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只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然而现实中,大多数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

  • 标签: 小学 科学 强化 主动 能力 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具体方法。方法采用外科管道护理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组,对比同期行常规外科管道护理组,各有50例,对比二者患者焦虑程度和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结果实验组发生的概率是5%,常规组发生的概率是15%前者比后者低。结论进行外科患者管道护理的方法,最好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效果较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改善病人的不良情绪。

  • 标签: 外科 管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因事故、刺伤原因引起的肝外伤患者的临床处理方案,方法选取20例由于交通事故、刺伤、高处跌伤等造成肝伤的入院患者,对其施行外科手术治疗,主要采取结扎止血、夹闭止血,阻断入肝血流,分析临床手术资料,结果分析手术治疗前后20例患者后进行评估,入院前临床右上腹疼痛评估值为28.85±2.35,治疗后右上腹疼痛评估值为19.75±2.35,治疗后较治疗前评估值显著降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患者均经过手术康复出院,采用纱布压迫止血,阻断肝血流,从而修补损伤肝脏,20例手术患者,术后无伤口感染迹象,术后5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回访20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结扎止血,修补肝损伤部位的方法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加重,控制因肝损伤引起的患者死亡率,术后回访患者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 标签: 肝损伤 手术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76例APE患者被分为高危APE组(41例)和非高危APE组(35例)。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APE组比较,高危APE组CT阻塞指数[8.58%比24.69%]、室间隔平直或左突(31.43%比73.17%)、支气管动脉扩张比例(5.71%比24.39%)显著升高,除上腔静脉直径外,两组其余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与右室短轴最大径(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84-0.954),与LVMSA呈显著负相关(r=-0.786),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V∶LV诊断APE严重程度的AUC最大(0.949)。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准确而实用的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0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64例,单纯支架置入12例,载瘤动脉闭塞4例。结果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其中死亡1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4例,血管痉挛1例。术后平均12个月复查:65例动脉瘤不显影,1例动脉瘤缩小,2例动脉瘤无变化,11例动脉瘤增大,给予再次完全栓塞。出院后评价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工作58例;轻微症状12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5例;中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重度神经功能障碍;严重残疾1例;死亡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椎基底动脉 夹层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闭锁行体肺分流术患儿的护理经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间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安全,对患儿至关重要;同时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心功能的维护,保持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平衡,给予合适的呼吸机参数,维持分流血管的通畅,预防并发症,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体肺分流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接诊的9例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Glasgow预后分级量表(GOS)及改良Rankin分级量表(mRS)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完成手术后第1d,因并发应激性溃疡及肺部感染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对其实施6个月随访,即重残1例、植物生存2例及恢复良好5例。结论后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伴脑疝形成应用神经介入联合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神经介入 后循环动脉瘤 显微神经外科 脑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在普外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于我院行腹腔普外科手术患者共11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没有实行防粘连的方法,对照组采取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术后的阳性体征率为13.56%,术后粘连的发生率为10.17%;对照组术后的阳性体征率为25.42%,术后粘连的发生率为23.73%。结论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在普外科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粘连的发生率,并且患者在术后恢复较快,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外科手术用防粘连冲洗液 普外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肝胆外科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83例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围手术期规范护理方法,治疗组则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快速外科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够能够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护理 肝胆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通过临床观察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心脏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脏外科手术患者80例,在这些患者中,最小年龄为38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46.7岁,将这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而且在分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随机分配,为了使其形成对照,要保证年龄、性别等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时,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和基础护理;此外,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的40例患者则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服务,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连续治疗一点时间后,两组患者的心脏疾病都有所好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在接受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而且在接受治疗两个月后,两组患者在术后体温、收缩压、心率、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也要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于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快速康复理念进行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而且与普通的常规护理方式相比,快速康复理念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不仅使得患者手术后的体温、收缩压以及心率等指标得以不断的改善,而且还大大缩短了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且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降低,值得临床医学推广。

  • 标签: 慢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心脏外科护理干预,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外科腹外疝护理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作为此次研究的时间段,在此时间段内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外科腹外疝手术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采取抛骰子单双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40)和康复组(n=40),对传统组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护理,对康复组患者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实施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少;康复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腹外疝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护理过程效果显著,可推广运用。

  • 标签: 腹外疝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