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敦煌博物馆现藏有一把尺子.2000年4月出土于敦煌市佛爷庙一新店台墓群一聚族葬2号墓葬中。2002年被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 标签: 敦煌市 西晋 鉴定委员会 博物馆 甘肃省 文物
  • 简介:目的:总结带血管蒂瓣移植治疗腕舟骨不连的疗效。方法:以带桡动脉茎突返支桡骨瓣移植治疗3例,桡骨远端背外侧带血管蒂的瓣移植4例,带第2掌背动脉掌骨基底瓣移植1例。通过平均10个月的随访,观察骨折愈合和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评价:优6例,良1例,可1例。结论:该手术疗效较好,操作简单,副损伤小,是治疗腕舟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腕损伤 骨移植 骨折 不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进行搬移治疗胫骨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2009年3月~2012年7月我科对因外伤造成胫骨缺损的13例患者采取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搬移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充分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以按时按量,宁慢勿快的原则进行搬移,做好外固定架的管理,出现异常及时处理。结果13例均成功,其中有10例有4cm的形成,2例形成5cm,1例形成6cm,术后住院30~70d,患者愈合6~12个月,随访12~36个月。患肢膝关节和踝关节早期功能不同程度受限,通过有计划的锻炼恢复期均达到或接近正常,避免出现并发症。结论胫骨缺损治疗难度大愈合困难,采取l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固定搬移手术治疗可达到促进愈合,降低截肢的危险,术前术后做好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严谨搬移措施,及时观察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有计划的患肢功能锻炼,才能保证搬移手术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缺损 骨搬移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Ilizarov自体段延长技术治疗胫骨上段缺损的疗效。方法10例创伤或胫骨感染性不连导致胫骨大段缺损的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0±3.2)岁。全部患者采取大段病灶切除旷置,并进行缺损段相邻部分的干骺端截,于手术7d后以每天1mm速度滑移,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制定每天的调整次数,一般每日4~6次。结果10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感染完全治愈,带架时间7~14个月,延长长度6~13cm。10例患者均于会师后形成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在延长期间偏离轴线,1例断端接触后6个月不愈合,经处理后均达到良好效果。结论Ilizarov段延长是治疗胫骨大段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缺损 ILIZAROV技术 骨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严重烧伤大鼠形成及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30只6~8周龄SD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12%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每组10只。于各组大鼠背部进行相应处理,之后仅烧伤大鼠按Parkland公式经腹腔注射补液,创面外涂20 g/L碘伏,直至创面愈合。伤后28 d,取各组大鼠胫骨组织,分别行Masso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新生组织、破骨细胞数量;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制备血清,分别采用甲基百里酚蓝比色法、磷钼酸法测定代谢指标血清钙离子、磷离子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形成标志物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吸收标志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水平;取各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护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RANKL)、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活化T细胞核因子1(NFATC1)、c-Fos、c-Src的mRNA表达水平。数据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Welch检验、Games-Howell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伤后28 d,与假伤组比较,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新生组织生成均减少,烧伤面积越大减少越明显;2个烧伤组大鼠胫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相近,均较假伤组明显增多。伤后28 d,3组大鼠血清钙离子浓度、血清中β-CTX水平相近(P>0.05);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明显高于12%TBSAⅢ度烧伤组(P<0.05),且2个烧伤组大鼠血清磷离子浓度均显著高于假伤组(P<0.01);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血清中P1NP水平明显低于假伤组(P<0.01)。伤后28 d,假伤组、12%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护因子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0.20、1.71±0.83、2.24±0.51,其中24%TBSAⅢ度烧伤组明显高于假伤组(P<0.01);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RANKL mRNA表达水平为1.31±0.17,明显高于假伤组的1.00±0.14与12%TBSAⅢ度烧伤组的0.97±0.10(P<0.01);12%TBSAⅢ度烧伤组、24%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TRAF-6、NFATC1(Z=3.141、3.782)、c-Src mRNA表达水平及12%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c-Fos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伤组(P<0.05或P<0.01);12%TBSAⅢ度烧伤组大鼠第1腰椎组织中c-Fos、c-Src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24%TBSAⅢ度烧伤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可引起大鼠新生组织生成减少及破骨细胞数量增多,血清磷离子浓度升高与血清中P1NP水平下降,组织中护因子、RANKL、TRAF-6、NFATC1、c-Fos、c-Src呈升高趋势,且NFATC1、c-Fos、c-Src随烧伤总面积增加呈下降趋势。

  • 标签: 烧伤 骨生成 代谢 骨转换 护骨因子/核因子κB受体激活蛋白配体系统
  • 简介:摘要牵张成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口腔颌面外科后,已逐渐成为治疗唇腭裂的重要选择。据研究报道,截线的设计、牵张器的类型、上颌前移量、手术年龄等因素或将影响牵张成术的预后。本文主要针对唇腭裂上颌牵张成的最新进展,从治疗方法、患者类型和辅助治疗三方面,对可能影响唇腭裂上颌牵张成疗效和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实践中制订恰当的治疗策略,改善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 标签: 唇裂 腭裂 牵张成骨 颅面骨发育不全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Ilizarov搬运技术治疗胫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胫骨缺损患者,对其实施Ilizarov搬运技术,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对患者实施Ilizarov搬运技术之后进行6-24个月随访,有1例对接端愈合不良,有1例胫骨远端感染,有2例对线不良,有4例钉道感染,所有患者在实施针对性治疗之后均恢复.结论:给予胫骨缺损患者Ilizarov搬运技术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期间还是存在疗程长,操作复杂以及复查次数多等症状,因此需要加强对该治疗技术的研究,降低并发症.

  • 标签: Ilizarov骨搬运技术 胫骨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8例腕舟状骨折不愈合病例,采用骨折断端植松质并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骨折全部愈合。结论可吸收固定棒内固定治疗舟状骨折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免去二次手术痛苦。

  • 标签: 手舟状骨 骨不连 可吸收骨固定棒
  • 简介:目的探讨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跟内粉碎骨折。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原因:高处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楼梯踏空摔伤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损伤。均采用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结果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90-100分)6例,良(75-89分)9例,一般3例(50-74分),优良率为83.3%。结论跟锁定钢板与植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及利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创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锁定钢板 植骨 跟骨粉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牙槽垂直牵引成种植术对于改善种植区域量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牙槽突垂直向缺损患者2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牙槽垂直牵引成种植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部20例患者中,完成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的患者共12例,5例患者植入种植体,但是上部修复并没有完成,共植入68例种植体。20例患者经牵引成种植术治疗,新形成比较理想,新生平均高度为(12.1±0.9)mm;3例患者发生牵引区意外骨折,分别有1例患者发生种植体植入感染和牵引区感染。结论应用牙槽垂直牵引成种植术能对重度量不足进行有效解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牙槽骨 垂直牵引 成骨种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面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价值。对12例经手术证实颅面部纤维结构异常增殖症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中,10例为多发,2例为单发,CT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片状硬化,患膨胀和畸形,病变区内自然腔、窦、孔、裂、管受侵狭窄或闭塞。结论CT检查能准确的显示病变部位和范围及病变的CT表现特征。

  • 标签: 颅面骨 纤维异常增殖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放射性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进行25Gy和28Gy一次性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放射性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放射性骨坏死部位死,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骨折的2%,其中75%骨折涉及距下关节[1].对于这类CT扫描提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本院大部分行切开复位可塑形钛钢板固定加人工或自体植入治疗.从2001年6月至2003年10月,共治疗28例34侧跟骨粉碎性骨折,经平均随访10个月,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植骨治疗 跟骨关节内骨折 跟骨粉碎性骨折 钛质
  • 简介:目的:初步探索利用RP技术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人工活性替代物修复下颌缺损的可行性。方法:RP技术SL法制作具有特定外形的多孔β—TCP支架,真空冻干吸附法复合BMP,制成定制化人工活性。以多孔β-TCP/BMP支架为实验组,单纯多孔β-TCP支架为对照组,进行修复犬下颌缺损的动物实验,分别在植入后2周、1月、3月、6月取材,进行大体标本观察、X线检测分析和组织学观察,Lane—SandhuX线和组织学评分分析。结果:两组材料在植入后3月,均出现牢固的连接。植入后6月,实验组可见改建。结论:利用RP技术进行定制化人工活性的构建是可行的。多孔β-TCP支架和多孔β-TCP/BMP复合支架均可以最终完成替代,达到临床修复的目的。

  • 标签: 下颌骨缺损 磷酸三钙 骨形成蛋白 快速成型
  • 简介:缺损修复目前正被广泛研究。公认以新鲜自体移植的效果最好。它不仅具有支架作用,而且具有诱导及生成作用。与自体移植相比较,同种异体部分脱矿移植的材料广泛,可以满足形态和数量的要

  • 标签: 骨移植 异体脱矿骨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使用跟解剖板手术治疗严重跟骨折(Sanders分型Ⅱ~Ⅳ型)的实际效果,总结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26例(32足)SandersⅡ~Ⅳ型跟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钛合金跟解剖板内固定手术,并随访治疗效果。结果26例(32足)患者中4足出现伤口边缘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其余均恢复良好,患者对手术较为满意。结论钛合金跟解剖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折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术后康复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跟骨骨折 解剖板 手术 内固定
  • 简介:目的研究在下颌较大速率牵引成术(DO)中应用重组人形成蛋白(rhBMPs)对成的影响,探讨下颌较大速率DO的可行性。方法12只山羊双侧下颌行DO,山羊及左右下颌随机化分为实验侧、对照侧,一只山羊作为正常标本。术中预置牵开间隙3.5mm,实验侧应用rhBMPs,延迟期为3d,牵引速率为1.5mm/d,分3次牵引,延长幅度为20mm。3、5、7、12周行大体、X线、骨密度、生物力学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延长幅度达到20mm,自固定期3周开始观察,牵引间隙新的再生形成及成熟改建仍是连续的愈合过程。固定期5周时,大体及X线观察表明实验侧已形成良好的皮质连续性,密度近于正常,而对照侧牵引间隙中间区却存在不连或间隙存在。组织学显示DO过程仍然是膜内成,对照侧牵引间隙中央可见中央区纤维连接、软骨改变,周边区可见新组织形成。生物力学三点弯曲实验显示实验侧在5周时接近正常,与对照侧有显著差异。骨密度随时间递增,实验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侧。本实验条件下在5周后拆除牵引器较为可靠。结论较大速率DO的再生形成也是一个连续的膜内成过程。rhBMPs在较大速率和较大幅度DO中的应用能够加速的再生和愈合速度,可以缩短临床疗程并达到较大的延长幅度。

  • 标签: 下颌骨 牵引成骨术 骨形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