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轻、中度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奇霉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共收治轻、中度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81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上述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两组患者在均给予祛痰、镇咳、平喘、吸氧等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给予口服奇霉素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患者症状缓解程度及时间、肺功能改善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所有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患者症状缓解程度、时间及肺功能改善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用药后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甚微,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轻、中度急性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奇霉素治疗均具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两种药物均能够进一步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肺功能情况,且用药后安全性较高,故两种药物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中度急性发作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合并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5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和帕罗西汀合并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疗程8用。采用强迫症量表(Y—BOCS),汉密尔横焦虐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舍并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明显。结论帕罗西汀合并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强迫症可以提高疗效。

  • 标签: 帕罗西汀 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强迫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乙型肝炎肝硬化在临床上比较常见,是乙型肝炎病程的后期阶段,此期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高.脾功能亢进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三系减少.脾切除术可以短期改善三系减少情况,但远期疗效不佳.乙肝病毒存在和不断复制是乙肝肝硬化病情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1].因此我们对脾切除术后肝功能异常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联合德福韦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切除术肝功能 异常乙肝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折麦布联合托伐他汀钙治疗血脂异常患者,对于致动脉硬化指数及ABI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血脂异常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给予依折麦布联合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43例单用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经过16周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踝臂指数等进行复查,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变化情况,计算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及踝臂指数(ABI)。结果经过16周治疗,两组均可降低TC,TG及LDL-C,ABI,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折麦布联合托伐他汀钙组可进一步降低TC,TG及LDL-C,ABI,致动脉硬化指数(AIP)进一步升高,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折麦布联合托伐他汀钙治疗血脂异常患者,除降脂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托伐他汀钙以外,还可明显改善血脂异常患者动脉硬化指标。

  • 标签: 高脂血症 阿托伐他汀钙 依折麦布 致动脉硬化指数 踝臂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拉米夫定和德福韦酯初始联合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合理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2011年9月符合抗病毒治疗的未曾使用过核苷(酸)类似物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分为联合组40例,单药组40例,联合组用拉米夫定100mg,德福韦酯10mg,1次/日;单药组用恩替卡韦0.5mg,1次/日,均口服。分别在基线、12、24、48、72周时留取血清,检测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36例,单药组34例完成了72周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血清ALT、胆红素、HBVDNA、HBeAg阳性率、血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不同时间联合组和单药组生化应答比例及与基线比较两组HBVDNA下降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和单药组在治疗12、24、48周时HBVDNA<500拷贝/ml的比率、HBeAg血清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72周时HBVDNA<500拷贝/ml的患者比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联合组分别为88.9%、30.4%,单药组分别76.5%、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病毒变异及耐药发生,未发现与用药相关的肾功能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耐受性均良好。结论初始联合LAM及ADV在抑制病毒复制、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方面优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样蛋白、APP、TGF-β1及M-CSF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的35例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的3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将两组人员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样蛋白、APP、TGF-β1及M-CSF检测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样蛋白、APP、及M-C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GF-β1低于对照组。结论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β-淀粉样蛋白、APP、TGF-β1及M-CSF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为其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血清炎性因子 &beta -淀粉样蛋白 APP TGF-&beta 1 M-CSF 变化规律
  • 简介:目的:检测ToU样受体4(TLR4)在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TLR4在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AD患者(n=26)、VaD患者(n=31)和正常对照组(n=29)共8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单核细胞膜上TLR4蛋白阳性表达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膜表达TLR4的阳性表达率和MFIAD组和VaD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P〈0.011,但在AD与VaD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D0.05)。结论:TLR4作为免疫炎性机制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在AD、VaD的发病中均表现为增高,提示炎性机制在AD和VaD的发病中均发挥了作用,TLR4可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的港在生物标熹物

  • 标签: TOLL样受体4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单核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考察肠溶包衣液“甲基丙烯酸-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水分散体”的用量对奇霉素在体外释放度的影响,筛选出符合肠溶要求的处方及工艺。方法考察各处方包衣液的用量分别为4.4%、8.4%、16.9%制得样品的体外释放度。结果不同处方的体外模拟胃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30.5%、10.6%、15.6%,在体外模拟肠液中的释放度分别为10.5%、72.0%、89.8%。结论包衣液处方用量为16.9%时能制得符合肠溶要求的奇霉素肠溶制剂。

  • 标签: 阿奇霉素 肠溶包衣液 释放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的急性脑梗死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可能危险因素以及出血性转化对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经过多模式CT筛选后应用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46例。患者分为无出血性转化组,出血转化组。记录溶栓前后临床资料,比较出血性转化组与无出血性转化组之间的差异,筛选与HT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应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价发病3个月时的临床转归,mRS<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了解出血性转化与患者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46例样本中34例(73.91%)患者溶栓治疗有效,19例(41.30%)临床结局良好,8例(17.39%)血管再通,出血性转化8例,发生率为17.39%,症状性出血2例(4.34%)。46例患者中38例无HT,8例为HT,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出血。HT组与无HT组相比基线收缩压(P=0.046)、舒张压(P=0.038)、基线血糖(P=0.026)、溶栓时间窗(P=0.02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HT组与无HT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更高,3个月临床转归良好率更高,血管再通率更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模式CT指导的扩大时间窗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溶栓前血压、血糖、溶栓时间窗是HT的危险因素。HT有可能预示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良好,但样本量小,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代他汀片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混合性高血脂症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及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托代他汀片(10mg/d),治疗组应用托代他汀片(10mg/d)及非诺贝特胶囊(200mg/d),共治疗半年,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的血脂参数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半年后治疗组TC、TG、LDL-C分别下降29%、48%、32%。HDL-C升高23%,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托代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血脂症效果明显,疗效优于单用托代他汀。

  • 标签: 阿托代他汀 非诺贝特 混合性高血脂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拜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UAP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降脂类药。Ⅰ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拜司匹灵每天100mg,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疗程7d。Ⅱ组(观察组)Ⅰ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氯吡格雷(波立维,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75mg/d。结果Ⅰ组、Ⅱ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和9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II组急性心脏事件低于I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与低肝素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更有效地预防缺血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钙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灵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H2S)对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气体信号分子一氧化碳(NO)和一氧化氮(CO)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AD组、硫氢化钠(NaHS)组,生理盐水(NS)组,给药后测定三组大鼠海马组织中NO和CO的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活性。结果同NS组相比,AD组和NaHS组海马组织中NO、CO含量升高,iNOS、HO-1活性增加(P〈0.05或P〈0.01)。同AD组同相比,NaHS组海马组织NO含量减少,iNOS活性降低,而CO含量增加,HO-1活性增强(P〈0.05或P〈0.01)。结论外源性H2S对AD大鼠海马iNOS/NO体系具有抑制作用,而对HO-1/CO体系有激活效应。

  • 标签: 硫化氢 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 阿尔茨海默病 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