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晚期胃癌(GC)患者治疗中,用帕替的效果。方法:取80例晚期GC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对照组替吉奥单纯治疗,观察组联合帕替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22.5%);观察组总发生率1(2.50%)( =7.314,P=0.007)。结论:GC晚期患者治疗中,帕替安全性高,患者生存质量得以有效改善。

  • 标签: 胃癌 阿帕替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患者使用抗癌药物后并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病理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例肺恶性肿瘤并发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特点。结果经肾穿刺活检示:缺血性肾病。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蛋白尿及肾功能损伤,应考虑可能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在尽量兼顾控制肿瘤及肾损害的情况下,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

  • 标签: 肺肿瘤 肾病综合征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 简介:摘要莫达非可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及抑郁症,但目前国内外鲜有莫达非可引起精神障碍的报道。我们报道1例大剂量混合使用莫达非莫达非后出现精神障碍,期望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

  • 标签: 精神障碍 阿莫达非尼 莫达非尼
  •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细胞,观察帕替对其生物学特性影响。方法通过MPM手术标本建立裸小鼠模型,于2019年8月至10月利用此模型培养MPM细胞,采用瑞士-吉姆萨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实验分帕替组、溶剂组及空白对照组;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及半胱天冬酶3(Caspase-3)活性检测法研究对细胞增生、周期、迁移及凋亡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结果培养MPM细胞,钙调蛋白(Calretinin)、细胞角蛋白(CK)5/6、p53、细胞增殖核抗原-67(Ki-67)阳性;0、12.5、25.0、50.0、100.0 μmol/L药物处理24 h,细胞活力100%、(83.78±5.58)%、(68.03±2.20)%、(47.31±1.03)%、(38.47±6.68)%,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帕替均抑制细胞活力(F=118.000、5.031、25.120、88.600、15.95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实验空白、溶剂、25 μmol/L及50 μmol/L组细胞迁移率(77.52±2.54)%、(78.50±6.91)%、(26.43±15.27)%和(13.03±11.93)%,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帕替均抑制细胞迁移(F=64.920,t=8.084,7.609,12.950,11.63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药物抑制G2/M期但不诱导凋亡。结论帕替抑制MPM细胞增生及迁移,影响细胞周期。

  • 标签: 恶性腹膜间皮瘤 阿帕替尼 细胞生物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帕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90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口服替吉奥,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服帕替。两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242(CA242)、癌胚抗原(CE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个疗程后,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71.11%),CA199、CA242及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89%)低于对照组(42.22%),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帕替治疗晚期胃癌患者,可有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效果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胃癌,晚期 替吉奥 阿帕替尼 肿瘤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相关手足综合征(HFS)的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维普、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0日),收集帕替相关HFS文献病例报告,加上开滦总医院收治的2例病例,分析该药致HFS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收集到16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62±16)岁;胃-贲门癌4例,肺癌4例,卵巢癌2例,甲状腺癌2例,其他恶性肿瘤4例;单用帕替者11例,联用其他抗肿瘤药物者5例;帕替剂量为850 mg/d者3例,500 mg/d者6例,425 mg/d者1例,250 mg/d者6例(其中2例分别在用药1、2周后增至500 mg/d);HFS分级为1级者2例(12.5%),2级者6例(37.5%),3级者8例(50.0%)。除1例患者应用帕替至发生HFS的时间不详外,其他15例患者应用帕替至发生HFS的中位时间为3(1,11)周,其中10例(66.7%)在使用帕替3周内发病。5例患者除手足皮肤病变外还出现肛周、生殖器、腋窝、腹股沟或口腔等部位皮肤黏膜损害。16例患者中13例还发生了其他不良事件,其中发生高血压者10例(62.5%)。8例1~2级HFS患者经对症治疗症状大多好转或可以耐受,其中3例对帕替治疗无影响,4例经减量或暂停帕替后再次服用,患者可耐受,仅1例停药;8例3级HFS的患者对症治疗效果差,其中4例因HFS症状严重停用帕替,3例死亡。结论帕替所致HFS多发生在用药后3周内,除可引起手足皮肤病变外还可累及全身多个部位,多伴发高血压;多数患者出现HFS后给予对症处理、合理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可缓解。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 抗肿瘤药 手足综合征 阿帕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甲磺酸帕替 (简称帕替 )联合化疗在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在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6月期间纳入的 50例 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将其抽签分为对照组(25例)和联合组( 25例),对照组予以单一的帕替治疗,联合组给予帕替联合化疗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差异以及安全性差异。结果 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均未发生不耐受不良反应( P> 0.05)。结论 对于多线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帕替联合化疗治疗可作为其不错的治疗选择方案,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理想,不良反应可控。

  • 标签: 阿帕替尼 化疗 多线治疗失败 晚期乳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晚期胃癌患者应用帕替联合化疗治疗的效果。 方法 我院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 100 例晚期胃癌患者进行对照试验,按照 100 名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50 例,观察组患者 50 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化疗,对于观察组实施帕替联合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晚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相对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较差,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对照组晚期胃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

  • 标签: 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 联合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帕替结合化疗对于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了从2019年6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帕替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帕替结合化疗治疗。从治疗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口腔黏膜炎、恶心呕吐、高血压的的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卡方值为5.591,而且P

  • 标签: 阿帕替尼 化疗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立替康联合帕替对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闵行区肿瘤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其中,采用帕替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帕替治疗32例(观察组)。两组在给药前均给予预防呕吐、提升白细胞、补充营养等常规对症干预治疗。治疗期间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化疗方案为每3周1次,两组均接受4个周期的治疗。在治疗3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12个月,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无进展生存(PFS)时间、总生存(OS)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总缓解率分别为9.38%(3/32)、3.33%(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3,P=0.652);观察组疾病进展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3%(9/32)比53.33%(16/30),χ2=4.089,P=0.043]。两组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白细胞下降、腹泻、恶心呕吐、肝损害、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位PFS、OS时间分别为5.8个月(5.0~6.3个月)和8.1个月(7.2~9.3个月),较对照组的4.9个月(4.7~5.1个月)和6.0个月(5.2~6.9个月)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伊立替康联合帕替治疗可降低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率,延长生存时间,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 标签: 胃肿瘤 预后 不良反应 阿帕替尼 伊立替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济源市肿瘤医院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2例,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方案,观察组36例在常规对症支持方案治疗过程中应用帕替。比较两组病情客观缓解率和实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不良反应率、生活质量分级占比。结果观察组恶性肿瘤患者病情客观缓解率为47.22%,控制率为94.44%;对照组客观缓解率为25.00%,控制率为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6.22±1.31)个月,对照组为(5.90±1.04)个月,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生存期为(24.71±3.96)个月,对照组为(7.22±1.5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不适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率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分级评分中,改善级别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替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可显著提高患者病情客观缓解率及控制率,延长总生存时间,在安全性方面,除可增加高血压风险需重视血压监测外,其他如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不适不良反应并不明显,同时可改善远期生存质量。

  • 标签: 恶性肿瘤 阿帕替尼 客观缓解率 实际控制率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帕替联合卡培他滨对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于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1例晚期食管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联合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帕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无进展生存(PFS)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46/51),高于对照组的72.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3,P=0.019)。两组患者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蛋白尿、高血压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中位PFS时间为18.49个月(95% CI 15.35~25.03个月),长于对照组的13.33个月(95% CI 10.36~18.2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5,P<0.01)。结论帕替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食管癌效果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FS时间延长。

  • 标签: 食管肿瘤 药物疗法,联合 阿帕替尼 卡培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替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于2017年8月-2019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88例来我院接受大肠癌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入院时间为划分依据,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效果,获得研究结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84.09%;疾病控制率为97.73%。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59.09%;疾病控制率为84.09%。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治疗时,用药帕替,可增强近期疗效,用药不会增加骨髓抑制的发生,具有高效性与安全性。

  • 标签: 大肠癌 阿帕替尼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替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5例)与观察组(常规治疗+帕替,35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67.43±5.19)岁,病程(2.38±0.84)年。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67.81±4.92)岁,病程(2.41±0.59)年。比较两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两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42.86%比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5岁、治疗时机(发病≥2年)、既往化疗二线以上、甲胎蛋白异常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OR>1,均P<0.05)。结论帕替对中晚期胃癌疗效较好,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对胃癌患者进行及早诊断与治疗,可通过改善患者甲胎蛋白异常,改善部分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

  • 标签: 胃癌 中晚期 阿帕替尼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帕替治疗中晚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 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7 月收治的 60 例 中晚期胃癌患者 , 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 n=30 )和观察组( n=30 )。两组均接受 基本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使用帕替 425 mg ,对照组使用安慰剂来对照,不使用帕替,其它辅助、药物治疗同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服药效果。 结果: 观察组客观缓解率( C R +P R) 3.33% 高于对照组 0% , P > 0.05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 C R +P R +SD ) 46.67% 高于对照组 3.33% , P < 0.05 。观察组甲胎蛋白( AFP )阳性患者的疾病控制率 65.91% 高于 AFP 阴性患者 34.09% , P < 0.05 。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 PFS )中位数 3.76 个月 (95% CI2.17-6 . 80) 长于对照组 PFS 中位数 2.65 个月( 95% CI1.32-4.21 ), P < 0.05 。观察组 AFP 阳性患者 PFS 中位数 2.9 个月短于 AFP 阴性患者 5.7 个月, P < 0.05 。 结论: 帕替治疗中晚期胃癌 临床 疗效显著,特别是对 AFP 阳性患者具有更加明显的疾病控制率。

  • 标签: 阿帕替尼 中晚期胃癌 疗效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帕替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剂量帕替与以氟尿嘧啶为主的一线化疗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以氟尿嘧啶为主的一线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的数据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x²=4.266,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x²=6.222,p=0.013),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小剂量帕替与化疗联合治疗对晚期胃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单纯化疗无明显增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剂量阿帕替尼 化疗 联合治疗 晚期胃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甲磺酸 帕替 治疗晚期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医院收治的 38 例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或术后复发转移,均采用甲磺酸 帕替 治疗,每天早餐后服用 500mg ,观察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 38 例患者中,完全缓解计 4 例,部分缓解计 22 例,稳定计 7 例,进展计 5 例,疾病控制率为 86.8% ( 33/38 );治疗主要不良反应包括骨髓 抑制 等血液毒性和手足综合征等非血液毒性,不良反应多为Ⅰ~Ⅱ级。 结论 : 甲磺酸帕替 在晚期肝内胆管癌患者中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患者可耐受,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甲磺酸阿帕替尼 晚期肝内胆管癌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治疗复发性三阴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于2016年12月至2019年3月本院接收治疗的复发性三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7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帕替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89%、无进展生存期(5.07±0.64)个月、总生存期(11.58±1.72)个月均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48.15%、无进展生存期(3.78±0.95)个月、总生存期(7.34±2.69)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FACT-B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FACT-B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81%略低于对照组37.0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替治疗复发性三阴乳腺癌,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以及总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复发性三阴乳腺癌 阿帕替尼 无进展生存期 总生存期 生存质量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替联合奥沙利铂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选用奥沙利铂+替吉奥进行治疗,研究组联用帕替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缓解率为53.3%(研究组)和26.7%(对照组),研究组整体缓解情况较对照组更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5.0%(研究组)和33.3%(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替吉奥+奥沙利铂+帕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显著,且治疗安全性良好。

  • 标签: 替吉奥 奥沙利铂 阿帕替尼 晚期胃癌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小剂量帕替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价值。方法: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将我院2019年8月-2020年8月内79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常规化疗)和观察组(37例,小剂量帕替+联合化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达97.2%,显著较83.3%的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标志物和TNF-α水平较低,IFN-γ水平较高,P<0.05。结论: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临床治疗,建议采纳小剂量帕替联合化疗方案,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是目前临床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方案。

  • 标签: 小剂量 阿帕替尼 化疗 联合用药 晚期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