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胶质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与成人相比,有些肿瘤尽管在形态学上与成人表现相似,诊断名称也一样,但却具有独特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因此儿童的脑胶质绝非成人的“微缩版”。2021年末发布的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相当重要的修订之一就是将儿童常见的一些弥漫性胶质单独区分开来,并进一步分成了儿童型弥漫性低级别胶质和儿童型弥漫性高级别胶质两大类。而分类的依据除了组织学形态和临床特点,更多地包含了分子特征。因此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一定要重视分子病理诊断对儿童胶质诊治的重要意义。

  • 标签: 儿童 胶质瘤 分子病理 诊断
  • 简介:摘要弥漫性中线胶质是一种具有广泛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好发于7~9岁的儿童,偶见于成人。儿童弥漫性中线胶质生长于神经系统的中线结构,其常见的部位包括丘脑、脑干和脊髓,呈弥漫性生长,易出现转移和复发,且预后不良。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切除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的综合疗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脑干胶质(BSG)的临床特点、诊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行手术治疗的32例(年龄<18岁)BSG患儿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中脑9例,脑桥19例,延髓4例。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生长特点以及肿瘤与神经纤维束的关系等分别采用经枕下后正中入路(14例)、经乙状窦后入路(6例)、经小脑水平裂入路(4例)、经枕下小脑幕上入路(2例)、经小脑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3例)和经颞下入路(2例);术中均行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根据肿瘤的切除程度及病理学分级确定是否行放化疗,并定期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32例BSG患儿的男女比例为2.2 ∶1.0,发病年龄为(6.8±3.4)岁(1~17岁)。其中脑神经麻痹19例,脑积水13例,颈部僵硬或斜颈8例,Parinaud综合征3例。肿瘤的生长特点:外生型14例,局灶内生型5例,弥漫内生型11例,特殊类型2例。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1例。术后病理学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6例,Ⅳ级12例。术后共18例患儿给予辅助放化疗。32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3~60个月),其中18例在随访期内因颅脑原发病死亡。16例内生型胶质患儿均死亡,其中位生存期为7.5个月;14例外生型患儿死亡2例;2例特殊类型的患儿均存活。14例WHOⅠ~Ⅱ级的患儿死亡2例,其余患儿至末次随访时均存活且无复发;18例WHO Ⅲ~Ⅳ级的患儿死亡16例,其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结论儿童BSG患儿的临床表现以脑神经麻痹和脑积水居多,影像及病理学特点多样;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及放化疗;外生型、特殊类型及低级别BSG患儿的预后良好,内生型及高级别BSG患儿的预后较差。

  • 标签: 脑干肿瘤 神经胶质瘤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脑干胶质(BS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19例BSG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对肿瘤未全切除者术后行放疗和(或)化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分级将患儿分为低级别BSG组13例(WHOⅠ~Ⅱ级,简称低级别组)和高级别BSG组6例(均为Ⅳ级,简称高级别组)。分析儿童BSG的临床特点及生存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的差异。体能状态评估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的评分标准。结果19例患儿男、女比例为12/7;中位诊断年龄为4.5岁,中位病程为1.0个月。术前13例患儿出现脑神经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结果显示,高级别组6例均为伴H3K27M突变的弥漫性中线胶质;低级别组13例中,神经节细胞胶质6例,星形细胞7例。高级别组与低级别组比较,患儿的中位诊断年龄(分别为4.5、7.0岁)、肿瘤直径[分别为(3.2±0.8)、(2.2±0.9)mm]、手术全切除比例(分别为0/6、10/13),以及手术前、后ECOG评分中位数(术前分别为2.0、1.0分,术后分别为4.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级别组6例肿瘤均为内生型,低级别组外生型12例,内生型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低级别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患儿均存活。高级别组5例死亡,存活时间为0.5~8.0个月;1例随访至8个月仍存活。结论脑神经功能损害是儿童BSG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与低级BSG患儿比较,高级别BSG患儿的诊断年龄大、肿瘤体积大、以内生型为主、病程短、预后差。

  • 标签: 脑干肿瘤 神经胶质瘤 儿童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microRNA-137(miR-137,微小RNA-137)在许多肿瘤中特别是神经胶质中表达异常,其通过靶向调节CDK6、Rac1、MRGBP、Notch1等基因以及PTP4A3、FOXK1基因介导的信号通路参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增殖、代谢、周期调控、侵袭及患者预后。该文章重点讨论miR-137在神经胶质中的几种特殊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了miR-137的潜在功能,为神经胶质的诊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miR-137 神经胶质瘤 靶基因
  • 简介:摘要髓细胞是胶质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强大的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由胶质相关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和髓源性抑制细胞构成。文章综述髓细胞促进胶质恶性进展的机制,并整理了多条相关通路,为抗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及思路。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髓细胞 信号传导
  • 简介:γ-羟丁酸钠(Camma-hydroxybutyrate,CHB)具有降低机体脂质过氧化物(LPO)、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药理机制,本研究以GHB联合放疗(Radiotherapy,RT)治疗恶性脑胶质,以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将恶性胶质术后患者36例分为GHB联合RT组和常规放疗组前者于每次放疗前30min给予GHB200mg/m~2静脉滴注,常规放疗1.8~2gy/次,5次/周,处方剂量55~60Gy,后者除不使用GHB外其余同前者。随访观察肿瘤局部控制、生存和急性放射反应情况。Kaplan-Meier方法分析近期疗效、预期生存率结果:GHB+RT组1年、1.5年肿瘤局控率分别为62.20%、26.50%,对照组53.80%、13.80%GHB+RT组平均生存期为21.9±8.26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80.0%、20.0%。对照组平均生存期为14.10±7.75个月,1年、2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66.67%、13.33%。GHB+RT组放疗后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22.22%、16.67%,脑水肿、癫痫发生率分别为38.89%、22.22%;对照组急性损伤2级、3级发生率分别为33.33%、27.78%、脑水肿、癫痫66.67%、33.33%。结论:GHB联合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有助于减少放射反应,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 标签: Γ-羟丁酸钠 胶质瘤 放射治疗 放射增敏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治疗脑胶质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脑胶质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显微外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出现较少、复发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脑胶质安全有效,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显微外科 脑胶质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神经系统肿瘤尤其是胶质,生长于脑内,我们对其发生和发展的外因一无所知。然而,近一、二十年来,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胶质属多基因病变,其发生与发展受多种基因的调节。这些基因不仅与细胞生长周期的调节、细胞生存与死亡的调节、细胞转录和生长倍增调节相关,而且还与细胞癌变的启动、肿瘤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有关。为了促进对神经系统肿瘤生物学的了解,现将胶质分子遗传学的基本表现及其对肿瘤治疗学的影响作一简要介绍。星形细胞有TP53、LOH17p、PDGFR、EGFR、P16、RB等基因表达,少突胶质细胞有LOH19q、1p、4q等基因改变;少突星形细胞主要为LOH19q与1p改变,部分肿瘤也有TP53和LOH17p基因改变,室管膜则与LOH22基因及NF2和MEN1基因有关。以星形细胞肿瘤为例介绍其分子基因学对肿瘤病理形态学、侵袭和转移、凋亡和抗药及放疗的影响。通过这一介绍可对胶质的分子基因学或分子病理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对神经肿瘤WHO(2000)新分类的认识,了解按此新分类作诊断对肿瘤治疗的重要性。

  • 标签: 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瘤 分子遗传学 病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联合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ydrogen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对脑胶质分级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92例脑胶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级别高低进行分组,其中Ⅰ至Ⅱ级的45例患者作为低级别胶质组,Ⅲ至Ⅳ级的47例患者作为高级别胶质组,并采用DWI以及MRS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参数[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N-乙醇天门东氨酸(N-ethanol tianmendong ,NAA )、肌酸(creatine,Cr)及含胆碱(choline,Cho)],并分析DWI联合MRS诊断不同级别脑胶质的诊断价值。结果低级别组患者ADC (11.52±1.0)×10-3 mm2/s、NAA/Cr明显高于高级别组ADC [(8.69±1.11)×10-3 mm2/s,t=12.332,P<0.05]、NAA/Cr (t=18.999,P<0.05),高级别组患者Cho/Cr、Cho/NAA明显高于低级别组Cho/Cr(t=34.164,P<0.05)、Cho/NAA (t=40.962,P<0.05)。以患者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DWI单项检查灵敏度为77.78%,特异度为76.60%,准确度为77.17%;MRS单项检查灵敏度为86.67%,特异度为80.85%,准确度为83.70%,DWI联合MRS检查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5.74%,准确度为94.57%,比较三组诊断方式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WI单项检查与MRS单项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低于DWI联合MRS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联合MRS对脑胶质分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判断预后提供帮助。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弥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学
  • 简介:自1993年对215例脑胶质病人术后进行了深静脉栓塞(DVT)的护理研究,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215例中男122例,女93例;年龄26~68岁,随机分2组对112例病人针对DVT进行预防护理称护理组,另外103例病人仅做常规护理称对照组。护理组平均年龄48.3岁,男与女之比为67:45,平均手术时间3.85h。对照组平均年龄47.87岁,男与女之比为62:41,平均手术时间3.83h。1.2方法护理组病人术后回到病房,即予以充分保暖。在空气温度低的情况下,预先用电热毯加温被窝。待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即予以肢体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1)被动运动:一手握住病人肢体未端,将

  • 标签: 脑胶质瘤 深静脉栓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抽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11 月期间本院 60 例脑胶质患者,利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采取替莫唑胺治疗)与对照组(采取传统药物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恶心呕吐、贫血、骨髓抑制、白细胞计数减少等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相较于传统药物治疗,使用 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患者,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其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给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较好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替莫唑胺 脑胶质瘤 传统药物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脑胶质中hMena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表达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胶质标本65例(WHOⅠ级9例,Ⅱ级16例,Ⅲ级19例,Ⅳ级21例),其中6例胶质母细胞(GBM,Ⅳ级)患者术中在神经导航系统引导下在肿瘤实体区、肿瘤与脑组织交界区和周1.5cm处取材,另取同期5例因脑出血行减压术患者的正常脑组织标本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blotting检测标本中hMena蛋白的表达情况和分布特征.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脑组织中无hMena阳性染色,胶质hMena阳性染色定位于胞浆,不同级别胶质中hMe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935,P=0.000),hMena的表达与胶质的分级呈正相关关系(rs=0.682,P=0.000).Westemblotting检测发现不同病理分级的胶质中,hMena的表达水平随病理级别升高而逐渐升高.结论hMena蛋白可能在胶质恶性进展中发挥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hMena 免疫组化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和手术切除后易复发等生物学特性,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患者预后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远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微透析技术,自1972年Delgado发明第一根微透析探针以来,被用于多种研究领域,

  • 标签: 微透析 胶质瘤 神经递质 细胞因子类
  • 简介: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DNAmethyltranferase,MGMT)是一种能将DNA上的加合物移除,并可修复损伤DNA的酶。其作用机制已逐渐被人们深入了解,但是MGMT在神经胶质中表达调控依然有较多有待探讨之处。本文就MGMT表达调控、MGMT表达的意义、MGMT在肿瘤中表达的检测以及MGMT与胶质化疗的新进展这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MGMT 胶质瘤 表达调控 检测 化疗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存在基因异质性,仅靠手术后的病理检查,无法准确评估肿瘤基因及微环境的动态演变。外泌体作为细胞分泌的最小胞外囊泡之一,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及细胞间信息传递的载体,促进胶质细胞增殖、免疫逃逸、放化疗抵抗及血氧微环境的改善,提高肿瘤细胞侵袭及转移能力。本文现围绕外泌体与胶质发生发展的关系综述如下。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肿瘤,因生长部位特殊且多呈浸润性生长,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尽人意,Ⅱ级以上胶质的预后普遍较差,故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而胶质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异常研究的新发现,为开辟有效治疗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肩示,已成为当今世界胶质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现已初步证实,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和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家族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它们细胞内的下游信号传导通路异常均与胶质的发生、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故本文着重对这些内容作简要介绍。

  • 标签: 胶质瘤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 酪氩酸激酶受体 丝氨酸/苏氩酸激酶受体
  • 简介:目的探时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至2010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神经导航、术中唤醒皮层电刺激功能区描记、术中电生理监测等手段,病变手术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6例,随访3个月~4年,29例患者术前症状明显缓解,4例肿瘤复发结论神经节细胞胶质多数呈相对良性,尤其是单纯位于颞叶者。癫痫部分性发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治疗上应结合神经导航等技术,在保障安全前提上尽可能全切;对癫痫患者应同时处理癫痫灶;对术后有残留或间变者可给予放疗和化疗;神经节细胞胶质手术预后相对良好。

  • 标签: 神经节细胞胶质瘤 癫痫 皮质发育不良 神经导航 术中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