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故意被认为是对实现构成要件的知与欲,行为人必须认识到客观上有实现构成要件可能的事实,即有可能侵害法益的风险。如果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不是客观上可能实现构成要件的事实,故意就不成立。否定客观构成要件,即否定了故意,客观归责理论使得故意认定的重心移转到客观构成要件上。针对过失责任,客观归责论提出较有体系的限制标准。违反注意义务在传统过失理论当中是和过失划上等号的概念。相对于注意义务的违反,客观归责理论有较详细的具体内容,且其提出有说服力的标准,有助于一般人清楚理解构成要件要素的内涵。注意义务这个用语在法律上不明确,如果以客观归责的内容作为判断标准,将能清楚表达过失的意义。

  • 标签: 客观归责 故意 客观构成要件 过失 注意义务
  • 简介:罗马法上的私首先是与公相对立的,是指侵犯个人利益的不法行为,而私与准私的对立提出是以债的发生根据的四分法(契约-准契约,私-准私)为前提的,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分别规定了四种私(盗窃、抢劫、损害和侵辱)和四种准私(法官枉法裁判行为、抛掷或倒泼行为、放置或悬挂行为和属员致害行为)。对于私与准私的分类标准,学者分歧多多,提出了各种学说,但无法达成共识。虽然这样,罗马法上此种分类、体系及其争议,深深影响了西方国家的侵权法,形成了近现代侵权法的两大立法范式: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其侵权行为的基本分类(侵权行为与准侵权行为)、过错责任的原则以及一般条款等最核心要素无一不是此种影响的结果,我国侵权法亦学习借鉴了其最终的理论发展成果。

  • 标签: 私犯 准私犯 侵权行为 准侵权行为 一般条款
  • 简介:未成年教育改造中存在诸多问题,造成未成年重新犯罪率偏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分追求劳动绩效,致使教改功能弱化;义务教育地位缺失,相应投入无法跟上;职业技术教育乏力,技能培训难以开展;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工作开展失去依据。为此,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重新犯罪,需要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完善监管法律体系,构建未成年监管统一体系;摆正监管、矫正职能.突出教育改造中心地位;以再社会化为导向,扎实提高未成年就业能力;建立重新犯罪评估体系,构建无缝对接帮教机制。

  • 标签: 未成年犯 重新犯罪 教育改造 对策
  • 简介:自由与爱情是《陆焉识》的双重主题,陆焉识一生执着于自由与爱情,却在现实压迫下一次次妥协与逃离。本文通过解析《陆焉识》中的“逃”,以此探析二十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苦难。

  • 标签: 陆犯焉识 自由与爱情 人生与政治
  • 简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对预备采取一般不处罚,而只对严重的预备犯罪才予以处罚的原则。但是我国刑法总则中规定了对预备一律予以处罚的原则,从而使我国在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对犯罪行为认定的时间起点过于前置;再加上立法用语的模糊,从而导致我国预备立法的合理性严重不足。

  • 标签: 预备犯 犯罪构成 罪刑法定 立法建言
  • 简介:【裁判要旨】行为人在部分实行已具有概括犯意的情况下,撮合他人与之共同实施抢劫行为,并促使其采用持枪的加重情节的方式,构成教唆而非精神性帮助。对此种教唆,按照其在案件中所起的地位作用,依照主犯处罚。

  • 标签: 教唆犯 持枪抢劫 他人 抢劫行为 加重情节 实行犯
  • 简介:你被提升为主管的原因可能是积极主动、技术突出、具奉献精神,但仅仅这些能力还不足以让你成为一个好的主管。新任主管通常会犯错误,尤其是下面五个方面的错误:

  • 标签: 主管 奉献精神
  • 简介:“身份不明”是指《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身份不明”的侦查、起诉、审判,先要明确程序法上“身份”的范畴问题。“年龄”作为程序法“身份”是涉及定罪量刑的一项重要内容。司法实务中,怎样科学、准确地认定“年龄”,以保证法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需要认真探讨。

  • 标签: 刑事诉讼 定罪量刑 身份不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一、不等价于作为的不作为不作为犯罪确实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自近代刑法扬言与道德分道扬镳以来,处罚不作为在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二者重归于好的契机。甚至可以说,刑法不曾背离"义务的道德",在不作为的处理上又把标尺向"愿望的道德"推进了一步。"如果说愿望的道德是以人类所能达致的最高境界作为出发点,义务的道德则是从最低点出发

  • 标签: 不作为犯 近代刑法 因果关系 实行行为 违法性 行为规范
  • 简介:我国刑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悔改,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的,二年期满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标签: 死刑缓期执行 假释 减刑 死缓 无期徒刑 立功表现
  • 简介:自一九八三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它的三个战役以推动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的战绩而宣告结束。这场已经持续三年之久的斗争究竟对劳改工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近,通过对我省劳改单位情况的调查分析,使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严打”斗争以其强大的威力,对劳改工作确实产生了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

  • 标签: “严打”斗争 动态 严重刑事犯罪 社会治安
  • 简介:宝宝的睡眠,决定了宝宝的健康状况,睡眠好的宝宝身体壮,不爱生病。如何让宝宝拥有优质睡眠?只要避免以下几个错误,你的宝宝也行哦!错误1宝宝房间完全保持安静新生宝宝的家庭,妈妈们很容易的错就是让房间完全没声音,以为这样宝宝才睡得安稳,但是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喜欢睡觉时有点声音,比如电风扇的声音。

  • 标签: 生下来 三四 夜灯 力差 天籁之音 肠功能紊乱
  • 简介:牵连属于刑法理论中的难点之一,在司法实践中影响也较大,在定罪量刑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方法牵连中的方法行为进行分析,提出方法行为与方法、实行行为、预备行为等概念的区别,以便实践中对方法牵连的准确把握。

  • 标签: 牵连犯 方法行为 方法 实行行为 预备行为
  • 简介:<正>七十年代以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国际性的社会问题。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急剧增多,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不可忽视的因素。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教育、感化、挽救犯罪青少年,以预防和减少犯罪,消除成年人犯罪"后备军",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纷纷成立了少年法庭。少年案件审判庭,

  • 标签: 青少年犯罪 缓刑考验 犯罪分子 人民法院 犯罪青少年 危害社会
  • 简介:转化是指在实施某一故意犯罪行为的过程中,因又实施了一行为或者出现了某一较为严重的结果,而超出了原基本罪的构成要件范围,基于罪刑均衡原则的要求,刑法特别规定在这种情形下犯罪发生了转化,并以转化后的犯罪定罪处罚的犯罪形态。某些刑法条款之所以既被认定为转化条款又被认定为法律拟制条款,主要是因为转化与法律拟制之间存在转化内涵的法律拟制性和转化外延的法律拟制性这两个方面的关联性。而这就决定了转化与法律拟制的主要差别在于其外延的大小。详言之,转化条款中仅包含了对客观行为的法律拟制类型中将数罪拟制为一罪和将此罪拟制为彼罪的情形,以及对主观方面的法律拟制类型中部分法律拟制条款。

  • 标签: 法律拟制 转化犯 罪刑均衡
  • 简介:<正>近年来,人们就青少年犯罪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有益探索。我国各级法院从1984年以来,大胆改革刑事审判工作,并在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许多法院已建立了少年法庭,为建立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奠定了一定基础。但是如何对少年适用刑法的问题迄今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而在国外,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少国家都专门制定适用于少年的少年法。因此,探

  • 标签: 少年犯 未成年人犯罪 适用刑法 少年司法制度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我国刑法
  • 简介:由特殊身分的性质决定,一般情况下,无身分之人只能构成真正身分中有身分者的组织、教唆或帮助,而不可能与有身分之人共同实行真正身分之罪。但是,当真正身分的实行行为为复合行为,或者真正身分为职务犯罪而其职务便利可以为无身分者与有身分者同时利用时,可以例外。无身分之人与有身分之人共同犯罪,原则上都应以真正身分之罪定罪处罚。但是,当无身分之人对有身分之人的身分并不明知时,可以分别定罪。

  • 标签: 身分 定罪 共同犯罪
  • 简介:多数专家认为,谈判者以侦察员个人或小组充任为宜。因为侦察员与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一般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尽管多数警察都能训练成为谈判者,但相对而言,侦察员是最好地人选,因为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一直在训练谈判技巧。他们比其他警察具有更为丰富的说服他人、询问和讯问方面的经验。侦察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交际能力。

  • 标签: 指导原则 伤亡事件 精神障碍者 隐蔽处 拖延时间 决策程序
  • 简介:主要是对过失注意义务的 补充适用问题,所以 过失的违法性的根据在于违反注意义务及发生构成要件所规定的结果这两个要素,对于一个没有规定注意义务的过失 来说

  • 标签: 构成要件 构造适用 犯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