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根据研究要求,审核后将符合标准的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的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入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0名,观察组患者50名,护理人员让对照组患者接受简单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在实验研究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下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长以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证实了该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长,改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意义,值得在全院进行推广。

  • 标签: 综合护理 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便秘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一旦便秘出现后,轻者不思饮食,重者则出现心烦、失眠、腹胀、辗转不安,直接影响骨折愈合和康复。

  • 标签: 医药护理干预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护理在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86例实施上肢尺挠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医院的常规术后镇痛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多模式镇痛,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其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尺桡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实施多模式镇痛护理,可以显著降低疼痛评分,缓解患者的疼痛度,使护理满意度得以有效提高。

  • 标签: 多模式镇痛 尺桡骨骨折 疼痛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4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按照术后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疼痛组各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疼痛组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疼痛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疼痛组的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7%,疼痛组是97.6%,疼痛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明显缓解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实施。

  • 标签: 疼痛控制护理 创伤性骨折 术后康复 影响
  • 简介:目的观察并分析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接受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抽签的方法,将74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分为两组,接受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进行急诊综合护理的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4.6%与0,与对照组的78.4%与13.5%相比差异较大,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下肢多发性骨折并发休克患者,通过对其展开急诊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在促进抢救成功率提高的基础上,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下肢多发性骨折 休克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特定时段我院收诊的46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差异将其以11的比例分为2组,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经皮钢板内固定(观察组),对比分析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住院指标相关用时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比值P<0.05。结论在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经皮钢板内固定值得推广。

  • 标签: 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经皮钢板内固定 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取仙灵骨葆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62例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1例,对照组在给予维生素D和钙的基础上采取仙灵骨葆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骨密度变化情况及治疗疗效等。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骨密度情况对比差异不明显,治疗后,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对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采取仙灵骨葆联合利塞膦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佳,改善患者骨密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仙灵骨葆 利塞膦酸钠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挖掘补肾活血胶囊的活性成分靶点和骨质疏松症的靶点,探究补肾活血胶囊抗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方法通过采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相关手段,对补肾活血胶囊进行活性成分筛选、药物疾病靶点预测,明确补肾活血胶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异性靶点,分析其信号通路富集程度以探究其分子机制.结果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共发现补肾活血胶囊相应成分1186个,根据OB值和DL值筛选出入血活性成分249个,在此基础上获得其预测靶点145个.通过二次挖掘GEO数据库的基因芯片筛选出明显的差异基因124个;检索疾病基因相关数据库共发现与骨质疏松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已知的靶点基因356个.通过cytoscape构建并结合网络拓扑分析共筛选出关键基因229个;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显示,补肾活血胶囊除与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关键节点涉及的信号通路,如Wnt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和Notch信号通路等有关,还对P13K-AKT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甲状腺素信号通路等同时进行调控.结论补肾活血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其主要通路不仅直接参与骨重建的细胞分化,调节成骨、破骨代谢平衡,还通过全身其他系统,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来干预和影响骨微环境,与目前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相符合.

  • 标签: 补肾活血胶囊 骨质疏松症 网络药理学 生物信息学 分子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西药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中西医结合疗法 内分泌失调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56例胃轻瘫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采用口服西药,治疗组28例,采用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结果28例中显效率21人,有效4人,无效2人,流失1人,总有效率为92.6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不仅明显改善早饱,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关节疼痛、腰腿疼痛亦显著缓解,但须辩证准确。

  • 标签: 辨病与辩证相结合 糖尿病 胃轻瘫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小鼠腰椎骨组织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0只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均将小鼠双侧卵巢切除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第7天开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服0.5mL生理盐水,氯沙坦治疗组小鼠按照10mg/(kg·d)的剂量灌服氯沙坦水溶液0.5mL。建模后8周和12周时,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雌二醇、碱性磷酸酶(ALP)、骨钙蛋白(OCN)和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水平,采用Micro-CT三维成像系统对小鼠腰椎进行骨形态计量学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腰椎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模型组小鼠8周、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小鼠8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沙坦治疗组8周、12周时小鼠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差异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8周时相比,模型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升高,氯沙坦治疗组12周时血清ALP、OCN和PIC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骨密度(BMD)、骨小梁数量(Tb.N)、骨小梁体积分数(BV/TV)和骨小梁厚度(Tb.Th)均降低,而骨小梁间隙(Tb.Sp)和结构模型指数(SMI)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治疗组BMD、Tb.N、BV/TV和Tb.Th均升高,而Tb.Sp和SMI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小鼠腰椎组织中OPGmRNA、RANKmRNA相对表达量�

  • 标签: 腰椎 骨质疏松 卵巢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抑制剂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围术期心理干预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以及NE、AngⅡ、ALD水平变化。结果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后NE、AngⅡ、ALD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及生理应激,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创伤骨折 心理干预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某医院早期护理干预在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月间在我科收治的52例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最早出现疼痛时间和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结果观察组最早出现疼痛平均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O.05),且观察组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老年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延迟疼痛出现的时间,减少镇痛药物的用量,利于患者早日康复,可用于临床。

  • 标签: 腰椎压缩性骨折 早期护理干预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和陈旧性老年患者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3例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折发生距离手术的时间分为新鲜骨折组(A组)和陈旧性骨折组(B组),比较二组间患者手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变化。结果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二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A组和B组间VAS评分、ODI指数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二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而A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s角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对于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疗效,早起行PKP手术则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 标签: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时机 陈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