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针对性护理对骨肿瘤化疗期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本次所选取的60例对象均来自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肿瘤病人,同时以等分两组的形式展开本次针对性护理的研究, 甲组病人所选择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乙组病人所选择的护理方法为针对性护理,借助统计学相关工具对两组护理前后 SAS、SDS 评分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分析,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数据分析结果显示SAS、SDS综合评分以乙组显优,心理情绪波动较小,且治疗依从性更具优势,数据对比P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依从性 SAS SDS评分 恶性骨肿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康复护理对恶性骨肿瘤患者保肢治疗后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骨肿瘤保肢术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使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40例,使用全程康复护理),各40例,对两组的护理完成后的下肢功能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的恢复情况和下肢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肿瘤保肢术后患者实施护理时,使用全程康复护理能够取得明显更佳的护理效果,提高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帮助患者恢复,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全程康复护理 骨肿瘤保肢 满意度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骨肿瘤患者化疗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骨肿瘤患者取样65例,入院时间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随机分为参照组(n=31,常规护理)和试验组(n=34,心理护理),比较不良反应率、SDS、SAS评分,观察应对方式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不良反应率23.53%,SDS(43.24±4.50)分,SAS(44.72±4.65)分,消极应对(28.31±4.23)分,比参照组48.39%、(54.77±6.38)分、(50.08±4.80)分、(32.20±4.25)分低,组积极应对(26.37±4.32)分,比参照组(22.30±4.40)分高,P<0.05。结论:骨肿瘤化疗期间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应对方式。

  • 标签: 疗效评价 情绪观察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骨病变的诊断是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之一。本文解读2020年第5版WHO骨肿瘤新分类的一些主要变化,同时解析骨病变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问题,旨在及时了解新进展,剖析诊断中的困惑与难点,帮助掌握骨病变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思路,力求精准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氯化锶[89Sr](以下简称"89Sr")是一种治疗转移性骨肿瘤尤其是全身多发性转移性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但89Sr致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除了89Sr本身的放射生物效应外,89Sr治疗时的骨肿瘤负荷,89Sr治疗前的放疗、化疗以及抗雄激素治疗等都是引起骨髓抑制的重要因素。笔者对89Sr治疗转移性骨肿瘤致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锶放射性同位素 骨肿瘤 肿瘤转移 骨髓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在良性骨肿瘤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至2012年收治的良性骨肿瘤缺损患者25例,其中病变部位于四肢骨11例,椎体骨14例,对所有患者均行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术。结果所有患者经X片显示,术后1个月,有明显新骨形成,术后3个月植骨部位间隙模糊,边缘开始变光滑,植入新骨与其它骨逐渐连为一体,术后6个月,植骨密度明显降低,术后12个月,骨缺损已完全修复,术后24个月植骨全部融合。结论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具有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珊瑚 基磷灰石人工骨 良性骨肿瘤骨缺损 疗效
  • 作者: 窦小龙1雷春华2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建华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目的: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78例纳入此次研究中,使用平行、当盲的方式进行平均分组,各39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刮除肿瘤、植入大段异体骨、回植自体骨灭活等方法,而研究组患者则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使用时间,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而住院时间研究组则少于常规组,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另外,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研究组要好于常规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
  • 简介:骨肿瘤与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即普遍的两大病症,前者产生在血管、骨骼与骨骼周边神经等组织之中,具备较大的患病率,通常治愈率与预后较优,恶性病情进展迅速,具备较大的死亡率;后者与前者临床症状类似,要予以高效的治疗对策,不然,极易产生骨质受损、死骨等,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文章调研了四肢长骨感染性炎症与骨肿瘤相关的影像学鉴定与诊断,并总结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影像学鉴别诊断 感染性炎症 四肢长骨 骨肿瘤 病情进展 患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骨肿瘤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评估其在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未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后接受Snyder希望理论干预的52例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前后均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Herth希望量表(HH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定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HHI、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的心理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控制感、精神信仰、接受变化等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HHI的积极行动、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升高(P<0.05);MCMQ的回避、屈服评分下降,面对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的CD-RISC、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MCMQ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可提升骨肿瘤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能够促成积极应对方式形成。

  • 标签: 骨肿瘤 Snyder希望理论 心理韧性 应对 希望水平
  • 简介: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进行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的患者5例.其中骨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4例。定位钉植入后拍摄颌面部CT,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确定肿瘤切除范围、截骨部位及重建外形。导航辅助下进行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后随访,CT复查,与术前设计图像融合,进行手术精确度及导航误差评价。结果:经术前设计及术中导航定位,所有患者顺利完成肿瘤切除及同期重建术。4例患者进行了假体植入.1例患者进行血管化腓骨移植上颌骨重建术.术中实现了手术器械的实时定位.术者能够明确其与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精确度高.系统误差小于1mm。术后CT检查示截骨部位、切除范同、重建外形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5例患者术后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面部对称。随访1-3a,肿瘤无复发。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外科可以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有助于上颌骨肿瘤切除范围的确定、缺损重建,面部对称性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颌面部手术辅助方法.

  • 标签: 计算机辅助导航 上颌骨肿瘤 整块切除 截骨术 缺损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 2019年 1月 -2020年 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 n=60)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护理组与参照组各 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6.67%低于参照组的 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恶性骨肿瘤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恶性骨肿瘤 中心静脉置管 集束化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对骨肿瘤保肢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骨肿瘤保肢术后患者中选取40例,时间段为2018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远处转移最常见的部位是骨骼,骨显像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肿瘤灶已发生骨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对肿瘤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SPECT/CT与PET/CT将功能显像和解剖显像合为一体,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在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SPECT/CT与PET/CT在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应用价值及展望作简要概述。

  • 标签: 转移性骨肿瘤 SPECT/CT PET/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影像学CT及普通平片在颌骨肿瘤中的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行CT及普通平片检查诊断颌骨肿瘤的4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作以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31.3%)患者肿瘤位于上颌骨左侧,7例(14.6%)位于上颌骨右侧,14例(29.2%)位于下颌骨左侧,12例(25.0%)位于下颌骨右侧。结论临床诊断中将影像学CT与普通平片相结合能全面仔细的观察患者颌底骨,准确定位颌骨肿瘤的位置,通过观察分析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及浸润程度有全面认识与把握,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 标签: 颌骨肿瘤 影像学CT 普通平片
  • 简介:摘要:目的:在骨肿瘤患者的日常护理中适当添加心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护理疗效及对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从我院病例系统中随机抽取37例骨肿瘤患者,同时将其划分为A组(对照组)19例、B组(观察组)18例;对A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对B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结果:护理后B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A组;同时B组的护理有效率(16例,88.89%)明显高于A组(14例,73.68%)。结论:在骨肿瘤患者基础护理中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从各方面提高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舒适度,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疾病认知,从而主动配合相关工作,获得良好疗效。

  • 标签: 心理干预 骨肿瘤 负性心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人工全肩胛骨置换术对肩胛骨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32例均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本院进行人工全肩胛骨置换手术的患者。对这32例患者的手术方式及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手术后,患者病情得到良好的治愈。结论:人工全肩胛骨置换术可以帮助肩胛骨肿瘤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具有一定的实施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人工全肩胛骨置换术 肩胛骨肿瘤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间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干预)和实验组(传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各5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方式变化。结果护理后,实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且各组护理后上述评分较之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开展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优化患者社会支持。

  • 标签:   心理护理 骨肿瘤 化疗 焦虑 抑郁 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