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调查和比较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与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rhinitis.NAR)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季节及相关因素的差异。方法收集2011及2012年1-12月在我院门诊首次确诊的AR患者188例与NAR患者154例.通过问卷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史经过及患病相关因素。结果在发病年龄上,AR以青少年为主.高发年龄在10-19岁,NAR以青年为主.高发年龄在20-29岁;AR以男性患者为主.NAR以女性居多;AR患者发病呈季节性.高发于春季.NAR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在诱发因素方面.AR的主要发病诱因与NAR大致相似.且气温变化、刺激性气味、灰尘、花粉对AR患者影响较NAR患者大。当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或个人史时,AR发病率更高。结论AR与NAR患者在年龄、性别和发病季节分布,某些诱发因素,以及家族和个人过敏史等方面存在明显筹异。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非变应性 季节性 相关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1],已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摘要的重要性,不少学者[2-4]编写了有关摘要写作的准则或标准来指导人们正确合理地写作。一篇高质量的英文论文摘要对中文学术论文的发表与传播起着一定的作用。已有学者[5-6]对医学学术论文英文摘要的特征进行过分析,但是对中医药类期刊的英文摘要文体特征的研究却鲜少见到。笔者运用Buker[2]的五语步模式,即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模式,对中医药类期刊英文摘要的语步结构、各语步所使用的时态和情态动词进行分析和讨论。

  • 标签: 英文摘要 中医药类期刊 语步 时态 情态动词
  • 简介: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患儿有不同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征。儿童多动-冲动型多表现为痰火扰心证;注意缺陷型多表现为心脾两虚证;混合型多表现为脾虚痰蒙,心肝火旺证;智力障碍者多见肾虚脑亏证。认识不同亚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中医病理特征,对中医药规范治疗该病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中医病理 证候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联合用药特征。方法:抽取确诊为冠心病且采取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的电子医疗数据,对其联合用药信息采取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予以挖掘,对联合用药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次共纳入100例确诊冠心病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患者参与研究,男性数量>女性,年龄均值72.5岁;占比较多的为单次给药≥10mL者,以<3d疗程为主;联合用药常见的为中药活血化瘀剂、抗心绞痛药、降脂药、抗血小板及溶栓抗凝药。结论:临床冠心病治疗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使用人群具有明确特征,基本符合流行病学,与品种说明书对比,实际用药剂量大多较高,且疗程较短,属于不合理范畴,因此需给予重视和警惕。

  • 标签: 冠心病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癌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的内径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检出的63例SS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内镜检查,分析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SSA/P患者多位于近端结肠,浅表型的占比较高,病灶直径多>5mm;63例SSA/P患者无异型增生32例(50.79%);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4例(38.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11.11%),远端结肠、隆起型、病灶>5mm、JNET分型高的SSA/P患者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占比高。结论:SSA/P的患者结直肠癌恶变潜能高,根据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特征对病变诊断,需要根据便便典型特征分析,辅助病变的早期检出。

  • 标签: 结直肠 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 内镜 病理学特征 锯齿状病变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和血脑屏障(BBB)的损伤情况及电针水沟穴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基础上,参照胶原酶加肝素脑内尾状核联合注射的方法造模。实验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各组按6h、1d、3d、7d再分为4个亚组。分别采用干湿重法和伊文斯蓝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斯蓝(EB)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伊文斯蓝(EB)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电针组各时相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有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可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

  • 标签: 电针 水沟穴 脑出血 脑水肿 血脑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布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21.4-2022.4期间收治的126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ELISA检验方式对患者痰液予以培养检验,判断患者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126例患儿经呼吸道分泌物培养,获得细菌共120株,其中格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以及真菌数量分别为27/80/13株,所占比例分别为22.50%、66.67%、10.83%。分析导致患者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中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他病原体感染检出菌株数量为94株,所占比例最高者为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以及肺炎支原体(MP)。结论:不同年龄段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具有差异性,格兰阳性菌分布以3岁以下儿童为主,格兰阴性菌分布较为平均,不受患者年龄因素影响。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分布以1岁以下儿童为主。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根据儿童年龄以及其致病病菌分布情况予以对症下药。

  • 标签: 儿童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微生物 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