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6月我辖区范围内适龄流动儿童及家长资料200份,其中包括按时按计划接受儿童100例、未按时按计划接种儿童100例,将其分别定义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家长职业、家长学历、居住地、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结果 研究显示,研究组中家长非打工人员、学历高中及以上、居住城镇、了解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者的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长为流动打工人员、学历高中以下,居住在农村,不了解计划免疫接种相关知识,是对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针对性上述人员,实施管理性干预,通过加强宣教等方式,保证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 标签:
  • 简介:自从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各地的采血已从有计划的单位采集到街头由市民自愿献血,流动采血车由此而产生,形式和场所的改变,给采血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无偿献血顺利进行,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了解献血者的心理最为重要。

  • 标签: 献血者 流动采血车 心理分析 青岛市 无偿献血者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 简介: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伴随而来的是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2012年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与2011年相比增长58.2%,因此如何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广大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严峻问题。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原因与对策 。方法:随机抽选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 期间生活在本地的流动儿童 314 例,根据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将其分为正常接种组和非正常接种组,调查分析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效果的相关因素。 结果:非正常接种组在本地无固定居所、服务工作不稳定、家庭收入低于 5000 元 / 月、未获得社区计划免疫接种方面宣传管理方面所占比率显著高于正常接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家庭因素、社区因素是影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重要因素,社区、医院等应该加强对流动儿童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儿童接种率 。

  • 标签: 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接种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城镇流动人口孕妇的建卡状况,探讨有效的孕期保健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在本院生产的50例流动人口孕妇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其中建卡孕妇25例将其划分为研究组,未建卡孕妇25例将其划分为参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结果 比较两组孕妇的分娩方式,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科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城镇流动人口孕妇的建卡率较低,而未建卡孕妇极易出现产科并发症。所以,就需要促使流动人口孕妇能够主动建卡,提高对孕妇的孕期保健效果,从而切实的保证孕妇以及围产儿的生命安全。

  • 标签: 城镇流动人口 孕妇 建卡 分娩方式 不良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疗呕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患者36例为实验组;同期选取使用常规药物止吐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利用统计学手段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的呕吐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对于治疗呕吐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足三里 穴位注射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呕吐
  • 简介:目的:探讨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的病因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患者共12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者行人工流产的流动育龄妇女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取2组的胚胎组织物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胚胎组织中支原体(UU)、衣原体(CT)的基因拷贝数,并对胚胎组织采用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变异分析。结果:观察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72例,占60.0%;染色体数目异常48例,异常率为40.0%;对照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89例,占89.0%;染色体数目异常11例,异常率为11.0%。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CT感染、UU感染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发生比较重要的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病因 临床意义 流动育龄妇女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使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合理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使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病历381份,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科室、适应证、单次用量、用药频次、给药途径、溶媒选择、用药疗程、联合用药、是否标注滴速及冲管、安全性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超剂量用药率为16.27%,溶媒不适宜率为24.67%,适应证不适宜率为16.80%,联合用药率为44.88%。结论:我院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临床应用存在一定不合理情况,建议医生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标签: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应用中国药科大学制药厂生产的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呼吸系感染,临床痊愈率为75.6%,有效率为96.9%;治疗泌尿系感染,临床痊愈率为96.7%,有效率为100%。细菌清除率为96.7%。纸片法药敏试验显示对常见G~+菌及G~-杆菌均有较强抗菌活性,敏感率达97.6%。对G-杆菌疗效更好。毒副作用有胃肠道不适、皮疹等,发生率占6.5%。

  • 标签: 环丙沙星注射液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我院50例中药注射液ADR报告进行归纳、分析与总结。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液有16种药物,心脑血管用药的ADR发生率最高,为78.0%;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ADR最常见,为28.0%。结论中药注射液的ADR发生比例较高,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ADR的监控,减少ADR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液 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为降低传染疾病发生率,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种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比预防接种管理的观察组与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的流动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疫苗接种成功率、儿童及家长健康知晓度。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预防接种管理的观察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疫苗接种成功率、儿童及家长健康知晓度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预防接种管理对流动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有效提升疫苗接种成功率和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知晓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管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管理 传染病控制 应用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为降低传染疾病发生率,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对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种的流动儿童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根据管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比预防接种管理的观察组与常规管理的对照组的流动儿童的传染病发生率、疫苗接种成功率、儿童及家长健康知晓度。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预防接种管理的观察组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疫苗接种成功率、儿童及家长健康知晓度评分更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预防接种管理对流动儿童传染病发生率有显著降低作用,有效提升疫苗接种成功率和儿童及家长的健康知晓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在传染病控制中的管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管理 传染病控制 应用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用抗菌药物配制方面的咨询问题,提高药学的服务质量。方法:对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的涉及注射用抗菌药物的配制咨询进行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咨询例数最多;内容主要涉及药物溶解后放置的时间、输液溶剂的选择及抗菌药物给药间隔问题。结论:通过药物咨询增强了临床合理配制注射用抗菌药物,同时对临床药师也是良好的宣传。

  • 标签: 咨询 注射用抗菌药物配制 临床药师 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检索2001年-2005年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国内公开发行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788例不良反应涉及12个组织、器官系统的损害,尤其以皮肤、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类过敏性休克、发热等最为常见。结论: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与奥硝唑注射液有配伍禁忌的药物及发生配伍变化的原因,为临床预测常见配伍变化提供询证药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归纳、分析、总结.结果奥硝唑注射液与阿洛西林、美洛西林、舒巴坦等β-内酰胺类药物,呋塞米、炎琥宁等强碱弱酸盐类药物,奥美拉唑等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药物有配伍禁忌.结论奥硝唑注射液应避免与β-内酰胺类药物、碱性药物及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药物混合使用或序贯使用.

  • 标签: 奥硝唑 配伍 变化 禁忌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及原因。方法:广泛收集2009年4月以前发表的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应用MicrosoftExcel建立信息提取表,分析数据。结果:发表于1995~2008年的83篇报道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文献纳入分析,涉及出现各类型不良反应患者190例。82例患者原发病不详,其余108例患者的原发病涉及循环、消化、泌尿、呼吸、神经系统,只有6例患者有相应的中医诊断。137例患者过敏史未予报道。118例注明黄芪注射液用量的病例中按说明书使用的仅为60例,174例未提及注射液的滴速。各类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占105例,以皮肤过敏反应居多,所有病例经立即停药,对症处理后均好转,无死亡及严重后遗症。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涉及药物的生产、临床适应症的选择及用药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注射液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辨证施药,规范临床使用,用药过程中加强监测,从而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目的穴位注射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例小儿秋季腹泻病穴位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治疗组10例使用穴位注射0.5-4天,对照组采用抗生素0.5-6天,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时间最短0.5天,最长4天。对照组治疗时间最短0.5天,最长6天。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病,方法简易,效果亦佳。

  • 标签: 穴位注射 治疗 封闭注射 小儿 秋季 腹泻病
  • 简介:目的了解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探讨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问题,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2012年8月该院应用中药注射剂的部分住院患者的病历,对其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共462份,中药注射剂费用占药物总费用比例为9.05%;使用金额排序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红注射液、艾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参麦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部分病例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需以药物说明书和相关管理为标准规范,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与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用药频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7~2008年收到的30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大多数发生在用药后30分钟内;以变态反应居多,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全身性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合理用药,注意用药全程的监护,以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清开灵注射液 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康艾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报告数据库中1906例康艾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资料老年居多(51.73%),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为主(32.63%),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寒战和发热等,但说明书中无相关风险提示。结论重视康艾注射液引发的不良反应/事件,完善药品说明书,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