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74岁男性胃体腺癌患者先后接受一线、二线和三线化疗6、8和4个周期,因化疗疗效欠佳,接受帕替靶向治疗(帕替750 mg口服、1次/d)。18 d后,患者出现乏力、头晕症状,自行停药。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计数(PLT)41×109/L,诊断:血小板减少症(3级)。立即给予升血小板治疗,PLT恢复至153×109/L后,将帕替剂量减至500 mg口服、1次/d。21 d后患者头晕症状复现,同时出现面部水肿,实验室检查示PLT 45×109/L。考虑血小板减少症与帕替有关且存在剂量相关性。再次给予升血小板治疗。13 d后,PLT恢复至214×109/L,采用减量并间歇用药方法,即帕替250 mg/d、服药3 d停药2 d。此后再未出现血小板减少,患者病情稳定。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血小板减少症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晚期胃癌患者在替吉奥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帕替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68例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单采用替吉奥治疗对照组(n=34)与联合使用帕替治疗实验组(n=34),对比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联合使用帕替于替吉奥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 替吉奥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甲磺酸帕替治疗转移性肾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4月,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太和医院、国药东风总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接受甲磺酸帕替治疗(500 mg/次,1次/d)的转移性肾癌患者32例,主要研究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及安全性,采用Cox回归进行PFS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6.5(2~10)个月,32例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4例(43.75%),疾病稳定10例(31.25%),疾病进展8例(25.00%),ORR 43.75%(14/32),DCR 75.00%(24/32)。患者的PFS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既往手术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与转移部位显著相关(HR=0.032,95%CI为0.003~0.411,P=0.008)。所有患者中位PFS为9.5个月(8.3~10.7个月),其中肺转移(n=21)和其他部位转移患者(n=11)的中位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个月vs. 6.2个月,χ2=14.812,P<0.001)。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37.50%,12/32)、手足综合征(31.25%,10/32)、蛋白尿(18.75%,6/3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25.00%,8/32)、贫血(28.13%,9/32)、血小板减少症(18.75%,6/32)、恶心/呕吐(15.63%,5/32)、转氨酶升高(15.63%,5/32),多数为1级或2级,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13%(9/32),无4级不良反应,经过减量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控制。结论甲磺酸帕替能够有效延长转移性肾癌患者的PFS,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转移性肾癌的治疗选择。

  • 标签: 肾肿瘤 甲磺酸盐类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替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胃癌腹壁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为老年男性,胃癌术后腹壁转移,二线治疗后进展,给予帕替靶向治疗,疗效达部分缓解,截至2019年8月,维持部分缓解达14个月,疗效显著。结论晚期胃癌三线治疗采用帕替靶向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胃肿瘤 靶向治疗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具体调查帕替药物与化疗方法给予叠加治疗干预计划落实于晚期胃癌患者中的效果情况。方法:这次文章中对于本医院给予诊断并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实施详细评判,64例为收入人数,2020年02月--2021年01月是选用时间,执行分组方式选择随机数字表方法,试验组(入组32例)采取帕替药物与化疗方法给予叠加治疗干预计划,参照组(纳入32例)采用化疗方法干预计划,调查病情部分得以缓解及完全得以缓解占比结果、给药治疗干预之后引发毒副作用总体占比,评估给药干预之前和给药干预两个周期之后癌胚抗原具体指标检测所得结果数。结果:试验组病情部分得以缓解及完全得以缓解占比结果对比参照组分析结果提升(P0.05),试验组给药干预两个周期之后癌胚抗原具体指标检测所得结果数评比给药干预之前和参照组对应内容结果展示减少(P

  • 标签: 阿帕替尼 化疗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现阶段以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为主。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在多种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增多,也逐渐成为食管癌综合治疗中的一个新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新型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帕替已在食管癌及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笔者就帕替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加深对该药物在食管癌治疗中抗肿瘤机制和疗效的认知,为今后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与参考。

  • 标签: 阿帕替尼 食管肿瘤/抗血管生成疗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替治疗肺癌引起的皮肤不良反应类型和严重程度及其与抗肺癌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使用法替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病例-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国际肿瘤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评价系统4.0标准评估76例肺癌患者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严重程度,按皮疹的严重程度分0级、1级、2级以上皮疹组。患者每隔3个月行胸部CT检查,根据实体肿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法替的抗肺癌疗效。采用Kruskal-Wallis H test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等级皮疹患者法替的抗肺癌疗效。结果76例肺癌患者中,44例疾病稳定或部分缓解,32例疾病进展。69例出现皮肤不良反应,包括42例(55.3%)痤疮样皮疹、35例(46.1%)甲沟炎、30例(39%)黏膜糜烂、8例(10.5%)毛发改变、6例(7.9%)手足综合征。0级皮疹组7例,有效3例;1级皮疹组19例,有效7例;2级以上皮疹组50例,有效34例,3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17,P = 0.047),1级与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均高于0级组(均P < 0.001),2级以上皮疹组的有效率高于1级组(P < 0.001)。结论法替治疗肺癌可引起痤疮样皮疹、甲沟炎、黏膜糜烂、毛发改变和手足综合征等不同类型皮疹,皮疹的严重程度分级越高,法替的抗肺癌疗效越显著。

  • 标签: 药物毒性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生物制剂 痤疮样疹 甲沟炎 阿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帕替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复发转移食管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东省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就诊的140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给予帕替联合替吉奥化疗,对照组仅给予替吉奥化疗,观察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38.9%(28/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2.1%(1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8.9%(64/7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8%(4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93,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5.9个月、2.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4.8个月、7.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77,P=0.026;χ2=6.083,P=0.01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较轻,为1~2级,主要有乏力、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高血压、蛋白尿,观察组发生率分别为59.7%(43/72)、50.0%(36/72)、8.3%(6/72)、12.5%(9/72)、9.7%(7/72),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51.5%(35/68)、57.4%(39/68)、17.6%(12/68)、4.4%(3/68)、4.4%(3/68),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965,P=0.326;χ2=0.760,P=0.383;χ2=2.708,P=0.100;χ2=2.919,P=0.088;χ2=0.794,P=0.373)。结论帕替联合替吉奥对复发转移食管癌治疗疗效较好,安全性及耐受性可。

  • 标签: 食管肿瘤 治疗结果 阿帕替尼 替吉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帕替对脑胶质瘤细胞U87MG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胶质瘤细胞U87MG分为空白对照组、帕替组、单纯照射组、帕替联合照射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帕替(5、10、20、40、80 μ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创伤愈合实验和侵袭实验检测帕替对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帕替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帕替对胶质瘤细胞U87MG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存在时间-剂量的依赖性。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帕替联合照射组能明显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57、18.704、4.167,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帕替联合照射组的D0、Dq和SF2均下降,放射增敏比(SERD0)为1.3。与单纯照射组比较,帕替联合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87、8.890、5.222,P<0.05)。结论帕替能够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脑胶质瘤细胞 放射敏感性 阿帕替尼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 帕替治疗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的价值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150例,用回顾研究法研究对晚期胃癌标准治疗进展患者不同用药方案的差异。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替吉奥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帕替联合用药,对比用药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综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综合有效74例(98.67%),对照组综合有效68例(90.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3例(4.00%),对照组不良反应11例(14.67%),(p<0.05)。结论:帕替治疗二线化疗无效的晚期胃癌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临床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建议推广。

  • 标签: 阿帕替尼 二线化疗 无效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替联合化疗对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接诊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25例,行帕替+化疗治疗)、对照组(纳入25例,仅行化疗治疗),评价组间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组间TSGF、CA199、CEA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SGF、CA199、CEA水平较低,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行帕替+化疗治疗,疗效显著,且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阿帕替尼 化疗 晚期胃癌 临床疗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甲磺酸帕替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循环肿瘤细胞(CTCs)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10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6例病例资料。所有患者给予口服甲磺酸帕替500 mg/次,每日1次,28 d为1个周期,2周期后观察临床效果并行生存分析。结果纳入患者均完成评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0%(24/126),疾病稳定51.6%(65/126),疾病进展29.4%(37/126),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19.0%和70.6%。中位总生存期(OS)为205 d。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均未出现Ⅳ度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分析显示治疗前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χ2=10.717,P=0.001)、CTCs计数(χ2=28.867,P=0.000)和吸烟史(χ2=5.491,P=0.019)与患者OS有关联。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TCs计数分层2~5(RR=2.040,95%CI:1.110~3.750,P=0.022)、CTCs计数分层≥5(RR=5.684,95%CI:2.776~11.640,P=0.000)、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RR=2.231,95%CI:1.351~3.686,P=0.002)与吸烟史(RR=0.591,95%CI:0.361~0.968,P=0.037)是患者预后OS危险因素。结论甲磺酸帕替三线及三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CTCs计数、ECOG评分和吸烟史是帕替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循环肿瘤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替吉奥联合甲磺酸帕替治疗晚期胃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查找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5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研究。替吉奥联合甲磺酸帕替治疗晚期胃腺癌能够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率(RR=2.00,95% CI 1.04~3.86,P=0.04)、部分缓解率(RR=1.43,95% CI 1.01~2.03,P=0.04)和较低的无效率(RR=1.28,95% CI 1.07~1.53,P=0.008),但高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多。结论替吉奥联合甲磺酸帕替治疗晚期胃腺癌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同时增加了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胃肿瘤 腺癌 甲磺酸阿帕替尼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晚期食管癌患者中采取帕替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接受帕替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卡培他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救生汤加味口服治疗甲磺酸帕替所致手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8例接受口服帕替治疗满4星期后出现手足综合征的胃癌患者,其中Ⅰ级48例,Ⅱ级40例,均口服救生汤加减3星期。结果88 例手足综合征患者在接受救生汤加味治疗后0 级50例,Ⅰ级35例,Ⅱ级3例,疗效明确,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救生汤加味口服治疗手足综合征不仅疗效明确,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救生汤加味 甲磺酸阿帕替尼 手足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帕替联合放化疗用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同步放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帕替联合放化疗治疗。持续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病灶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瘤病灶大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4.26±0.21)cm和(4.30±0.29)cm,t=0.601,P=0.55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病灶均减小,观察组小于对照组[(2.37±0.17)cm和(3.32±0.20)cm,t=19.490,P=0.000];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24/29),58.62%(17/29),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077,P=0.04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腹泻、皮疹、蛋白尿、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帕替联合放化疗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减小肿瘤病灶的大小,且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阿帕替尼 宫颈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替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西安市长安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巢式对照研究法将患者分为同步放化疗组和靶向放化疗组,每组42例。同步放化疗组接受同步放化疗治疗方案治疗,靶向放化疗组接受帕替联合放化疗方案治疗,2周为1个周期,共12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中位总生存期及胃癌相关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同步放化疗组和靶向放化疗组疗效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40,P=0.887),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9.05%(29/42)和73.81%(31/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3,P=0.629)。治疗6个月后,同步放化疗组和靶向放化疗组疗效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6.288,P=0.043),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42.86%(18/42)和69.05%(29/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16)。靶向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8.7个月(95%CI为8.4~24.8)和13.8个月(95%CI为7.2~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42,P<0.001)。治疗3个月后,靶向放化疗组的糖类抗原(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分别为(16.27±2.13)U/ml、(13.25±2.26)U/ml、(2.97±0.85)ng/ml,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29.34±3.69)U/ml、(21.63±2.69)U/ml、(6.19±1.23)ng/ml,均较本组内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靶向放化疗组的CA19-9、CA125、CEA均低于同步放化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9.880,P<0.001;t=15.458,P<0.001;t=13.957,P<0.001)。靶向放化疗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的3~4级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3.81%(10/42)和28.64%(1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6,P=0.667)。结论帕替联合放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远期疗效优于同步放化疗,且安全可靠,同时可延长总生存期,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生物标记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应用帕替为主的方案多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帕替为主的方案多线治疗。结果:1例进展、3例稳定、7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总体疗效66.67%(8/12),病情控制率91.67%(11/12)。中位无进展存活时间(6.3±0.8)个月、中位总存活时间(12.2±1.3)个月。不良反应:蛋白尿2例、骨髓抑制2例、胃肠道反应5例、手足综合征4例。结论:妇科晚期恶性肿瘤应用帕替为主的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 标签: 妇科晚期恶性肿瘤 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