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人体解剖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依靠板书、挂图进行教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多媒体进入了人体解剖学的教学课堂。基于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特点,人体解剖学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在于可以用图片和动画来展现人体结构的特点。但目前多媒体所采用的图片和动画均为二维,对器官的立体结构以及内部交通情况难以展现。本课题采用三维建模软件3DMAX8.0对颅骨进行三维建模和动画制作,采用FLASHMX软件对动画进行编程,以.exe文件进行输出制作成课件。形象地重建出了颅骨三维模型并制作成功生动的演示动画,更好地展现了颅骨的立体形态以及内部的交通情况。为三维技术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人体解剖学 教学 三维动画
  • 简介: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仅依靠挂图、幻灯片讲述,学生难以理解人体的动态生理过程,难以想象人体的三维结构,教学中存在很大的困难。随着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在教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以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高交互性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解剖学教学。目前,大部分解剖学教师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PowerPoint虽操作简单易懂、设计灵活、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对课件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但是课件表现形式死板、单调,尤其反映不出人体的动态生理过程,体现不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为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解剖学教学中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之不足,我教研室采用PowerPoint与3DSMAX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解剖学课件,实现了人体三维结构和人体动态生理过程的虚拟。

  • 标签: 人体解剖学教学 课件内容 PowerPoint 虚拟 计算机多媒体 生理过程
  • 简介:对合江县川南苗族207例(男113,女94)青壮年进行73项活体测量,结果显示:川南苗族身材矮小,男女性身高平均为154.56cm和143.89cm,83%受检者身高分类属矮或很矮;体部垂直高度均偏小.川南苗旅偏瘦弱,其体部宽度、深度测量及围度测量均偏小,体质稍差.川南苗族头长偏小,头宽与头高相对较大,故68%以上受检者为圆或超圆头型、阔头型也较狭头型为多、75%以上为高头型;面高与面宽均小,面高尤甚,75%以上的受检者属阔或超阔面型;鼻部测量值均小,60%的个体属中鼻型,属狭或超狭鼻型较阔鼻型的略多.两性间各项测量差异显著,但具共同体质特征.三年龄组比较青年组头面部与胸部测量值较成年组与壮年组小,表明其发育尚未终止,但因长度与宽度或长度与高度、宽度与高度均平行增长,故头型、面型、鼻型等均无显著差异而三组保持共同特征.

  • 标签: 川南 苗族 体质特征
  • 简介:目的了解股骨的形态学特征,对于股骨损伤后的治疗与康复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可以为人类学研究积累资料.方法本文测量了250例(男性109,女性141)在成都地区收集到的成人股骨各个部位的径线、扭转角和颈干角,并计算出与股骨形态相关的指数.结果(1)男性股骨各径线均大于女性.(2)男、女性股骨各径线指标绝大多数均无明显的侧别差异.(3)男女性股骨均为扁形和正形居多.(4)男、女股骨扭转角均为正值,无性别差异,其中,男性有侧别差异(p<0.05)均为左侧大于右侧.(5)男、女股骨颈干角无性别差异,但均有明显的侧别差异(p<0.01).

  • 标签: 股骨 形态学特征 临床意义 解剖学
  • 简介:1932年一位名叫Barr的青年医生首先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一词并证实此病是腰腿痛致痛的主要原因。至今,人们曾通过脊髓造影、手术所见及尸体解剖对本病进行过多种解剖特征分析。在20世纪40年代,Scott和Young就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固定型和活动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SCOTT 青年医生 脊髓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分期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1周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MRI扫描特征进行图像分析,并参照病理手术检查的分期结果,分析MRI在宫颈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宫颈癌在MRI平扫上表现为明显异常信号显示;MRI增强扫描在动脉期强化最明显,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现出持续轻度强化,且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出现明显信号差,易于显示病灶部位。病理分期结果显示为:ⅠB期21例,ⅡA期15例,ⅡB期3例,ⅢA期4例,ⅢB期8例,IV期7例。通过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MRI平扫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67.24%,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96.55%(P〈0.05)。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能对病灶进行良好的显示,且对宫颈癌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率,从而指导临床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选择,值得临床采用和推广。

  • 标签: 宫颈癌 MRI 动态增强 分期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大鼠肝大部切除(PH)后再生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s)的动态变化及肝MMP-2、MMP-9的活性变化,探讨肝星状细胞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按Higgins等方法制备肝大部切除动物模型,于术后恢复不同时程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HSCs的动态变化,明胶酶谱电泳法检测肝中MMP-2、MMP-9的变化。结果(1)正常肝小叶内HSCs呈网架状分布,PH后Desmin阳性HSCs的数量递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HSCs的数量也呈递减趋势。(2)PH后再生过程中,肝脏MMP-2、MMP-9的表达逐渐增多。结论肝再生过程中HSCs的增殖反应较慢且维持的时间短,这不同于肝纤维化等肝病过程中HSCs维持较长时间的激活状态。肝再生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9的表达发生显著改变,提示基质金属蛋白酶-2,-9参与了肝再生过程。

  • 标签: 部分肝切除 肝星状细胞 结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