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7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时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糖尿患者12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形成单药组与联合组,常规组利用氨氯氨氯地平单药治疗,联合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缬沙坦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糖状况相似(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压、血糖状况更好(P<0.05),结论:在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时应用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具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缬沙坦 氨氯地平 治疗 社区 老年 高血压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agner 3~4级糖尿足趾坏疽患者经趾骨截趾联合皮缘缝合的疗效,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内分泌科收治的,发生于足趾部的糖尿坏疽且Wagner分级3~4级的患者资料,均行经趾骨截趾联合皮缘缝合术。根据创面愈合情况将患者分为甲级愈合组和非甲级愈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和χ²检验进行比较;根据术后是否应用抗生素及抗生素应用疗程分为未用抗生素组、抗生素应用7 d组和抗生素应用14 d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创面甲级愈合率;根据术后缝合情况,将患者分为一期缝合组和延期缝合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创面甲级愈合率。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一期缝合与延期缝合组间创面随时间变化的愈合率。结果45例患者纳入研究,44例(97.8%)患者创面愈合,缝合至创面愈合时间为14(14,20)d。甲级愈合33例(73.3%),乙级及丙级愈合11例(24.4%),1例(2.2%)行更高平面截肢。甲级愈合组趾肱指数(TBI)≥0.7为60.6%(20/33),高于非甲级愈合组16.7%(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155,P=0.023)。术后抗生素甲级愈合组84.8%(28/33)高于非甲级愈合组的25.0%(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2.047,P=0.001)。术后未用抗生素组14例,甲级愈合5例;抗生素应用7 d组17例,甲级愈合16例;抗生素应用14 d组14例,甲级愈合12例。术后抗生素应用7 d组与应用14 d组创面甲级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9)。一期缝合组37例,甲级愈合率78.4%(29/37);延期缝合组8例,甲级愈合4例。一期缝合组截趾术至创面愈合时间14.00(14.00,14.00)d,延期缝合组19.50(18.25,28.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1,P=0.001)。结论对于糖尿足趾坏疽的患者,在软组织感染得到有效控制下,TBI≥0.7时截趾联合一期缝合并辅以短期抗感染治疗是糖尿足趾坏疽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糖尿病足 截趾术 缝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酮症酸中毒的有效性。方法将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1型糖尿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4例患者。A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B组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经治疗血糖均明显下降,A、B组患者的餐后血糖达标时间、尿酮转阴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1型糖尿酮症酸中毒效果显著,相对于常规治疗见效快,纠正酸中毒无反复,低血糖发生率低,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型糖尿病 胰岛素泵 酮症酸中毒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营养指导对妊娠性糖尿(GDM)孕妇血糖控制及巨大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妊娠性糖尿孕妇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孕妇。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观察对比两组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及巨大儿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血糖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给予妊娠性糖尿孕妇合理的营养指导,可以有效控制GDM孕妇血糖水平,并有效降低巨大儿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营养指导 妊娠性糖尿病 血糖控制 巨大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采用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58例2型糖尿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达格列净、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组间数据。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胰岛功能指标、血糖指标、BMI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均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每天胰岛素使用量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2型糖尿采用联合药物治疗,临床使用达格列净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2型糖尿病 达格列净 甘精胰岛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收集并总结1例以糖尿酮症酸中毒起,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突变的男性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经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个月的随访结果和临床特点。患者男性,3岁5个月龄。5个月龄时因精神萎靡、呕吐症状就诊被诊断为糖尿酮症酸中毒,继而出现严重腹泻、反复湿疹及肾病综合征,经遗传学检测明确为FOXP3基因突变引起的IPEX综合征。2018年8月于本院血液科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随访18个月中,患者自身免疫受损状态得到改善,未再出现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血糖控制情况较移植前明显好转,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

  • 标签: FOXP3 新生儿糖尿病 IPEX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糖尿(DM)是慢性终生疾病,对DM患者的健康教育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通过调动护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有计划地实施以全面的整体护理,积极开展对患者糖尿知识的教育,让其认清糖尿危害,提高老年糖尿患者对糖尿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养成合理进食习惯,避免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提高其自我控制血糖和防范常见并发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老年糖尿患者整体护理质量、减少老年糖尿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对社区2型糖尿患者进行相应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样本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这一年时间内来我社区医院进行2型糖尿疾病治疗的80例患者,将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人数一样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社区治疗过程中增加相应的运动干预,对照组患者在社区治疗过程中采取常规2型糖尿疾病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数值,胆固醇水平数值以及血压数值。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对2型糖尿患者进行社区阶段治疗时,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增加相应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数值,胆固醇水平数值以及血压数值,即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数值,胆固醇水平数值以及血压数值均明显优于采取常规2型糖尿疾病治疗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数值,胆固醇水平数值以及血压数值,结果统计学分析后P<0.05,数据可以作为研究依据。结论通过分析研究数据可知,对社区医院中的2型糖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增加相应的运动干预可以有效的对患者空腹血糖数值,胆固醇水平数值以及血压数值进行降低,相比于常规社区治疗手段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值得将运动干预的方法在社区2型糖尿患者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糖尿病患者 运动干预 效果评价
  • 作者: 李娟 朱怡文 颜崇兵 魏东 蔡成 龚小慧 孙婧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0004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 200040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40,上海市儿童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 200040 国家卫健委医学胚胎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胚胎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 20004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q24新生儿暂时性糖尿(6q24-related 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 6q24-TNDM)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6q24-TND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焦磷酸测序方法,对6q24区域内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 DMR)中16个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cytidine-phosphate-guanosine, 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2例患儿均为男性,例1为5日龄,例2为11日龄,均为剖宫产娩出。例1胎龄37周+4,出生体重2 340 g;例2胎龄38周+2,出生体重2 600 g。2例均为小于胎龄儿,生后均因高血糖入院,体格检查见皮肤弹性略差,皮下脂肪偏少,入院时血糖分别为12.95和8.00 mmol/L,血胰岛素低于正常值(分别为<1.39和3.94 pmol/L),C-肽低于正常值(分别为0.05和0.14 nmol/L),尿糖阳性,尿酮体阴性,血清抗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素抗体、胰岛细胞抗体阴性,胰腺大小正常。皮下注射胰岛素2周余,2例患儿好转出院,分别在生后69和42 d停用胰岛素,糖尿缓解。2例患儿产前诊断提示染色体核型正常,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提示6号染色体单亲二体,入院后二代测序均未检测到明确的致病性点突变。使用焦磷酸测序发现患儿6q24区域DMR中16个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均低于10%(健康对照儿童相应位点的甲基化水平约为40%),呈现明显的低甲基化。结论对于出生时小于胎龄儿、高血糖时血胰岛素和C-肽水平低的TNDM患儿,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对甲基化差异修饰区域中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对6q24-TNDM进行快捷直接诊断,有助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 标签: 染色体,人,6对 DNA甲基化 糖尿病 婴儿,新生,疾病 胎儿生长迟缓 焦磷酸测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加用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150例妊娠合并糖尿孕产妇,按照胰岛素不同给药时间分为前期组(孕<32周,80例)和后期组(孕≥32周,70例);胰岛素服用方法和计量按照孕产妇个体情况而定;对两组血糖、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前期组孕产妇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为(5.31±0.61)、(7.16±0.84)mmol/L,显著优于后期组的(5.82±0.52)、(7.77±0.9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期组合并高血压、死产、产后出血及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后期组,剖宫产及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后期组,前期组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后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32周前对妊娠合并糖尿孕妇进行治疗可显著控制孕产妇血糖,同时可显著改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妊娠合并糖尿孕产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妊娠合并糖尿病 胰岛素 给药时间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14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其中观察组联用地特胰岛素,对照组联用诺和灵N,观察12周。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FFG、2hPG、HbAl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各项指标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且胰岛素用量少、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地特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缓释片联用综合疗效突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地特胰岛素 二甲双胍 缓释片 诺和灵N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超微血流成像技术观察横向骨搬移过程中糖尿足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探讨该技术在横向骨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横向骨搬移治疗的17例糖尿足患者资料。选用超微血流成像模式观察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和Wagner分级情况。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7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手术同侧与对侧均探及新生血管。末次随访时新生侧支数量为7.0(3.5, 9.0)支,与术前的1.0(0, 1.5)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第1跖背动脉血管指数(5.65±4.36)相比,术后1周(9.70±10.88)和术后1个月(9.22±5.46)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总血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Wagner分级(1级4例,2级11例,3级2例)较术前(2级1例,3级2例,4级14例)、术后1周(2级1例,3级5例,1级11例)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因术后2个月发生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而行截肢,1例因足趾发黑而行截趾。结论超微血流成像技术监测客观反映了横向搬移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的变化情况,为病情的预后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并确定了骨搬移过程中影像学的监测价值。

  • 标签: 血流动力学 糖尿病足 血管造影术 超微血流成像技术 胫骨横向骨搬移 血管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患者肾糖阈水平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07例2型糖尿患者,以正常肾糖阈值(RTG, 8.9~10 mmol/L)为切点,将患者分为高RTG组(RTG>10 mmol/L)、中等RTG组(8.9 mmol/L≤RTG≤10 mmol/L)和低RTG组(RTG<8.9 mmol/L),收集并分析各组临床资料及生化特征。结果2型糖尿高、中、低RTG组患者比例为56%、29%、15%。高RTG组患者的RTG值、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HbA1C、总胆固醇(TC)、血肌酐、血糖平均值(MBG)及24 h尿糖与中等RTG组相比均有差异,高RTG组患者的RTG值、性别、BMI、FPG、HbA1C、TC及MBG与低RTG组相比有差异;中RTG组和低RTG组患者仅RT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2型糖尿患者性别、年龄、BMI、HbA1C、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RTG值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BMI、HbA1C和LDL-C是影响2型糖尿患者RTG值的相关因素(均P<0.01)。结论2型糖尿高RTG患者的比例大,BMI、HbA1C和LDL-C与2型糖尿患者的RTG相关。

  • 标签: 肾糖阈 糖尿病,2型 相关分析
  • 作者: 苏晓芳 李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15
  • 机构: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昆明 650000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到我院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患者,根据实施护理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缓则干预前后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在控制老年糖尿患者血糖中更有优越性,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患者 营养保健饮食护理干预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体化延续护理对糖尿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均为50例,分析常规护理和个体化延续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患者加强个体化延续护理,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个体化延续护理 糖尿病 血糖水平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掌握我生活”(TELSA)结构化教育对我国成人1型糖尿(T1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T1DM综合管理门诊就诊,符合入排标准且有意愿参加TELSA结构化教育的成人T1DM患者64例作为干预组,同时入组年龄、性别等匹配的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过程中,干预组失访3例,对照组失访4例,最后干预组有效样本61例,对照组有效样本60例。对照组由T1DM专职教育护士进行1次面对面的教育,历时约2 h。干预组实施TELSA结构化教育项目。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干预后12个月评估研究对象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年龄M(Q1,Q3)分别为30.0(22.0,43.5)、29.5(22.3,42.5)(P>0.05),男性比例分别为 47.54%(29例)、45.00%(27例)(P>0.05);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均存在组间×时间的交互效应(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由基线水平的(7.87±1.45)%分别降至(7.23±1.06)%、(7.28±0.93)%(均P<0.05),低于对照组的(7.72±1.20)%、(7.76±1.24)%(均P<0.05)。TELSA结构化教育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成人T1DM自我管理量表(SMOD-CA)得分呈上升趋势(P<0.001),糖尿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A-DQOL)得分呈下降趋势(P<0.001),而对照组患者得分趋势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53和0.227)。干预后6和12个月,干预组患者的SMOD-C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A-DQOL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TELSA结构化教育可有效改善成人T1DM患者的糖代谢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1型 结构化教育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老年糖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糖尿患者,随机分为调查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调查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体化康复护理指导。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调查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80.4±3.2)分、生理功能评分(75.2±4.2)分、心理功能评分(74.6±4.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76.2±3.6)、(69.1±4.6)、(67.3±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体化康复护理 老年糖尿病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糖尿患者接受中医护理结合健康指导干预的价值探究。方法:收录2021.1——2023.5期间我院接收的糖尿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评价组间护理效果差异。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样本量组间纳入相当,对应给予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结合健康指导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均有所降低,且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以观察组更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值均以观察组更高,护理满意度以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糖尿患者接受中医护理结合健康指导干预,对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升其疾病知识知晓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护理 健康指导干预 血糖水平 疾病知识知晓程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范围为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患者98例进行分析,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49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精细化护理管理,对比两组血压、血氧指标变化及护理质量。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对照组血压、血糖指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高血压 糖尿病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糖尿患者胰岛素笔针头使用中采取品管圈管理模式对针头重复使用率的降低作用。方法:将我院2021年2月-2021年5月收诊的209例非内分泌科糖尿胰岛素笔使用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021年2月-3月期间209例患者均未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将该组设为管理前组,于2021年4月-5月随机抽取管理前组的200例患者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将该组设为管理后组,将患者管理前后胰岛素笔针头重复使用率、针刺伤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得分纳入统计学进行计算。结果:开展品管圈模式予以管理后,该组患者胰岛素针头使用重复率低于管理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