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3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病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3个月至3年,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中西药。

  • 标签: 八黪穴注射 治疗 阳痿 兴奋性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膀胱不同部位注射A型肉毒素(BTA)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2015.2)、CochraneLibrary(1996~2015.2)、Embase(1974~2015.2)、CNKI(1994~2015.2)、万方数据库(1989~2015.2)、CBM(1978~2015.2)数据库,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包括248例患者,注射部位有三种: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膀胱三角。Meta分析结果显示:膀胱三角+膀胱体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1.57,95%CI(0.79,3.12),P=0.20]、尿失禁减少次数[WMD=-6.47,95%CI(-14.21,1.27),P=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尿动力学参数中第一排尿感时膀胱容量(VFDV)变化前者效果优于后者[WMD=33.80,95%CI(3.27,64.340),P=0.03],但其余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三角注射方式与膀胱体注射方式相比,治疗成功比[RR=0.52,95%CI(0.07,3.75),P=0.52]、尿失禁减少次数[WMD=1.03,95%CI(-0.35,5.11),P=0.62]、尿动力学参数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5篇文献中均未报道膀胱三角区注射导致新的膀胱输尿管反流的病例。结论肉毒素A膀胱体、膀胱体+膀胱三角和膀胱三角三种注射方式治疗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标签: 膀胱过度活动症 肉毒素A META分析 荟萃分析 膀胱三角区
  • 简介:ED是男性生殖器痿弱不用、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不能完成正常房事的一种病症,发病率约为10%。笔者根据穴位注射效用特点,认为药物与穴位有协同作用,经试用1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穴位注射治疗 临床观察 ED 中药 男性生殖器 效用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肾病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程中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规律。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98例经血清学证实为HFRS患者病程中。肾内动脉的血流频谱及血流量与150例正常人对照。形态学通过二维声像图观察肾脏体积、肾实质厚度、椎体回声的改变。结果发热期、恢复期各级肾动脉血流频谱各项参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各级肾动脉阻力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在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肾脏形态学改变与正常组比较体积明显增大、肾实质明显增厚、椎体回声减低,部分可见肾包膜下出血。结论HFRS病程中各期形态学和各级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着规律性变化,形态学与肾血流动力学变化相结合动态观察为临床医师提供了解肾脏病情进展情况,可检测治疗效果,对评估预后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肾病综合征出血热 血流动力学 形态学
  • 简介: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对大鼠残肾模型肾脏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19只,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6只、当归治疗组7只)。12周后,采血、收集24h尿并进行肾脏病理检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分析浸润肾组织巨噬细胞数、毛细血管密度和增生的内皮细胞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肾功能下降、肾间质纤维化明显、肾小球毛细血管指数(GCI)和肾小管周毛细血管指数(PCI)均显著降低(P〈0.01);当归治疗组GCI和PCI明显增加(P〈0.05),肾功能恶化、肾问质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而且GCI和PCI与肌酐清除率(CCr)、间质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结论当归注射液能促进大鼠新生血管的形成并增加毛细血管的密度,从而延缓肾问质纤维化的发生。

  • 标签: 5/6肾切除 当归 毛细血管
  • 简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进入血液透析治疗后,残肾功能逐渐降低,尿量逐渐减少。残肾功能的丧失是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总体死亡率均有影响。研究表明,各种远期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感染及透析性骨病、淀粉样变等与残肾功能的丧失密切相关,而每保存1ml/min的肾小球滤过率可相当于每年减少25%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残肾功能的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多样,本研究仅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残余尿量的影响。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黄芪注射液 残余尿量 残肾功能 终末期肾衰竭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本文分析34例有泌尿系统症状的脊髓发育不良和隐性骶椎裂患者尿流动力学表现。结果: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分为反射性和无反射性神经膀胱两大类。临床症状和尿流动力学结果与脊髓损伤的平面无相关性。膀胱颈口开放患者尿道闭合压力显著低于膀胱颈口闭合患者(P<0.01)。膀胱排尿期压力升高与上尿路损害有明显关系,当膀胱排尿期压力超过3.92kPa(40cmH2O)时就可造成上尿路的损害。

  • 标签: 脊髓发育不良 隐性骶椎裂 尿流动力学
  • 简介:左旋卡尼汀(L-carnitine,肉碱)是促使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必需的营养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由于肉碱合成和摄入减少,以及透析中丢失,出现肉碱缺乏[1].为此,本文观察了左旋卡尼汀注射剂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肉碱浓度变化及临床疗效.

  • 标签: 左旋卡尼汀 注射剂 临床疗效观察 血液透析患者 肉碱缺乏 维持性血透
  • 简介:阳痿是男子性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着现代家庭的和谐和稳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素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男性病的就诊率日渐提高。近十余年来,我国不断拓宽在男性病方面的研究,被众多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所重视,笔者在临床中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及海绵体注射技术治疗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的阳痿病证,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海绵体 阳痿 治疗 注射法 男子性功能障碍 医务工作者
  • 简介:美国肾脏病基金会公布的肾脏病治疗指南以及其他众多研究指南都推荐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是优先选择的血管通路[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死率较高,其中有509/6以上死于心血管疾病[2引。笔者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对108例血液透析患者AVF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左心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总结AVF对血液透析患者左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自体动静脉内瘘 左心功能参数 血流动力学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 治疗指南
  • 简介:疏血通注射液由水蛭、地龙两种动物类中药精制而成,具有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细胞保护等作用。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慢性肾炎30例,对其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及血肌酐指标进行了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慢性肾炎 白及 肾功能 抑制血小板聚集 尿
  • 简介:目的探讨凯时(前列地尔,PGE1)阴茎海绵体注射(ICI)及夫妻协同治疗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效果.方法对17例心理性ED患者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ICI前对患者的妻子/固定性伴侣进行性教育,具体解释心理性ED的诱发因素等.性需要前0.5hICI凯时0.2~0.4mL(PGE12~4μg),完全勃起后完成性生活.次日及时反馈性生活满意度,并给予鼓励性心理暗示.结果凯时ICI后平均6.9min即能完全勃起,12周后16例患者不再依赖ICI治疗.17例患者的妻子/性伴侣都能良好地协同治疗,双方的性满意度均为良好.结论凯时ICI及夫妻协同治疗心理性ED效果良好.患者的妻子/性伴侣在协同治疗中起着医生不能替代的作用.

  • 标签: 凯时 阴茎海绵体注射 夫妻协同治疗 心理性勃起功能障碍 前列腺素E 心理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蔗糖铁注射液与琥珀酸亚铁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探讨补铁的途径和方法。方法选择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试验前检测每例患者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补铁组(20例)和口服补铁组(20例),4、8、12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升高,但静脉组比口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升速度快于口服组。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C反应蛋白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同时,静脉补铁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

  • 标签: 贫血 肾透析 治疗
  • 简介:慢性肾衰竭(CRF)为各种肾脏疾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处于慢性肾衰竭代偿期到氮质血症期病人的治疗,主要是以延缓肾衰竭进展,减慢病人进入终末肾衰竭的速度为目的.此时患者体内血管活性物质代谢紊乱以及由此引发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促使其病情慢性渐进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内皮素(ET)是目前已知的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1],在CRF中起着重要的病理生理作用.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黄芪注射液在降低血ET水平,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病人 肾功能 黄芪注射液 延缓 体内
  • 简介:草鱼胆中毒在我国较多见,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草鱼胆中毒以肾损害最重,引起肾衰竭致死者占鱼胆中毒死因的91.7%[1],但目前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本文观察了参麦注射液对实验性草鱼胆中毒肾损害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 标签: 参麦注射液 实验 草鱼胆中毒 肾损害 肾保护 大白鼠
  • 简介: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治疗组在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黄芪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替米沙坦,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结果: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有效降低尿蛋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 标签: 替米沙坦 黄芪注射液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