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骨肿瘤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对其负性心理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 护理效果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效果及负性心理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4月至11月收治的10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情绪得到了改善,生活品质提高,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针对骨肿瘤患者而言,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生命品质,减少负面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肿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效果及负性心理影响的研究。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4月至11月收治的10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理干预,对比疗效。结果:护理后,患者情绪得到了改善,生活品质提高,护理效果显著。结论:针对骨肿瘤患者而言,心理干预可以提高生命品质,减少负面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 负性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骨肿瘤患者进行护理中将心理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按照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骨肿瘤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均分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分析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心理状态以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肿瘤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评估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在骨肿瘤科快速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共纳入60例患者,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骨肿瘤科快速康复护理过程中实施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包括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等;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康复护理方法。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比较。结果: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下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康复速度更快,功能恢复程度更高,生活质量也有所提升。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康复过程中的心理状态更稳定。结论: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在骨肿瘤科快速康复护理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推动骨肿瘤科康复护理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骨肿瘤科 快速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 康复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颌骨肿瘤的患者放射影像平片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时间段内收治的19例颌骨肿瘤患者为对象,所有患者需要接受放射影像平片扫描,对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且对患者的临床诊断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都得到明确的诊断,患者在接受影像学检查后主要显示为多房型、单房型及蜂窝型等特点,患者的影像平片情况较为清晰、科学。结论在颌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让患者接受放射影像平片扫描的效果较好,患者的诊断情况较好,可以避免患者出现误漏诊情况等。

  • 标签: 颌骨肿瘤 诊断 放射 平片 影像 表现
  • 简介:摘要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已成为助力软组织和骨肿瘤诊疗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随着肿瘤分子遗传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已研发出软组织和骨肿瘤基因改变特征性蛋白产物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替代相应分子遗传学检测,并对其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起到重要辅助作用,同时也对肿瘤靶向治疗和生物学行为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本共识总结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以指导和规范其在此类肿瘤诊疗中的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膝骨肿瘤患者69例,基于检查方式不同划分为CT检查组、MRI组以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结果CT检查组23例,良性为15;恶性为8;其中良性检查率为65.2%,恶性检出率为32.0%;MRI组23例,良性为16;恶性为7,良性检出率为69.6%,恶性检出率为30.0%;联合检查组23例患者,良性为14;恶性为9,良性检出率为60.8%,恶性检出率为3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诊断率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观察中全面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双螺旋CT MRI 膝部骨肿瘤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下肢功能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90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全程康复护理的观察组各45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的Oswestry腰背、下肢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治疗后实施全程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全程康复护理 下肢功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主要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0例膝部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患者,甲组采用双螺旋CT的方法进行诊断,乙组采用MRI的方法进行诊断,丙组采用双螺旋CT和MRI结合的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结果 甲组和乙组患者临床检出率的比较不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丙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双螺旋CT MRI 膝部骨肿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中药攻癌镇痛散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单纯唑来膦酸治疗。观察患者止痛效果、骨转移灶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84.4%)高于对照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灶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轻微,可耐受。结论中药攻癌镇痛散外敷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转移性骨肿瘤患者止痛效果好,并且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 标签: 转移性骨肿瘤,中药外敷,攻癌镇痛散,唑来膦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工半骨盆置换术的术后护理。方法选取60例骨盆恶性骨肿瘤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研究不同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的改善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为6.7%和43.3%,满意度为93.3%和53.3%,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在临床方面推荐使用综合护理模式对人工半骨盆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

  • 标签: 骨盆恶性骨肿瘤 人工半骨盆置换术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骨肿瘤高度的异质性使新型分子靶向疗法的发展受到一定局限,但另一方面也提示基因组多样性的共同表达调控通路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至关重要的线索。相比点突变为主的癌,骨与软组织肉瘤在遗传学上以染色体改变为特征,产生的特异蛋白多是核心转录因子,驱动异常的转录调节进程,从而主导骨肿瘤的发生、发展。骨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维持依赖转录的持续高水平活化,因此针对转录失调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开发靶向药物可能是骨肿瘤治疗的前景方向。已证实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7(cyclin-dependent kinase-7,CDK7)是肿瘤异常转录调控的枢纽性节点,其通过磷酸化RNA聚合酶Ⅱ影响细胞生长、增殖、转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关键因子CDK7的精细调控决定着肿瘤特征性的转录依赖,靶向抑制CDK7是阻遏肿瘤生长的有效策略,尤其是特定遗传背景的肿瘤类型对CDK7的干预高度敏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DK7与骨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骨肿瘤治疗的潜力靶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PET/CT显像与全身骨扫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收治的 40 例患者在 2 周内接受 PET/CT显像与 全身骨扫描诊断, 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判断两种方法的 特异 性 、敏感度、准确 率 。 结果: PET/CT显像诊断 特异 性 、 准确 率 、敏感度均比 全身骨扫描 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 结论: TEP/TDM 成像可以准确地诊断 主要损伤部位 和其他部分的转移,同时准确地诊断骨转移,提供用于诊断 、阶段化 的宝贵信息 。 评估 肿瘤患者骨转移诊断 的 有效性和预测性 。

  • 标签: PET/CT显像 全身骨扫描 转移性骨肿瘤 比较研究
  • 简介:总结1例骨肿瘤患儿行手术切开头静脉解除PICC拔管困难的护理经验。拔管前对拔管困难的患儿做好心理护理,试行缓慢拔出导管10cm后有阻力,导管回缩,防止导管发生断裂,勿强行拔管。轻轻按摩上臂10~15min后再试拔管,拔管仍有阻力,在上臂局部用热毛巾湿敷30min,解除血管痉挛。经试行拔管失败,行右上臂手术切开头静脉,分离头静脉血管壁,顺利拔出导管,导管完好无断裂。拔管后给予抬高肢体,抗菌药物静脉输注3d,术后患儿无发热、切口无渗血,前臂无肿胀,末梢血液循环好,切口愈合良好。

  • 标签: PICC 拔管困难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骨肿瘤患者中采取X线、C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骨肿瘤患者所有资料,均实施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三种检查技术的符合率以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本次分析的38例骨肿瘤患者经过病理与手术证实,其中11例转移瘤、16例恶性肿瘤、11例良性肿瘤。X线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78.94%,CT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94.73%,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疾病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在骨肿瘤诊断中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作为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疾病的可靠参考依据。

  • 标签: X线 CT 核磁共振成像 骨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在恶性骨肿瘤护理中的运用意义,从而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益指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收入的64例恶性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心理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评价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患者心理护理后希望水平得分为39.44±4.23,社会支持得分为38.79±6.14,积极应对得分为29.65±7.17,明显高于干预前,消极应对得分为21.59±6.21低于干预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干预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患者的总健康状况、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等领域得分增高较明显;患者的恶心与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下降等几个症状领域的改善较明显。对比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和社会支持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得分变化均不明显;不同治疗时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希望水平、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随着治疗的持续发展,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从呈正相关变化为呈不相关。结论采用针对改善患者希望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心理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但需要注意在护理过程中应该不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护理措施,注意将社会支持从情感支持调整为实质性支持。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心理护理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利用护理干预对骨肿瘤保肢术患者身心康复的促进效果。方法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骨肿瘤保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探析对患者身心健康的促进有何影响。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76.6%),且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行骨肿瘤保肢术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显著改善其身心健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身心健康 护理干预 骨肿瘤保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CBCT在颌骨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共计100名颌骨肿瘤性病变的患者,获取其影像学资料。并使用CBCT等三维影像学重建的技术对相关病变的直径等进行全面测量评价,确定该种方式的具体准确性,测量完成之后,将其与患者的手术前症状和手术中并发症关联程度比较分析。结果使用CBCT测量之后,患者的测量值与手术中的测量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手术前和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肿瘤性病变大小差异同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术后并发症对肿瘤性病变的大小影响较为显著(p<0.05)。结论使用CBCT进行扫描可以快速的获得患者关于颌骨部位肿瘤性病变的影像学相关信息,对患者的手术风险评估与手术计划制定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CBCT 颌骨肿瘤性病变 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填充儿童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表现。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对29例良性骨肿瘤患儿采用病灶刮除,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修复骨缺损,22例患者随访资料完整。骨缺损大小0.12-47.58cm^3。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结合的方式评估人工骨降解、骨愈合等情况。结果随访1-4年,除1例单纯骨囊肿复发,避免肢体持重外,其余患儿术后未发生并发症,均在3个月内恢复日常生活及娱乐活动。术后1年X片可见材料降解及松质骨化,随时间延长呈向心性模式,松质骨化速度滞后于降解。11例在4年内完全降解。10例可见骨皮质增厚现象。结论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可安全、有效填充青少年良性骨肿瘤术后骨缺损。

  • 标签: 良性骨肿瘤 骨缺损 多孔生物陶瓷人工骨 骨替代材料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