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sis-relatedfractures)的再次骨折发生率、出院后是否坚持服药与再次骨折的关系,强调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进一步指导临床诊治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8月某医院收治的482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情况,将再次骨折的患者根据是否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比其再次骨折发生率及两次骨折间隔时间长短的差异,说明骨质疏松预防用药的重要性。结果1再次骨折率为11.2%,其中第一次骨折出院后坚持服药仍骨折的患者占5.5%,未坚持服药发生骨折的患者占12.9%,(P=0.032)。2第一次骨折至第二次骨折之间平均间隔时间为23.89个月,其中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36.50±1.64月,第一次骨折后不坚持服药的患者发生第二次骨折的间隔时间为22.31±4.60月,(P=0.000)。结论出院后坚持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对预防再次骨折有一定的作用,第一次骨折后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比不坚持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间隔时间要长。抗骨质疏松治疗可减少再次骨折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再次骨折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康复中应采取的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7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37例患者选择综合的康复护理,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身体的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4.59%。在两组患者的比较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接受康复的综合护理,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了解骨质疏松以及骨折的相关知识,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入组病例均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经过临床评估后再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式治疗,分别在手术前后评估入组病例生活自理能力(ADL)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本组36例患者手术均告成功,同时未见椎体周围静脉引流、骨水泥侵入椎间盘以及周围软组织等相关影像学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入组病例骨密度、VAS评分以及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而言,PVP术后有较大几率引发椎体再骨折问题;临床对于此类病例再次采取椎体成形术治疗依然可收到满意效果,同时强调积极规范的抗骨质疏松联合用药治疗。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再发骨折 治疗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5-0005-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及研究进展。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接诊的11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研究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案,按照接诊顺序的单双号均分为两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中医治疗(对照组),对单号组患者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的94.5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为骨质量较差,骨折愈合时间较慢,再次骨折的发生率较高,只要在中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抗骨质疏松治疗,就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鲑鱼降钙素 骨化三醇胶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情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159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和老年组,骨折部位据X线确定。结果骨折发生部位频率最多的是股骨颈,占50.9%,其次为椎体,占39.6%,最后为前臂远端骨折,占9.4%;室内滑倒,运动跌倒是造成患者骨折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登高时跌倒,最后是提重物和乘车颠簸等重力因素。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与护理。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给予围手术期营养干预与康复护理,观察治疗的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在住院期间生命体征维持平稳,住院时间6d~12d,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6个月,疗效评定达优者37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90%。患者生活质量指数(QOL评分)干预前为(5.3±1.1)分,干预后为(2.7±1.4)分,干预前后差异明显(t=11.3115,P<0.01)。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若在围手术期给予良好的营养干预与康复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营养干预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属于老年人多发疾病,骨质疏松症是导致此症的直接因素。本文分析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骨质疏松骨折之间的关系,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疗进展,以总结经验,丰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理论研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进行治疗后的效果和影响治疗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对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87例,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进行适合患者的治疗,对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合理的观察,对影响治疗的因素进行合理的分析。结果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87例中,进行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均得到很好的效果。经过治疗发现年龄、骨折原因、患者的骨质密度、性别、治疗方法、基础疾病等众多因素对老年人的髋部骨折治疗都有影响。结论在进行对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的时候应该合理的根据患者的实际症状采取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期间进行适当的恢复锻炼,让治疗取得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骨折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对策。方法自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8%,男性占32.2%,女性人数显著多于男性(P<0.05),骨折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诱发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对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对策,对于降低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及康复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率97.5%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结论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康复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性骨折 影响因素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采取针灸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30.11±1.21)分,低于对照组的(41.28±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致脊椎压缩性骨折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脊椎压缩性骨折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85例,询问观察其骨折发生因素,并行X光片确定骨折位置。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骨折发生部位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室内滑倒、运动跌倒、骑车摔倒、上下楼梯、乘车颠簸以及提挑重物,跌倒为造成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在轻微外力撞击作用下能引发骨折,在护理过程中应针对骨折原因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从而有效减少骨折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骨质疏松 高危因素 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94-02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4年间我院收治的60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实施经皮椎体形成术后的相关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手术治疗前VAS评分为(7.22±0.25)分,治疗后VAS评分为(2.50±0.75)分,实施手术治疗后VAS评分优于治疗前。(t=19.321,P<0.001);实施手术治疗前活动能力(MDS)评分为(1.87±0.50)分,实施手术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为(3.25±0.30)分,实施手术治疗后活动能力评分优于治疗前。(t=17.431,P<0.001)。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实际效果显著,可靠性及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休压缩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整体护理措施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分别为(6.414.32)分、(14.215.83)分,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0%、78.0%,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骨质疏松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过程中,为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方案开展护理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壮骨汤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对这两组中的患者均采用常规性方法进行治疗,另外,针对观察组中的患者令其服用壮骨汤进行治疗,对照组中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药物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经过治疗过后,观察组中患者的治愈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中患者的治愈有效率为80%,这两组患者的治愈有效率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有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壮骨汤的方法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壮骨汤 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临床分析
  • 简介:总结了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护理体会。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体位训练、皮肤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卧床指导、疼痛护理、功能锻炼以及饮食指导。认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椎体成形率高,并发症少,联合有效、合理的术前、术后护理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老年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骨折中应用PVP和PKP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1年到2013年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伴有椎体不同程度的压缩性骨折,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每组各有50例病人,分别采用PVP和PKP两种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在治疗后的VAS评分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VAS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Cobb角变化情况,PKP组病人明显优于PVP组病人,相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都是治疗OVCF病人的有效方法,都可明显降低病人疼痛,恢复椎体形态和功能,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法。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在骨折后再次骨折的临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骨质疏松骨折的患者临床诊治资料,方法分析其再次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出现骨折骨折的42例患者其年龄均在70岁以上,其中有30例患者为女性,占总人数的71.43%;有39例患者其骨密度值在3.5以下,有27例患者为椎体骨折后发生股骨胫骨折,有11例患者为股骨胫骨折后再次发生股骨胫骨折。结论骨折疏松患者在发生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临床因素主要有高龄、骨密度-T值在3.5以下、女性、髋部和椎体骨折史等,因此,高龄女性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更应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骨折的发生,对此医护人员以及病人家属都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后骨折临床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