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在目前执行的分类学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utationinmitochondrialgenediabetesmellitus,MIOD)归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包括:MODY的几个亚型和线粒体DNA(mtDNA)所致糖尿病。至今MODY已有14个亚型。因此目前将凡是只限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糖尿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 标签: 糖尿病 Β细胞 DNA 线粒体病 基因突变
  • 简介:将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7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都接受常规心电图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糖尿病性冠心病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P〈0.05。而在室性心律失常、房性心律失常以及房室传导阻滞方面,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也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但这两种方法检查有症状心肌缺血以及窦性传导阻滞的检出率之间的差异却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糖尿病冠心病 诊断意义
  • 简介:155例研究对象,其中正常组50例: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60.0±10.3(SD)岁;糖尿病组(2型,临床血压正常及未接受胰岛素治疗)47例:男性28例,女性19例,61.0±8.5岁;高血压组(轻中度)58例:男性33例,女性25例,59.4±8.0岁。采用TM-2421动态血压监测仪(A&D,日本)监测记录24小时ABP。采用SPSSl0.0软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1)三组ABP均呈勺型变化,糖尿病和高血压组S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5)。高血压组DB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0.01,或P〈0.05)。余弦法证实三组ABP变化的显著昼夜节律性,糖尿病和高血压组的夜间血压(SBP、DBP)下降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或P〈0.05)。(2)ABP参数:糖尿病和高血压组ABP均值和负荷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或P〈0.05);ABP变异性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组ABP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高于正常组(P〈0.01),与糖尿病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高血压和临床正常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均出现ABP部分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提示: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明确诊断高血压前已发生血压调节的明显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血压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1肥胖性高血压的概念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现状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 标签: 肥胖性高血压 糖尿病 临床处理 慢性代谢性疾病 识别 肥胖相关疾病
  • 简介: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07至2008年对全国14个省市进行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不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发生大血管病变的风险也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 标签: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临床处理 高血压 H型 识别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的平均寿命增长(人口老化),糖尿病及高血压的患病率均不断升高。糖尿病和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血管病变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使心血管死亡率和卒中等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增加2—4倍,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

  • 标签: 糖尿病血管病变 老年性高血压 临床处理 识别 心脑血管疾病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潮红(flushing)是指皮肤一过性或暂时性发红,主要见于面部,还有颈部、上胸部、耳朶,故常称为"顔面潮红"。这是因为此处浅表血管容量大而成为可视的容易受累的区域,皮肤血流量增加及伴有血管平滑肌松驰。自主神经、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及外源性都可导致潮红现象发生,其中包括糖尿病。

  • 标签: 皮肤潮红 糖尿病性 戒酒硫样反应 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 识别 血流量增加
  • 简介:1糖尿病性高血压的界定系肾性高血压的一个类型,糖尿病作为肾脏伤害的病因,糖化血红蛋白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沉积,致基底膜增厚,导致肾小球硬化症。早在1936年,Kimmelsfiel和Wilsou在肾脏病理上发现肾小球呈典型的结节样病变(称K—W结节),给了糖尿病。肾病区别于其它肾脏伤害的准确的概念界定。理论上应不包括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肾盂肾炎等对肾脏的伤害。

  • 标签: 糖尿病性高血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临床处理 肾性高血压 结节样病变 肾脏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在治疗后,对48例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的临床应用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该组患者当中有18例患者检测出低血糖,占37.50%,其中无症状低血糖出现最多的时段为22:00—8: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够对患者的无感知低血糖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在针对个性化治疗方案及护理方式进行制定时可以作为重要依据,对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升。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型糖尿病 低血糖 临床应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特征分析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中药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科学临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6.49%)明显高于对照组(8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给予其科学、合理的护理,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糖尿病 中药注射液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方法,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观察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分别进行糖耐量试验及馒头餐试验(间隔1周),观察2种试验的一致性及对试验当天血糖波动的影响。结果:馒头餐试验30分和60分钟血糖高于糖耐量试验该时点血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其它时点血糖及5点平均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验条件下,患者全天血糖最高值、最低值、24小时平均血糖、血糖变异系数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试验时发生恶心、胃部不适事件6例,高于馒头餐试验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馒头餐试验和糖耐量试验具有很好一致性,前者具有操作方便、胃肠道反应轻微、更符合生理等优势,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糖耐量试验 馒头餐试验 2型糖尿病 血糖波动
  • 简介:近期本刊专家讲坛,想重点谈线粒体与糖尿病的相关问题。浅意思是因在糖尿病分型中,涉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以及“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介绍一下近来的进展,自1959年Emster等首次报导伴糖尿病的代谢亢进性线粒体综合征以来,1995年Gerbitz等报导目前伴糖尿病的线粒体遗传综合征已有60余种;更从线粒体的数量上、功能上、遗传特点上,直到线粒体在人的生存与衰老,健康与疾病等方面,远远超越与糖尿病的关系,更从大概念上了解线粒体及线粒体病。其实近几年学术上也在突出对少见病的认识!

  • 标签: 伴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线粒体遗传病 代谢亢进性线粒体综合征 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识别 糖尿病分型
  • 简介:目的观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诊留观患者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3月急诊观察室收治的需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48例,按入院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同时均给予一定程度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结果经治疗观察组FPG、2hPBG、HbA1c临床指标的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留院观察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负面作用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加以推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胰岛素泵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