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海恩法则用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8名手术室护理人员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9名,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采用海恩法则引导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结果: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管理质量评分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但两组并无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海恩法则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海恩法则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 不良事件 管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112例患者均为急诊科救治的患者,入组时间为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分组采用平行信封抽签展开,分别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验组,n=56)及常规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组,n=56)开展临床护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预警时间及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缩减急救时间,在有效时间内挽救患者生命。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模式 急诊护理
  • 简介:摘要:由于护理安全是临床护理的最重要内容,严格的护理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护理的质量,更直接地关系到医院护理的质量,从而关系到病人的健康和安全。由于资源和治疗方面的限制,乡镇保健中心的高技能医务人员大幅减少,从而使乡镇保健中心的护士的专业素质普遍低于大型综合医院。因此,只有不断采取进一步措施,才能保证和提高社区基本保健中心的保健质量。加强保健安全管理是保健质量保证的最重要方面,因为护士是整个医疗过程中与病人接触最多的群体,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行使一定的检查和安全控制职能。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乡镇卫生室 护理质量 提升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方法:从我院精神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取86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1年3月到2022年6月,依据入院先后顺序的差异对患者实施分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风险管理,观察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风险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夜间查房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明显较高,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风险管理 精神科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选6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分析常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科 分诊 安全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从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中抽选68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分析常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整体情况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科 分诊 安全管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医院于2020年1月在中医内科实施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将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不按照医嘱和自行更改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中应用安全用药管理理念,可有效地规范中药用药剂量,把控中药材的品质,完善信息化管理流程,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明显提高,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进而减少了医患纠纷。

  • 标签: 安全用药管理理念 中医内科 疾病治疗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血液透析室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安全管理的价值。方法:本实验所涉及的对象是于我院血液透析室接受治疗的90例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完成时间为2021年6月,根据奇偶数法将患者完成参照组与观察组组别的划分,每一小组涵盖患者数量为45例。参照组患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比对两小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前后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护理后满意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P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血液透析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病房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制定对应的管理对策。方法:通过选取老年综合征共计60例,经检查确诊为老年综合征,对患者进行分组,常规组、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风险管理模式,做好老年综合征的自护能力评分比较。结果:通过对两组老年综合征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分比较,试验组管理后整体情况相对较优(p<0.05)。结论:对老年病房进行风险分析,制定对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能够改善其中的不良事件,提升整体风险管理效果。

  • 标签: 老年 病房护理 风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药指导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者进行研究,共72例,平均分成参照组、研究组,每组各36例。参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用药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者在治疗以后,餐前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用药指导治疗,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 标签: 用药指导 老年糖尿病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米氮平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应用于治疗焦虑抑郁障碍共病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对象选于2011.8—2023.8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78例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根据生日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9例)和参考组(39例),研究组联用米氮平组和艾司西酞普兰做治疗,参考组联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评估两组治疗有效率、心理状态及治疗副作用。 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两组治疗前HAMD和HAMA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参考组,研究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参考组。结论:结合使用米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并在持续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控制在较低水平。

  • 标签: 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 米氮平 艾司西酞普兰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 ] 为了观察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在护理工作中施行细节管理后的工作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该科主要是治疗 14 周岁以下的患者,患者普遍存在着好动行强,逆反心理严重、行为不够成熟等特征。这加大了该院的护理工作操作的难度,而且患者由于病情普遍对医院怀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院决定在小儿安全管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后,患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纠纷事件有明显降低。据目前来看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可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 ] 小儿护理 细节管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临床护理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50例妇产科患者,并采用回顾分析法对50例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护理情况的分析,主要是由于护士的因素导致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在50例妇产科患者中,护士因素导致出现安全隐患问题的患者为26例,占所有患者比例的54.5%;医院因素出现安全隐患为11例占比22.3%;而由患者自身原因导致出现安全隐患问题为13例占比23.2%。护士因素主要是由于护理技术不足以及缺乏责任心;患者自身原因主要是不遵医嘱;医院因素导致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完善的制度以及住院环境较差。结论:妇产科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主要是通过医院、护士以及患者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为了降低发生安全隐患的几率,需要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以及护理技术,并完善医院各个部门的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定期对医院设备进行更新维护,从而提高妇产科护理的效率以及质量。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在急诊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12月该院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纳入对照组(实施传统分诊流程),另取2022年1月至6月该院收治的250例急诊患者纳入观察组(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抢救效率(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抢救时间、首份心电图报告时间、首份心肌损伤标志物报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分诊 安全管理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麻醉恢复室病患共计66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分组处理,将33例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模式,把另外33例纳入实验组,执行院内转运安全护理,对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照组(24.24%%、27.27%、21.21%、24.24%、21.21%)相互对比,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不全发生概率3.03%、生命体征不稳发生概率6.06%、精神状态不正常发生概率3.03%、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概率0.00%、恶心呕吐发生概率0.00%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病患实施院内转运安全护理,能够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顺利完成院内转运工作。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院内转运 安全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 2018 年 1 月到 2019 年 1 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 100 例患儿为例,按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开展分组。对照组患儿進行一般护理,实验组患儿开展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较低,两者之间差异明显 P<0.05 ,有参考价值。结论:开展细节护理能够有效提升小儿护理安全管理的质量,加快患儿康复速度,临床价值显著。在未来临床中可积极广泛应用细节管理。

  • 标签: 细节管理 小儿护理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研究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行泼尼松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接收的104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将其命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免疫制剂泼尼松进行治疗,进行为期8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主要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肌酐、血尿酸、24h尿蛋白定量机血尿素氮变化)及临床有效率。结果经本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但是研究组患者指标接近正常值,说明行泼尼松治疗临床效果较佳,优于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数据统计学差异,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之泼尼松,临床治疗效果更佳,有效促进患者肾功能恢复,临床予以推广。

  • 标签: 泼尼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安全护理对颅脑外伤继发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继发精神障碍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44例进行安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护理对颅脑外伤继发精神障碍患者具有良好效果,有效降低不良情况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安全护理 颅脑外伤 精神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