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本病20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3个月至3年,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中西药。

  • 标签: 八黪穴注射 治疗 阳痿 兴奋性
  • 简介:摘要奇经以8首《西江月》词的形式,囊括了这8个穴位的主治功能,并可直接用于临床。奇经脉是别行奇道的经脉,纵横交叉于十二经脉之间。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奇经脉中的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故称之为“一源三岐”。其中,后溪通督脉,列缺通任脉,公孙通冲脉,临泣通带脉,外关通阳维脉,内关通阴维脉,申脉通阳跷脉,照海通阴跷脉。这就是奇经脉的大概。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奇经脉交会的奇特疗效是今天《西江月》词所要介绍的主要内容。

  • 标签: 奇经八脉穴《西江月》词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热降温更为有效的方法。方法将68例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按常规肌肉注射羚羊角注射液2ml,治疗组34例,采用曲池穴位注射羚羊角注射液2ml,观察两组的退热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显效率85.3%,有效率11.8%,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显效率35.3%,有效率52.9%,总有效率88.2%。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患者的退热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因此,羚羊角注射液曲池穴位注射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上呼吸道感染 曲池穴 穴位注射 高热
  • 简介:目的:观察风池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梗死病例均采用风池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结果:60例病例经治疗后基本痊愈35例,明显进步10例,进步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67%。结论:风池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风池穴 穴位注射 丹红注射液
  • 简介:脉交会是一组重要的特定,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杨甲三教授在脉交会的理论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尤其对脉交会的组成及配伍应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脉交会主治病症范围非常广泛,每单用就可治疗多种病症,通过腧配伍更可提高疗效。在脉交会的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配穴方法是上下两固定相配,组成4对,即内关配公孙,列缺配照海,外关配临泣,后溪配申脉,这4对又可分为阴阳两组。

  • 标签: 八脉交会穴 配穴方法 临床应用 针灸
  • 简介:目的:通过不同时辰艾灸脉交会,探析飞腾法取时人体腧感热痛阈时间的变化。方法:共468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于辰时(7:00—9:00点)、午时(11:00-13:00点)和戌时(19:00—21:00点)艾灸脉交会,采用感热痛阂时间评定在不同时辰、不同性别、不同腧部位和不同腧状态下飞腾法按时取脉交会的痛阈变化。结果:脱落、剔除30人,最终纳入研究者438人。飞腾法按时取时,脉交会在相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不同时辰的闭、配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痛闽时间显著长于女性(P〈0.05);左侧与右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的下肢穴位与上肢穴位有统计学差异(P〈0.05)。脉交会不同开阖状态下感热痛阈时间比较:午时开的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闭和配穴(P〈0.05);男性的开、闭痛阈时间显著长于配穴(P〈0.05):男女上肢的开、闭痛闽时间均显著长于配穴(P〈0.05);女性下肢开的痛闽时间显著短于闭和配穴(P〈0.05)。结论:飞腾法取时,脉交会的痛阈因时辰、性别、腧部位和腧开阖状态而异,可作为按时针灸处方的实验依据。

  • 标签: 灸法 穴位特异性 穴位研究 时间医学 飞腾八法
  • 简介:摘要常用于泌尿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肛肠疾病、运动系统腰骶疼痛等的治疗,具有调理任督二脉、司二便、理经带的作用。王麟鹏教授对的针刺和定位有其独到见解,总结王教授的取经验及操作注意事项,有助于提高针刺成功率与临床疗效。附验案4则以供参考。

  • 标签: 八髎穴 名医经验 王麟鹏 医案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符合带状疱疹神经痛纳入标准的患者28例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各14例,采用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及西医抗病毒止痛治疗。分析治疗前、治疗2周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 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及疗效分析。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 VAS 显著降低(P<0.05),睡眠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华佗夹脊、阿是穴穴位注射治疗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并且改善睡眠质量,无不良反应。

  • 标签: 穴位注射 带状疱疹神经痛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髎是骶骨两侧的穴位,通过温针刺灸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治疗腰骶部疼痛。

  • 标签: 温针 八髎 腰骶部 疼痛
  • 简介:现在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都很大,很多人都有失眠的情况,一到睡觉的时间就陷入焦虑。其实失眠不用担心,中医有方法能解决,常按个助眠穴位让你睡得香。

  • 标签: 助眠 穴位 失眠
  • 简介:摘要遗尿是小儿临床常见病症,多发生在夜间,绝大多数由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我院儿科对2003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0例遗尿患儿采取健脾疏肝法与按摩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效果稳定,无副作用,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 标签: 小儿遗尿 健脾疏肝 穴位按摩
  • 简介:目的通过孔最穴位注射垂体后叶素,提高治疗咳血、咯血的疗效。方法孔最穴位注射垂体后叶素1-2U,出血量大于50ml/日,则加用郄上。每日一次,3-4次为一疗程。结果52例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血、咯血,经治疗后总有效率达88,46%。结论孔最是手太阴肺经之郄穴,配伍郄上,辅以泻法,具有清热祛邪、泻火降逆,使血归经而不外溢。加上垂体后叶素之药效,可达到止血之目的。

  • 标签: 孔最穴 垂体后叶素 穴位注射 咳血 咯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瘈脉注射药物对突发性耳聋改善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收治我院且符合标准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病例选择年限为2020年2月~2021年5月。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利多卡因耳后瘈脉注射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差异显著。结论:瘈脉注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患者听力恢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瘈脉穴 注射药物 改善作用
  • 作者: 朱嘉民 孙忠人 崔杨 尹洪娜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临床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哈尔滨 150040,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哈尔滨 150006
  • 简介:摘要针灸为主治疗尿失禁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势,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脊髓损伤后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等。脑卒中后尿失禁及脊髓损伤后尿失禁属疾病并发症,多在原发病基础治疗上配合针灸治疗,足太阳膀胱经循行有“入络脑”及“挟脊抵腰中”的特点,可沿膀胱经循行传导感应至病所,同时可对原发病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压力性尿失禁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可作为独立发作疾病,因髎穴位于腰骶部,临近膀胱,故针刺时可发挥穴位近治作用,改善膀胱气血运行,且疗效具有累积效应。

  • 标签: 尿失禁 八髎穴 针灸 中医疗法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失禁(UI)的疗效。方法选取UI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电针治疗。针刺和电针疗法均为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治疗后)通过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排尿日志记录、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分别对2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排尿情况、生活质量和膀胱活动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和平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优于组内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尿失禁次数和平均单次排尿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ICIQ-SF和OABSS评分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ICIQ-SF和OABSS评分分别为(4.86±1.55)和(3.67±1.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电针可显著改善UI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排尿日志、生活质量和膀胱过度活动情况。

  • 标签: 脊髓损伤 尿失禁 低频电针刺激 八髎穴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腹部按摩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疼痛程度、月经期外周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与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腹部按摩治疗,于月经周期前1周开始治疗,直至月经周期结束。对照组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于月经来潮前2d或开始有症状时开始服用,连服3~5d或至症状缓解。两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63%)明显优于对照组(78.13%),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痛经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治疗组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联合腹部按摩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确切,与口服布洛芬胶囊比较,具有疗效确切、易于掌握、安全方便等优点。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电针 八髎穴 腹部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