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及预防对策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2
/ 2

麻醉恢复室病人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及预防对策探讨

梁莉娟 ,袁情(通讯作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32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安全的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麻醉恢复室病患共计66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分组处理,将33例归入参照组,执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模式,把另外33例纳入实验组,执行院内转运安全护理,对两组意外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参照组(24.24%%、27.27%、21.21%、24.24%、21.21%)相互对比,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不全发生概率3.03%、生命体征不稳发生概率6.06%、精神状态不正常发生概率3.03%、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概率0.00%、恶心呕吐发生概率0.00%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结论:对麻醉恢复室病患实施院内转运安全护理,能够提高转运的安全性,顺利完成院内转运工作。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手术作为一个危险源,病患在术后转运到各个科室过程中也面临较高的风险,尤其对于全身麻醉术后病患的转运安全应提高警惕[1]。保障病患尽早恢复健康,应将医疗护理干预中的风险危机降到最低,尽可能帮助病患顺利度过手术。麻醉复苏室病患苏醒后在转运期间运用必要的安全措施,能够使病患各项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2]。为了保障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安全,现对66例麻醉恢复室病患的干预过程与结果展开如下汇报。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取我院麻醉恢复室病患共计66例,时间分布界限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通过随机数字分组处理,将33例归入参照组,把另外33例纳入实验组。其中,在参照组中,17例为男病患,16例为女病患,年龄分布20岁-80岁(50.42±3.13);在实验组中,18例为男病患,15例为女病患,年龄分布20岁-81岁(50.61±3.22)。两组病患以上基础资料统一关系相对明显(P>0.05)。

1.2方法

参照组执行常规院内转运护理模式,由麻醉医师对病患实施管控,且出具有关医嘱,病患从麻醉恢复室转运到其他病房按照《病患离开麻醉恢复室标准》加以判断,并结合自身临床工作经验,对病患实施Steward评分,病患符合标准后,由医护工作者负责院内转运,且与医护工作者做好交接工作。实验组执行院内转运安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转运前风险评估。手术后麻醉复苏病患在院内转运前,需要通过活动、意识、血压、呼吸、氧和情况的客观评估,待评估结果均符合标准后,方可实施院内安全转运[3]。(2)院内转运前准备。麻醉复苏室医护工作者应根据病患的病情状况,积极参与到院内转运环节之中,以便应对转运期间出现的突发情况。在转运途中准备好相应的急救医疗仪器,如转运应急箱、监护仪、氧气袋或氧气瓶等。在转运前10分钟之内,医护工作者向病患的病房责任护士明确病患创房是否准备完毕,在转院中使用专用电梯,尽量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在离开麻醉复苏室之前,医护工作者应清理病患的分泌物,确保病患呼吸顺畅,固定好相应的引流管,保证膀胱冲洗管路、静脉输液管理顺畅,以免转运期间出现滑脱事件[4]。(3)转运期间的护理观察。在转运期间,医护工作者需留意病患的精神意识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针对虚弱的病患需在转运期间传授其深呼吸方法,以免引发一过性二氧化碳潴留。在转运期间,麻醉复苏室医护工作者需站在病患的头侧部位,以便观察病患的面色、呼吸等情况。如若病患出现较为严重的呕吐症状,需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引发气道阻塞、误吸反流等问题。针对甲状腺手术的病患在转运期间,也要观察切口是否出现红肿胀情况,如若发现出血对血管造成压迫,需协助主管医生利用转运应急箱,及时将血块清理干净,保证呼吸顺畅。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不良事件主要为医疗文书不全、生命体征不稳、精神状态不正常、镇痛效果不满意、恶心呕吐等。

1.4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 23.0版统计学系统,计数资料直接用(百分率)写作方式呈现,利用卡方检验获取最终结果,在P<0.05的情况下,统计学差异被判定为存在。

  1. 结果

与参照组(24.24%%、27.27%、21.21%、24.24%、21.21%)相互对比,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不全发生概率3.03%、生命体征不稳发生概率6.06%、精神状态不正常发生概率3.03%、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概率0.00%、恶心呕吐发生概率0.00%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如表一所示。

表一:对比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组别

例数

医疗文书书写不全

生命体征不稳定

精神状态不正常

镇痛效果较差

恶心呕吐

参照组

33

8(24.24)

9(27.27)

7(21.21)

8(24.24)

7(21.21)

实验组

33

1(3.03)

2(6.06)

1(3.02)

0(0.00)

0(0.00)

X2

6.3041

5.3455

5.1207

9.1034

7.8305

P

0.0120

0.0207

0.0236

0.0025

0.0051

3.讨论

因手术期间所遭受的麻醉药物与手术创伤的双重影响,需要病患在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后,才能实施院内转运。而在院内转运期间,病患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恐慌等不良心理情绪,加之不当操作,会引发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对病患的生命健康带来影响[5-6]。为此,在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期间,施以必要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病患的不适感受,保障院内转运安全。

院内转运安全护理主要以病患为核心,为病患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能够降低院内转运的风险,确保院内转运顺利。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与参照组(24.24%%、27.27%、21.21%、24.24%、21.21%)相互对比,实验组的医疗文书书写不全发生概率3.03%、生命体征不稳发生概率6.06%、精神状态不正常发生概率3.03%、镇痛效果不满意发生概率0.00%、恶心呕吐发生概率0.00%明显偏低,差异对比P<0.05。由此可见,在麻醉恢复室病患院内转运过程中,实施转运安全护理,能够保障病患的转运安全,减少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效果。

综上所述,在院内转运过程中,麻醉恢复室病患及时接受转运安全护理,能够确保病患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使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会.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4):125-127.

[2]胡龙.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措施在麻醉恢复室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1(4):0242-0243.

[3]卓锡芬.麻醉复苏室的护理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9):129-131.

[4]维尼拉?马力斯,阿吉古丽?阿布都热依木,张小希,等.美容整形日间手术的安全风险及防范对策[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1):63-64.

[5]梅伟乐.全身麻醉病人复苏延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20,(28):3840-3842.

[6]郭清厚,钟娆霞,莫玉林.多维度安全管理在麻醉复苏室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医学.2019,(8):966-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