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正义”和“仁义”在亚里士多德和孟子那里分别构成了优秀政治社会秩序基本原理,同时也被看作政治共同体成员所应培养与他人相关总体德性或伦理德性整体.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两位哲学家都把城邦政治首要功能限定于主要促进每一个体伦理德性实现或发展以及优秀公民人格培养,因为这更多地涉及一个人类存在者本性和福祉.不过,在伦理德性形成路径上,亚里士多德主张要由伦理德性之公民、政治向度推进到人性向度、道德向度,孟子则更倾向于一种相反培养程序.并且,二者虽然都为哲学家或者圣贤在正义城邦或仁义之治发展中恰当角色提供了两种选项,即政治顾问和伦理教师,但是,真正支撑着这两种角色深层理由并不完全一致.

  • 标签: 正义 仁义 政治向度 道德向度 哲学家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出版历史概述以及对MEGAI和MEGA2编辑出版过程中以严格学术标准对语文学和文本学原则坚持与创新探讨,试图阐明MEGA引导原则,并且举例说明MEGA2编辑出版工作对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学术研究、尤其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历史定位和智力语境理解具有重要意义。(摘要为译者所补充——编者注)

  • 标签: MEGA2 版本语文学 马克思 恩格斯
  • 简介:该文所论述是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期纳粹执政前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这两位德国哲学大师之间交往活动。对从他们初识,到组成要革新学院哲学“战斗集体”,他们各自对对方著作评价,直至在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等,进行了钩沉,并作了系统梳理。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交往对各自哲学思想形成和发展所产生影响。

  • 标签: 存在哲学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世界观的心理学》 “战斗集体” 学院哲学
  • 简介:交换关系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前提,在马克思不同时期语境中内涵有着根本区别。哲学人本主义视域交换关系指认人本质丧失和物化关系特性。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交换关系表征着具体历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首先是物与物关系,进而深入到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伴随这一逻辑演进过程,货币是商品实现其自身一个表现形式,资本也是货币实现其自身一个表现形式。资本具有多样性统一特性,是由商品发展到货币,再于特殊条件下发展为资本。资本不仅是物,也不仅是一种社会关系,还应是生产关系具体历史形式下~个过程性运动。静态经验层面的交换关系决不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终极内容。交换价值经过一个矛盾发展过程,超越自身学理边界,达到剩余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逻辑结果,是真正代表《资本论》及其手稿时期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逻辑线索。

  • 标签: 马克思 物化关系 交换关系 资本 雇佣劳动 资本批判
  • 简介:马克思《博士论文》附录中对普鲁塔克宗教论战,在其《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笔记》2—3中有更加具体而详尽展现。马克思对普鲁塔克批驳与他对伊壁鸠鲁反宗教立场肯定相一致。本文旨在通过对《笔记》研读,弄清楚马克思如何就普鲁塔克相关文本,有针对性地驳斥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学说尤其宗教观反驳,如何借此突显哲学与宗教对立及其反对和战胜宗教合理根据。

  • 标签: 马克思 普鲁塔克 宗教论战 《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
  • 简介:本文认为,至尊性是巴塔耶哲学思想中核心概念,它源自巴塔耶对黑格尔主奴哲学改写。整个改写由三个方面构成,即首先是把主奴关系转化为兄弟之情,其次是把空间对立转化为时间体验,再就是把对承认斗争转化为对至尊性追求。而正是基于这种改写,巴塔耶铸就了自己思想基石。

  • 标签: 承认 科耶夫 至尊性
  • 简介:耿宁对唯识宗回忆观批评很有道理,但他现象学补充还未最终解决问题,还可以沿着他提及两个方面——唯识宗对开悟经验和阿赖耶识阐发——再做深度探索。转识成智开悟没有消除时间经验,反而在某些方面突出了它。而阿赖耶识而非第六识作为回忆最终依据,其“能藏”性就在于它在刹那生灭中还具有的保持能力。它与胡塞尔揭示内时间意识之流有一些可比之处。它们都是流性,在根本转变中具有非实体连续;它们对于双方都是终极发生源头,使得熏习或习性可能。胡塞尔时晕说似乎可以补足唯识刹那生灭说中一个缺口,而唯识对阿识流性贯彻始终和对我执深刻批评,也可以反衬胡塞尔先验主体说未化之处。

  • 标签: 自证分 阿赖耶识 能藏 刹那生灭 一类相续 内时间流的晕结构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既要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又要抓紧当前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堤防,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土壤和条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力度。”我们不仅要从经济上、政治上深人探究当前腐败成因、根源和条件,而且还要从更为深入思想文化层面,剖析腐败产生主客体原因,建立有效整治腐败思想文化机制。

  • 标签: 腐败现象 江泽民同志 拒腐防变 反腐败斗争 反腐败工作 思想文化
  • 简介:本文针对当今"复归"、"走近"马克思观点,运用当代解释学进行了新破解.本文依据马克思哲学根本原则,运用当代解释学积极合理成果,立足于现代思维范式新视域,对建国以来理解马克思哲学三个不同阶段、不同结果进行了新破解,肯定了三个不同阶段及结果合理性及存在价值,明确指出破解对马克思哲学理解理解,必须摒弃形而上学"非此即彼"、以及追求那种所谓"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绝对思维方式.运用独特新视角,指出对马克思哲学理解是一个开放过程,这一过程不同阶段及结果,只要实现了实践、理解主体、理解对象三者具体、历史统一,就都具有真理性,就都是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显现;与此同时,还通过这一问题探索揭示出了该过程内在逻辑.

  • 标签: 复归 马克思 解释学
  • 简介:在现今讨论中,新自由主义被理解为一个既是学术性又是政治性纲领.它取消经济、社会和公益调控,也就是说,削减和缩小社会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扩大市场,提高经济以及道义增长.

  • 标签: 新自由主义 市场经济 道德危机 产业体制 经济思想
  • 简介:由二十年前那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所启动思想解放运动,成了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先导,而随着第二次革命所带来历史大转折,又促使思想解放运动向广度和深度推进。这种群众革命实践发展与理性思维飞跃互动、撞击、蕴育、再生,成了响彻世纪之交中国大地时代最强音。而思想解放运动不仅是思想、理论观点,政治、经济、文化观点拨乱反正,更是一场思维方式革命。世纪伟人邓小平是当代中国第二次革命领袖,也是当代中国思维方式革命导师。

  • 标签: 当代中国 思想解放 革命实践 邓小平 飞跃 拨乱反正
  •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以来,再也没有哪一种逻辑像次协调逻辑那样,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同时,也领略到了极为尖锐批判,仿佛其本身就是一种意味深长“矛盾”。依照次协调逻辑“真矛盾”观点所构建次协调逻辑系统,夷非所思地试图要容纳我们所认知悖论、辩证矛盾、甚至逻辑矛盾。次协调逻辑试图要和悖论永久共存,但我们可以为了暂时搁置这种矛盾,发展某理论其他方面而接受这种逻辑技术。次协调逻辑在反映人脑容错机制上具有重要描述功能,这对提高计算机智能化具有十分重要实践意义。

  • 标签: 次协调逻辑 辩证法 矛盾律 逻辑哲学
  • 简介:<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作出了重大发展,形成了以四个现代化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主体、以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核心、以“两个文明”建设为双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社会发展理论。而发展观则是该理论基本特征。这个发展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标签: 社会发展观 邓小平同志 解放生产力 三步走 发展战略目标 社会发展理论
  • 简介:用于描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第三世界观念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产生。当美国领导资本主义第一世界和苏联领导社会主义第二世界在冷战中为争夺全球统治地位而斗争时,第三世界常常成为战场或者军事行动演出场所。这个被认为是欠发展第三世界同时还充当着一场指向全球现代化之命运战争炮灰、晴雨表以及掠夺物,这种命运就是:世界三分之二,"其未来已经押在资本主义或者社会主义身上"。

  • 标签: 第三世界 毛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全球现代化
  • 简介:探索当代中华民族价值理念与精神家园问题不能脱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内核是文化精神。中华文化总体精神是“德性精神”。“德性精神”对于当代中华民族发展与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华民族 文化传统 文化精神 德性精神
  • 简介:庄子关于"自然"之论,与他的人生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庄子哲学里,"自然"是一种状态,一种人存在状态,一种人精神状态,也是一种情感状态。这种状态不仅是一种原初状态或不待造作真实状态,也是一种真美状态。庄子讲"自然",是将"自然"与人存在状态联系起来,是要让人明白人本然,明白本来生活到底如何。

  • 标签: 庄子 自然 状态
  • 简介:<正>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系统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般认为,它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倡。但是作为科学研究中一种重要方法论原则——系统性原则,早已随着思维方法历史发展而逐渐萌生和发展起来。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进入以辩证综合为主要特征新阶段,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也在科学研究中不断得到加强。如果说,达尔文进化论在揭示生物系统规律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那么,马克思和恩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资本论 唯物史观 社会系统 新阶段 历史发展
  • 简介:<正>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艰巨任务。社会学家西奥博尔德说:“公共机构中反腐败是发展中国家政治生活中永久特征。”那么,反腐败斗争应采取什么样策略?《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在对腐败性质、根源、类型、危害等作了深入分析后,提出要反腐保廉必须构筑社会机制。这是很有见地也很深刻见解。构筑社会机制是反腐保廉根本措施。为了把反腐保廉工作做得深入扎实,必须认真贯彻“综合治理,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方针,实行“治吏重于治民”,“治心胜于治身”整治策略。这就必须努力构筑社会机

  • 标签: 反腐保廉 构筑社会 根本措施 反腐败斗争 社会机制 综合治理
  • 简介:毛泽东宗教思想在认识宗教问题重要性、宗教基本原理以及处理宗教问题基本原则方面均有理论创新,其中既包括具有普遍理论适用性战略思想,也包括具有具体针对性策略决策。这些理论创新是将马克思主义宗教思想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成果,对于中国共产党宗教观和宗教政策形成与成熟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理论创新
  • 简介:纵观《家礼》真伪学术争论史,伪本论最关键人物是王懋竑、最焦点文献是《家礼考》;真本论者惟有翻越王氏及其《家礼考》,才可能确立"《家礼》乃朱子书"之言。本文在邱濬、夏炘等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和反驳王氏观点,并提出一些新证,如手书《家礼序》笔迹对照、《家礼》核心内容并不悖逆《仪礼》主旨、无"深衣之续袵钩边""丧服辟领""妇人不杖"等常识错误等。这些新证将指向"《家礼》乃朱熹早年草创之作"。

  • 标签: 朱熹 家礼 真伪考 王懋竑 夏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