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1例45岁男性结肠癌患者术后化疗服用甲磺酸帕替片500mg、1次/d.用药第19天,患者出现下腹间歇性疼痛、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轻度心悸、胸闷;第33天,心悸、胸闷加重并出现气喘、发热;第37天出现心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等症状,CRP88mg/L,血钙1.98mmol/L,血钾3.3mmol/L,CK27.5U/L,α-羟丁酸脱氢酶231U/L,心肌肌钙蛋白Ⅰ〈0.02μg/L,B型钠尿肽56ng/L.诊断为快速型房颤,考虑与甲磺酸帕替片有关.停用该药,给予吸氧、平喘、利尿、强心、转复心律等治疗,并持续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停用甲磺酸帕替片第5天,患者胸痛缓解,未再出现心悸、胸闷、气喘,体温36.8℃,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5~100次/min,心律齐.停用甲磺酸帕替片第6天,患者无不适感觉,血钾3.8mmol/L,血钙2.11mmol/L.

  • 标签: 心房颤动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非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10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只行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使用帕替联合TACE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这些患者进行随访,比较其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疗效评价除完全缓解(CR)外均具有显著差异,且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不良反应中只有皮疹、皮肤瘙痒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帕替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优于单纯TACE治疗,而且帕替的不良反应具有可耐受性,为肝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一种新的选择。

  • 标签: 阿帕替尼 TACE 原发性肝癌
  • 简介:摘要肿瘤发生、发展离不开新生血管形成,而不断增生的新生血管更加促进了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VEGFR)信号通路则是诱导血管新生最重要的调控途径,同时也是多种抗肿瘤血管生成剂的关键靶点之一。甲磺酸帕替是一种新型小分子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特异性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2(VEGFR-2)的酪氨酸激酶活性,强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在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帕替在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应,同时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帕替抗肿瘤作用机制、在胃癌及其他多种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前期及临床研究、不良反应及安全性、逆转耐药及生物学标志物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加深对该药在抗肿瘤临床应用的了解。

  • 标签: 阿帕替尼 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 临床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探究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时,使用磺酸帕替片的可行性、优越性。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期间86例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按双盲法分为两组包括对照组、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磺酸帕替片,观察患者肿瘤控制情况,同时统计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48.8%,治疗组为67.4%,对照组较治疗组肿瘤控制有效率低,P<0.05。结论临床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改善扩散,在治疗时可服用甲磺酸帕替片,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不良反应 化疗 甲磺酸阿帕替尼 疗效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化疗失败后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晚期食管癌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均获得临床症状缓解,影像学证实肿瘤病灶缩小,临床疗效评价达PR。结论晚期食管鳞癌在放化疗后应用抗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联合单药替吉奥化疗,患者能够获益。

  • 标签: 晚期食管癌 阿帕替尼 抗肿瘤血管生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卡汀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透析治疗,试验组则联合左卡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治疗6月后,试验组血清转铁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左卡汀联合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左卡尼汀 联合 透析 治疗 尿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托伐他汀联合左卡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的8月~2017年的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分别纳入至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单药组在此次基础上选用托伐他汀施治,联合用药组选用托伐他汀联合左卡汀施治,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用药组在接受治疗后的LVEF、LVED以及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应用托伐他汀联合左卡汀治疗可促进患者治疗效果、效率显著提升,改善患者血脂及心功能,保障患者获得更佳的预后。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阿托伐他汀 左卡尼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耐药胃癌人源化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xenograft,PDX)模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方法建立帕替耐药胃癌PDX模型,建模成功后,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帕替标准剂量组(150mg/kg);帕替加大剂量组(300mg/kg),帕替联合CPT-11组。定期监测其荷瘤裸鼠肿瘤体积,裸鼠重量及毒副作用。结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标准剂量帕替无明显抑瘤作用;帕替加大剂量可以使肿瘤体积生长减少20.3%(P=0.024),联合治疗组具有更显著的肿瘤生长抑制作用,肿瘤体积生长减少了28.0%(P=0.0038)。结论帕替标准剂量联合CPT-11及帕替加大剂量在帕替耐药胃癌PDX模型上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胃癌 PDX模型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甲磺酸帕替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紫杉醇单药化疗,观察组给予甲磺酸帕替片(艾坦)治疗,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值分别为(14.01±1.04、4.42±0.35)ng/mL,均优于对照组(18.05±1.86、18.05±1.86)ng/m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值分别为(285.49±35.47ng/L、1008.28±85.16ng/mL),均优于对照组(494.82±50.16ng/L、1459.54±119.75ng/m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甲磺酸帕替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非小细胞肺癌 晚期肺癌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法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EMbase、CNKI、WanFangData和VIP数据库,搜集有关法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16年10月。由两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法替可明显延长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HR=0.43,95%CI(0.32,0.57),P〈0.00001],但两组在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03,95%CI(0.85,1.23),P=0.79]。法替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结论法替可改善晚期NSCLC中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无法延长总体生存期。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限制,上述研究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标签: 阿法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达沙替洛替及伊马替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7年6月,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达沙替组,洛替组、伊马替组,每组2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服药后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液完全缓解率与血细胞减少程度未出现明显差异,达沙替组与洛替组患者在完全细胞遗传缓解率、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三个方面,均优于伊马替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应用达沙替洛替可使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达沙替尼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慢性髓系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甲磺酸帕替片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患者给予紫杉醇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给予甲磺酸帕替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3.5%vs64.8%),数据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甲磺酸帕替片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观察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奇霉素联合博利康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支气管炎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博利康雾化剂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表现无任何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奇霉素与博利康雾化剂进行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功能,保证其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博利康尼雾化剂 急性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奇霉素联合博利康雾化剂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急性支气管炎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奇霉素药物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博利康雾化剂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表现无任何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奇霉素与博利康雾化剂进行联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小儿支气管炎临床症状,提高其肺功能,保证其治疗后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阿奇霉素 博利康尼雾化剂 急性支气管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初步探究舒治疗晚期肾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接受舒治疗的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中男27例,女11例;行肾癌根治术34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1例,3例未行手术治疗。病理类型:透明细胞癌31例、乳头状癌3例、嫌色细胞癌1例、混合细胞癌3例。转移部位:肺21例、淋巴结9例、肝2例、骨5例、肾上腺2例、腔静脉10例、附件1例、腹膜后7例,其中单发转移20例(52.6%),多发转移18例(47.4%)。舒治疗采用标准的4/2方案:50mg/d,口服,服4周停2周。结果38例患者的疗效评价:完全缓解2例(5.4%)、部分缓解5例(13.1%)、疾病稳定26例(68.4%)、疾病进展5例(13.1%);客观缓解率18.5%,疾病控制率86.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22个月。常见不良反应有中性粒细胞降低、手足反应、口腔黏膜溃疡、皮肤黄染、毛发变白、腹泻、乏力和高血压。结论舒治疗晚期肾癌具有良好的效果,患者临床获益明显。虽然不良反应较多,但多为Ⅰ或Ⅱ级,在患者耐受范围之内。

  • 标签: 肾癌 舒尼替尼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在心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心内科护理的质量。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事故以及护患纠纷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显著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事故、护患纠纷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进后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能够将心内科患者的护理变得更加科学,通过这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个人素质,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是适应患者的要求,并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 心内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