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类具有遗传背景的神经发育性脑疾病,认知障碍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核心症状一直被关注,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损害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与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关系,作者以精神分裂症、认知、遗传、多巴胺、谷氨酸、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神经发育、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作为关键词在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数据库等多个数据库检索了从2001年1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已发表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大量阅读后筛选出符合综述主题的文献,同时对已查阅文献的参考文献应用文献追溯法进行查询。最终纳入31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基因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有关,而这些基因在认知障碍过程中作用机制不同。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涉及多基因效应,从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发育水平的遗传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的病理机制。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索精神分裂症致病/候选基因如何影响神经递质系统和神经发育相关环路,进一步阐明遗传因素在精神分裂症认知障碍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认知障碍 遗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认知访谈了解目标人群对汉化后临床领导力问卷的理解,以更好地对问卷进行跨文化调试。方法根据《跨文化调试指南》对临床领导力问卷进行汉化及跨文化调适,形成初版汉化问卷。于2020年11月—2021年1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三级甲等医院的35名护士作为访谈对象,通过2轮认知访谈,了解其对汉化后临床领导力问卷各条目的理解情况,并根据访谈结果对问卷条目进行修订。结果临床领导力问卷共包含5个维度15个条目。第1轮访谈结果显示,有7个条目在理解与表述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产生疑义的频次为2~6人次,结合受访者建议、资料查询及专家咨询后对6个条目进行相应修改。第2轮访谈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修订后的汉化版问卷条目的语言理解与原问卷表达一致。结论认知访谈是一种验证问卷质量的方法。在临床领导力问卷汉化过程中应用认知访谈法有助于了解目标人群对问卷条目的理解程度,减少问卷条目表达不当对受访者造成的理解偏差。同时,也可让汉化后的问卷在内容本质不变的基础上表达本土化,以使其更易被目标人群理解接受。

  • 标签: 认知访谈 临床领导力 文化调适 问卷 汉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目前国内康复医务人员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疼痛的认知水平及临床疼痛管理现状。方法参考儿童疼痛康复相关文献设计调查问卷,采取网络"问卷星"在线调查方式对全国12个省共12家三甲医院856名康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10名医生、313名治疗师和433名护士。结果本研究受访康复医务人员对问卷中疼痛知识作答的总正确率为(67.89±13.35)%,其中医生、治疗师和护士的正确率分别为(71.09±13.12)%、(70.34±13.57)%和(65.30±12.76)%。不同学历、年龄、工作年限或岗位受访对象其疼痛知识得分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职称或生育情况受访对象其疼痛知识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疼痛管理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2.99%的医务人员认为很有必要进行疼痛相关知识培训,且95.33%的医务人员很愿意或非常愿意接受培训。结论国内康复医务人员对于脑瘫儿童疼痛相关知识还存在明显不足,亟需加强相关知识的专项培训及临床实践指导。

  • 标签: 医务人员 疼痛 认知 脑性瘫痪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对灾害护理知识的认知及需求。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78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统计新入职护士的灾害护理知识认知现状及其需求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程度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该院非急诊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认知总分为(32.75±1.56)分;独生女、灾害经历、校园安全演习、灾害护理实践、灾害培训均为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灾害经历、校园安全演习、灾害护理实践及灾害培训是新入职护士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该院非急诊科新入职护士的灾害护理知识认知水平一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而经验分享、开展模拟训练、改变教育方式等方式是提高新入职护士对于灾害护理知识需求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医院整体护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非急诊科 新入职护士 灾害护理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于本院预防接种疫苗的学龄前儿童86例,家长17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程度,并对家长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与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对于接种基本知识、疫苗疾病与相关知识、预防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及诊断处理的认知水平差所占比例高于认知水平高和中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预防接种影响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高的父母民族方面与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中或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高的监护人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方面与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中或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监护人性别(男)、文化程度(专科)及家庭年收入(≤50万)是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针对调查结果,需对学龄前儿童父亲、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的人群进行预防接种知识的重点教育,以提高儿童的预防接种率。

  • 标签: 预防接种 学龄前儿童 接种知识认知水平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颞叶癫痫是最常见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多数患者具有显著的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发作不仅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许多抗癫痫药物会对认知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对颞叶癫痫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研究结果提示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对癫痫的认知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但对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文中就LEV改善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癫痫 颞叶 认知功能障碍 左乙拉西坦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心理状态、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于2019年1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6月就诊的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年7~12月就诊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护理,观察组采用疾病认知护理干预方法。采用自拟《青光眼知信行问卷》调查并比较入院时及出院前两组患者的青光眼相关知信行情况;并于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工具(HAMD)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和比较;随访3个月,采用自拟《青光眼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情况》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A评分分别是(8.19±1.52)分和(9.23±1.76)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AMD评分分别是(8.22±1.76)分和(9.35±1.68)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药依从性、自我检测、就诊意识、定期复诊、避免复发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疾病认知护理干预方法,青光眼患者的知信行明显改善,且促进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

  • 标签: 疾病认知护理 青光眼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除视神经和脊髓受累外,还可累及大脑半球,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近年来,诸多国内外学者对视神经脊髓炎认知功能障碍进行了临床和影像学研究。多模态MRI从影像学角度为阐述其认知损害发生的可能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笔者对近年来视神经脊髓炎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s disease,AD),它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行为障碍为特征,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记忆功能下降、失语、失用、视空间功能受损、执行力、计算力下降、人格和行为改变等。目前痴呆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造成极大的社会负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很多学者试图通过对风险因素的识别和控制来预防和延缓认知损伤的发生。结合以往研究,从午睡对认知功能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两个方面展开探讨。首先,午睡可以改善认知功能,但取决于午睡的时间长短、午睡频率以及任务的难易程度。其次,午睡对认知的作用可能通过炎性反应、神经内分泌、Aβ以及基因多态性方面产生作用。此外,针对既往研究不足进一步从规范化评估方法、深化相关机制研究及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展望。

  • 标签: 午睡 认知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2~12月收治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率及生活质量各指标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显著强化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能力,可改善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初产妇 母乳喂养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认知性访谈法调查宾夕法尼亚大学听神经瘤生命质量量表(PANQOL)在汉语人群中的理解情况,促使汉英版量表语言表达趋向一致。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2018年10—12月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的认知性访谈,以探究访谈对象对PANQOL量表内容的理解性,对量表的条目及其反应尺度表达的一致性,以及量表可能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并根据访谈结果,优化量表条目、表达方式及语词使用,建立中文版PANQOL量表。结果本次研究共进行2轮认知性访谈,首轮结果显示,因量表条目选项设置不当及8个条目出现"理解差异、非口语化表达"等原因进行了修改。第2轮访谈研究表示,修改后的量表条目与源量表的表达更为相似。结论认知性访谈有助于研究者发现汉化版PANQOL量表在目标人群填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更好地指导研究小组对不恰当的条目进行修订。从而使文化调适后的量表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更本土化,最终提高量表的质量。

  • 标签: 认知性访谈 听神经瘤 量表 文化调适
  • 简介:摘要由于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认知功能障碍(CI)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CI主要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及痴呆。目前,CI不可逆转且治疗方法有限,筛查高危人群并在早期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慢性肾疾病(CKD)是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之一,CK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增加,提示对CKD和血管疾病的预防可以降低后续认知障碍的风险。本文总结了CI与CKD主要生物标志物[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肌酐、胱抑素C、白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证据,并回顾了二者相关性的可能机制,以期为CI的早期识别和预防提供帮助。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痴呆 肾小球滤过率 血肌酐 胱抑素C 白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对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GQLI-74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2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增设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两组持续护理3个月。对比两组护理期间的遵医行为、护理前后不良心理状态[抑郁(SDS)、焦虑(SAS)]、自我效能感(GSES)及GQLI-74评分变化情况,护理结束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估两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期间,研究组的遵医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P<0.05;护理3个月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GQOLI-74及GSES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能显著改善晚期胃癌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遵医行为,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晚期胃癌 阶段性认知行为护理干预策略 焦虑 抑郁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重度脑外伤(TB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度TBI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3)与对照组(n=32),分别接受早期及晚期综合康复治疗,即分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 h和1个月后进行康复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电生理指标和实验室指标,治疗结束后相关量表评分及随访结果。结果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N20及P300波幅、N20及P300潜伏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N20及P300波幅均高于治疗前、N20及P300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N20及P300波幅差值、N20及P300潜伏期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降钙素原(PCT)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两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研究组血清CRP、NSE及PCT治疗前后的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个月研究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TBI接受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以促进患者尽早苏醒,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脑外伤 神经康复 认知功能障碍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序列位置效应联合延迟回忆在区分不同认知障碍水平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310例受试,其中认知正常(NC)组128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133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组49例。3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所有受试进行成套神经心理学测验,使用听觉词语学习测验量表华山版(AVLT-H)进行序列位置效应的研究。结果AVLT-H即刻回忆第2次、第3次以及短延迟、长延迟的首因效应在3组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因效应在MCI、轻度AD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延迟回忆首因效应+短延迟回忆作为联合指标可比其他记忆指标更好区分不同水平认知人群,其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21%、71.43%(NC比MCI);85.71%、92.86%(NC比轻度AD);66.67%、75.57%(MCI比轻度AD)。结论长延迟回忆的首因效应联合短延迟回忆可辅助区分不同认知障碍水平患者。

  • 标签: 序列位置效应 延迟回忆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专业126名实习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认知和需求。结果64.3%(81/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为目的";37.3%(47/126)的学生不同意"缓和医疗以症状管理为治疗中心"。34.1%(43/126)的学生不同意或不确定"对终末期患者进行心理关怀能减轻其心理上的痛苦"。护生对缓和医疗相关技能培训有强烈需求。已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对缓和医疗的知识和培训需求显著高于没有接触过终末期患者的学生。结论缺乏系统缓和医疗教育的护理学专业实习生对于缓和医疗基本理念理解不准确,对于缓和医疗基本实践方式认知不足,对于缓和医疗培训需求高。

  • 标签: 缓和医疗 临终关怀 护理学生 护理教育
  • 简介:摘要血糖异常是围手术期患者常发生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与围手术期血糖异常有着紧密联系。围手术期血糖异常事件(包括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发生)会增加POCD的风险。高血糖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神经炎症反应、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及氧化应激等机制所造成的。预防血糖升高是降低POCD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最佳水平尚未有统一的标准。另外,为避免静脉输注胰岛素引发的低血糖对认知功能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使用鼻内滴注胰岛素不仅不会改变外周血糖水平,而且被证实可以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 标签: 围手术期 血糖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对骨科创伤患者焦虑、睡眠以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2—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住院的80例创伤类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助5次计算机化认知行为治疗。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VAS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睡眠、疼痛状况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后焦虑评分为(45.85±4.04)分,低于对照组的(49.60±2.2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评分为(5.02±1.44)分,低于对照组的(6.42±1.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4,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为(3.75±1.17)分,低于对照组的(4.40±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骨科创伤手术患者焦虑、睡眠状态及疼痛反应,使心理治疗更标准,受益人群更广泛。

  • 标签: 骨科 围手术期 焦虑 睡眠 疼痛 认知行为疗法 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父母对四肢骨折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与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19年6—12月,便利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因四肢骨折行择期手术并住院的6~16岁患儿父母170例,发放一般资料调查表、父母疼痛管理认知与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67例父母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得分分别为15.0(3.00)、24.0(4.00)和17.0(3.00)分,χ2检验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认知、不同年龄段父母的一般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599、7.053,P=0.021、0.029)。Spearman相关显示父母认知与一般态度呈正相关关系(r=0.394,P<0.01)。结论大多数父母对骨科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认知、一般态度和对止痛药的消极态度处于中至高水平,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父母对疼痛测量工具以及所使用止痛药的认知缺陷和消极态度,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案,从而促进其参与。

  • 标签: 小儿骨科 父母 疼痛管理 认知与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认知行为干预在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白血病化疗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团队认知行为干预。两组均干预6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SAS及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便秘、腹泻、腹痛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白血病化疗患者提供团队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化疗期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护理 团队认知行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