达进行了观察,同时对c-myc表达作了比较,发现8/13例MDSc-erbBmRNA过高表达,10/13例MDSc-mycmRNA过高表达;在10例ANLL病人中,仅1例c-erbBmRNA高表达,7例c-mycmRNA高表达;8例良性血液病两种癌基因均无表达,1例在2月内由RA发展到RAEB-T患者其c-erbB和c-myc表达明显增强。用ISH发现癌基因过度表达比临床常规形态学确诊提前8周,提示c-erbB和c-myc转录增强对MDS急剧演变有预后意义,c-erbB参与MDS发生与发展过程。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癌基因 C-ERBB 原位杂交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骨髓及血细胞形态学的对比。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5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A组)与55例其他贫血性疾病患者[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1例(B组),不发作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4例(C组)]进行研究,将所抽取的患者骨髓与外周血制成涂片并行瑞氏染色,观察患者的细胞形态。结果:相对于B组与C组,A组的双核粒细胞、微核、假性 pelger 畸形、外周血单核细胞增高等占比均显著较高(P<0.05)。结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基础在于细胞形态学检查,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异常可作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其他贫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之一。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其他贫血性疾病 骨髓 血细胞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髓铁染色在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5例小细胞性贫血患者列入观察组(其中IDA患者35例,ACD患者40例),另选30例骨髓象正常者列入对照组,均行骨髓染色检查,检测细胞内外铁。结果小细胞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内铁含量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其中IDA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减少,ACD组患者骨髓细胞外铁含量则在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骨髓铁染色是IDA检查和鉴别诊断较为可靠的参考指标,能够准确反映患者体内铁贮存及利用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缺铁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 鉴别诊断 骨髓铁染色
  • 简介:体内的稳态造血依赖于复杂而完整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系统,其中的细胞成分是该系统的关键。存在于骨髓中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骨细胞、脂肪细胞等多种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在造血调控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本研究首先建立了成人骨髓MSCs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方法,并应用长期骨髓细胞培养体系,观察了MSCs滋养层体外维持长期培养启动细胞(LTC-IC)的能力及其促进造血细胞分化的功能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骨髓 造血 造血微环境 造血调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血细胞减少疾病的血片和骨髓象分析,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引发疾病的正确诊断,防止临床误诊与漏诊。方法对203例全血细胞减少的血和骨髓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血片分类100个细胞,骨髓片分类250个有核细胞,然后进行形态学分析。结果本组由造血系统疾病引发者147例,占72.4%,其中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急性白血病居多;由非造血血系统疾病引发者56例,占27.6%,其中以各种肝病、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居多。结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广泛,病因复杂,多为造血系统疾病引起,对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先从造血系统疾病分析入手,其次再考虑非造血系统疾病。,

  • 标签: 全血细胞减少 骨髓细胞形态学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温对猴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体外培养及扩增,观察其原代及传代细胞的生长特点及生物学特点。方法抽取4只成年猴髂骨骨髓,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获得BMSCs,胰酶消化传代,用条件培养基培养传代细胞。逐日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对传代细胞进行HE染色及碱性磷酸酶(ALP)染色。结果成年雄性恒河猴BMSCs体外培养生长良好,原代细胞10-13d汇成单层,传代后4~7d长满瓶底。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见BMSCs为单核细胞,细胞呈梭形、多角形,传代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结论猴BMSc的体外培养增殖能力强,可诱导为成骨细胞,可作为灵长类动物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有针对性的探究MRI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这个阶段内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诊断方法的不同对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诊断模式,针对观察组采取MRI诊断模式,然后对两组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正确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值小于0.05。结论:MRI在临床诊断过程中,能够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可以更有效的诊断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早期病变程度能够更充分的体现出病变的程度和范围,进而为后续的诊疗工作和患者的恢复提供必要的支持,有更为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股骨头缺血坏死骨髓水肿MRI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为了研究骨髓腔内注射(IBM)异基因间充质干细胞(MSC)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大鼠骨髓MSC重建的作用,研究供体MSC植入状态以探讨MSCs的作用机制,将雌性F344胎鼠及新生鼠外周血(FNPB)及雄性F344大鼠BrdU标记骨髓MSC共移植入经致死量^60Coγ射线预处理的雌性Wistar大鼠,其中FNPB均由IBM输注,MSC则通过IBM或尾静脉注射。观察受鼠存活状况、供体HSC植入水平及骨髓MSC恢复情况,并以PCR检测Y染色体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受鼠骨髓MSC的来源。结果显示:两个FNPB+MSCs共移植组大鼠移植后60天均100%存活,两组比较生存率和供体HSC植入水平无统计学差异,但明显优于单纯FNPB移植组;移植后30天时各移植组受鼠骨髓MSC的增殖能力均未达正常水平,但MSC骨髓腔共移植组集落数(66.0±10.6)明显优于MSC骨髓腔和静脉共移植组及单纯FNPB移植组(P〈0.01);移植后60天时,免疫荧光法检测供体BrdU标记的MSC显示仅在少部分受体发现供、受体源性MSCs嵌合,但两个共移植组存活受鼠均检测到供体MSC来源Y染色体。结论:异基因MSC输注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骨髓MSC恢复,尤以IBM输注为佳。

  • 标签: 骨髓腔内输注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载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到2016年11月收治的慢性股骨骨髓炎患者21例,其中女性6例,男性15例,年龄在24-60岁之间,平均年龄35岁,病程为6-36月,均为单侧慢性股骨骨髓炎,手术采用彻底清创,载药抗生素硫酸钙填充骨髓腔,一期缝合的方法,术后常规应用敏感抗生素及口服中药治疗。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情况,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否消失,并在随访期间行X线检查观察抗生素硫酸钙吸收情况。结果17例患者感染控制良好,感染未复发,4例患者术后有淡黄色渗出液渗出,经伤口换药及服用中药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24月,平均18个月。术前与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血沉、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等实验室检查指标较手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期间X线检查均显示抗生素硫酸钙吸收良好,无感染再复发。结论载药抗生素硫酸钙治疗慢性股骨骨髓炎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症状,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慢性骨髓炎 万古霉素 硫酸钙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病,其肿瘤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而浆细胞是B淋巴细胞发育到最终功能阶段的细胞。因此多发性骨髓瘤可以归到B淋巴细胞瘤的范围,常常伴有多发性溶骨性损害、高钙血症、贫血等。该病起病徐缓,早期的症状并不明显,也容易被误诊1。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护理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