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程的改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90例需要皮下注射分子肝素治疗的患者。常规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皮下注射方法。治疗组改进皮下低分子肝素的注射程之后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皮下出血、出血程度以及皮下硬结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在出血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程进行完善和改进,能有效的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操作,降低皮下出血的发生请,更能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皮下低分子肝素注射 流程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改进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程中的弊端,提高注射率。方法对我院1000例破伤风注射患者从皮试液的配制,皮试量,阴性注射及脱敏注射这几个方面的改进。结果改良组阳性率比传统组低20%,注射率提高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改良方案组降低皮试的阳性率,提高了患者注射率及安全性,节约患者时间及经济支出,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液 脱敏注射 注射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程再造在预防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实行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的13598例患者,经随机双盲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99例。观察组实行注射程再造,对照组实行常规注射程,对比两组渗漏、肿胀情况。结果两组注射位置的渗漏发生率、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高压注射用造影剂再造流程,能够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患者造影剂渗漏情况,还可预防造影剂渗漏情况的发生,以及对组织构成的不良影响。

  • 标签: 注射流程再造 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渗漏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程对减少皮下出血的影响观察。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CCU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共计600针次。CCU共16张床位,1-8床为观察组,采用优化的皮下注射程;9-16床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皮下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程能够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皮下注射 皮下出血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疾病,药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对药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所以对药物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每样药物必不可少的就是药物分析分析其中含量及其浓度。化学发光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CL)是通过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光的强弱得到物质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操作简单等特点1。而将化学发光分析发和流动注射结合形成化学发光-流动注射分析方法,大大提高了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精密度。微透析现在已经广泛的运用到生化物质的分析中,比如实际的器官组织以及生物液等,经过研究,它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现在也将其应用到药代动力学的研究中,而且微透析能够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分析发联合,形成微透析-流动注射-化学发光联用系统,能够实现在线分析,有效的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血药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药物分析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微透析采样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丹参注射液对麻醉犬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健康杂种家犬麻醉开胸,用RM-60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及MF-1100电磁血流量计分别测定或计算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丹参注射液在8mg/kg剂量时,可降低舒张压(DA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可轻微增加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及心输出量(CO).结论:丹参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情况,对社区流动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规律进行掌握,并对有关的管理进行探索。方法;选取2018年~2022年来我中心进行计划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1894名展开研究,对这些儿童的脊灰、流脑、百白破、乙脑、麻疹五苗以及加强免疫的具体情况展开分析。结果:社区流动儿童在每年的接种人数、五苗基础的免疫人数以及加强免疫人数都有很大的提升。结论: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心应进一步提高对流动儿童的认识,完善疫苗的信息化体系,强化社区流动人口的监测,使其得到更好的控制。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本地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现状,从而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管理。方法对2014年在我辖区的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五苗基础接种接种率进行分析。结果流动儿童五苗的接种率低于常住儿童。结论为进一步完善计划免疫工作,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积极改进计划免疫的服务方式,加强规范化接种门诊的建设,提高计划免疫的服务质量,加大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宣传力度。

  • 标签: 预防接种 流动儿童 现状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水射流辅助吸脂术行全身大容量吸脂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我科32例患者、共139个部位行水射流辅助吸脂,记录手术时间、注入肿胀液量、冲洗液量、吸出总液体量、吸出脂肪量、术后疼痛时间,观察吸出物颜色、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皮肤瘀斑和水肿的程度、皮肤平整度以及利多卡因毒性反应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h,平均吸脂4.8个部位,平均注入肿胀液量1850ml,平均注入冲洗液量15760ml,平均吸出总液体量11480ml,平均吸脂量4720ml,平均疼痛恢复时间5天。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水射流辅助吸脂对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小,组织肿胀轻,手术效果较好。

  • 标签: 水射流辅助吸脂 水动力 大容量吸脂 临床应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检测体系的优化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氧自由基作用 法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快速准确对药物中克林霉素磷酸酯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根据酸性介质下,克林霉素磷酸酯与Fe3+还原为Fe2+,而所生成的Fe2+与邻菲啰啉发生络合反应,在波长508nm处有强吸收,结合流动注射-分光光度计法间接对药物中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进行测定。结果本实验方法测定线性范围0.65~150mg/L,检出限为0.060mg/L,RSD均<2%。结论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且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药物中克林霉素磷酸酯含量的测定。

  • 标签: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 克林霉素磷酸酯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就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本辖区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居住的适龄外来儿童50例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取50例当地儿童为本次研究对照组,同时给予两组儿童父母健康宣教,分别对干预前后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疫苗接种率以及知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是通过相应的干预后,观察组在DPT(白百破疫苗)、BCG(卡介苗)、OPV(脊髓灰质炎疫苗)以及全部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计划免疫工作当中,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应当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接种率,进而保证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通过分析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现状以及管理的对策,本次研究主要选取的是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居住于本辖区内的一百五十名流动儿童,结果显示一岁以下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47.4%,2-4岁之间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32.1%,5-6岁之间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13.2%,7岁以上的儿童所占比例达到了7.3%;脊髓灰质炎接种率达到了90.2%,麻疹接种率达到了94.6%,乙肝接种率达到了93.4%,卡介苗接种率达到了96.1%,百白破接种率达到了92.6%,五苗覆盖率达到了90.2%,建证率达到了89.2%。最终得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覆盖率、建卡率是比较低的,所以流动儿童成为了传染病多发、爆发率比较高的高危人群,这就需要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法规,制定出完善的免疫服务体系,对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逐渐提高。

  • 标签: 流动儿童 免疫规划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某企业医院人员流动情况的统计调查,分析该院人员流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为该企业制定医院人力资源有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促进本地区卫生人员的合理流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资料、统计报表,完成2008-2012年5年间某企业医院职工进出活动情况的输入与整理,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综合流动人员年龄、学历、职称、专业及科室分布5个方面的信息,通过专家访谈分析人力流动的特点及原因。结果该院通过人员流动使人员总数增加,但流入人员职称和业务素质偏低;该院通过人员流动使人员科室分布和专业结构发生变化;近年人员流动趋于活跃,尤其是年龄小于30岁人员;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流失较严重,该院人员主要流向当地事业医院。结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畅通人员合理流动渠道;建立适于本院的薪酬激励机制,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待遇,提高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遏制成熟人才的流失。

  • 标签: 企业医院 人员流动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以及多巴胺剂量对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6年5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和长沙市中心医院接诊的84例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救治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患者予以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的扩容治疗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473,P<0.05);观察组患者6h以及12h的SVR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24h的HR、CI、SVRI、SV以及多巴胺剂量均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多巴胺可使患者达到较差的血流动力学效应,通过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降低多巴胺的用药剂量,提高了治疗效果,规避了各种不良影响,短期疗效优越。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多巴胺 休克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压力超负荷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制作急性压力超负荷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西地兰治疗组、多巴酚丁胺治疗组,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导致急性压力超负荷后,心率(HR)在参附组与西地兰组药物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多巴酚丁胺组用药后HR也显著增加(P〈0.01);参附组、西地兰组、多巴酚丁胺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等容收缩末期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在治疗后均有非常明显的升高(P〈0.01);参附组药物治疗后左室舒张期压力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而西地兰组和多巴胺组则显著下降(P〈0.01);药物治疗后,参附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有非常显著性的下降,而西地兰组与多巴酚丁胺组则明显上升(P〈0.01)。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压力超负荷状态下的大鼠血流动力学有良好的早期干预作用。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大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心脉隆注射液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及用药1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另外对比两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出量(SV)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心力衰竭的治疗中应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可提高患者的心功能。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脉隆注射液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