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尽管临床选择多模式治疗,但大多数患者的总体预后很差,特别是胶质母细胞,这与胶质的生物学特性有关。而基因的改变已被证实与胶质母细胞的发生密切相关。不同的基因表达对胶质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作用,深入了解胶质背后的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将有助于探索潜在的个体化靶向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表达 研究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Tob基因在胶质细胞系SHG-44中的功能,为下一步进行试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照Tob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D38305,构建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新型抗生素Zeocin抗性基因的pTracer-EF/V5-HisA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上述表达质粒转入SHG44胶质细胞.在各个不同的培养时段选择2、4、8、16、24、36、48h分别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最后在48h时取未转染和转染的细胞大约105个作细胞涂片,进行荧光显微镜摄影和GFAP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同时作体外生长曲线和细胞周期的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均证实Tob基因被成功克隆,将此基因成功转染到SHG-44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用4μg脂质体和2μgDNA,最后用10μg/mLZeocin筛选可以达到90%的阳性细胞数.在转染Tob基因成功的细胞中GFAP染色的阳性率也同样升高.细胞在转染了Tob基因以后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体外培养24h后转染阳性细胞G2/M期比例明显减少,而凋亡细胞比例也出现明显的升高.结论Tob基因转染后的胶质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出现向正常胶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现象,提示Tob基因确实是一胶质细胞增殖抑制基因,值得进一步做功能研究和实验性基因治疗研究.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功能研究 Tob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胶质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66例脑胶质患者经显微外科手术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后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结果显微外科手术33例中,全部切除16例,大部分切除13例,有效率87.88%;开颅手术33例中,全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12例,有效率66.67%。随访观察前者复发2例,死亡1例,术后不良反应5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5例,生存时间1-3年10-22例;后者复发3例,死亡2例,术后不良反应8例,生活质量明显改善20例,生存时间1-3年9-20例。两者有效率、复发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改善率及生存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明显提高了肿瘤的切除率,提高了生存率,降低了复发率及病死率,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脑胶质瘤 显微外科手术 开颅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预后较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因其侵袭性强、生长迅速、手术后易复发、预后差成为医疗界的难题。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是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为辅。传统的放化疗方法有效性低、副作用大,中药因抗肿瘤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而被广泛关注和研究。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抗脑胶质中药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 标签: 中药 脑胶质瘤 有效成分 研究进展
  • 简介: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恶性肿瘤,其预后很差,目前恶性胶质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少于15个月。免疫治疗通过激发和补充机体的抗肿瘤免疫能力来杀灭肿瘤细胞,具有特异性强、不良反应轻和长期记忆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策略。免疫治疗包括主动免疫治疗、被动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本文将对胶质的被动免疫治疗中的过继细胞免疫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胶质瘤 免疫治疗 过继免疫
  • 简介:胶质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尽管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断进步,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但恶性胶质的发病率、致死率仍很高;即使经过手术、放疗、化疗也只有平均12—16个月的生存期。肿瘤细胞的能量异常是肿瘤本身的10个基本特征之一,代谢的改变可能为细胞提供了增强其抵抗凋亡、促进侵袭等能力,被认为是胶质发生、发展和难治的重要因素也是当今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脑组织几乎以葡萄糖为唯一供能物质,因此讨论胶质细胞糖代谢异常的分子机制对胶质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恶性胶质瘤 Warburg效应 糖酵解
  • 简介:胶质的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手术及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的手术中,使得胶质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如PET、fMRI、术中MRI、脑磁图、DTI以及手术的辅助技术如神经导航、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及术中超声等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能在术前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也能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达到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使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降到最低。如今神经外科医生更加注重病人的术后功能状态。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黔引导 神经导航 术中核磁共振 超声
  • 简介:背景与目的:视神经胶质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原发于视神经的肿瘤,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占颅内胶质的1%左右。由于其易侵犯视交叉及下丘脑,在临床上该病容易与鞍区占位如颅咽管等相混淆,误诊率较高。本文目的在于更好地和全面地帮助对该疾病过程的认识,改善视神经胶质患者的治疗结果和预后。方法:对自1979年~2002年我科手术治疗的6例视神经胶质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和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或丧失,有2例患者以眼球突出为首发症状。影像学检查显示患侧视神经明显梭形增粗,同侧视神经孔扩大,有的患者肿瘤已侵犯视交叉,并向后向上累及下丘脑。4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鞍区占位。所有患者接受手术行肿瘤全部或大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视神经胶质。随访1年零2个月~7年零6个月,5例患者存活,MRI扫描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早期视力下降和眼球突出,影像学发现视神经梭形增粗是明确视神经胶质诊断的关键。积极手术治疗,配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视神经 胶质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影响脑胶质预后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具有完整的脑胶质病例资料的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胶质预后的因素。结果比较患者的年龄、切除病灶程度、病理分型、肿瘤大小、KPS评分以及MGMT蛋白表达各因素之间生存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会对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患者的性别和肿瘤数目间生存时间对比,差异不显著,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提示二者不能影响预后;KPS≥70分表现为良好独立预后因素,若KPS得分越高,表明预后效果越好;年龄≥40岁、部分病灶切除、病理分型Ⅲ~Ⅳ级、肿瘤直径大于5cm表现为影响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讨论影响脑胶质预后的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切除病灶程度、病理分型、KPS评分、肿瘤大小,高级别脑胶质的病患手术在接受治疗后应化疗治疗,能够促进延长中位生存期。

  • 标签: 脑胶质瘤 预后因素 独立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脑胶质致癫痫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37例脑胶质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37例脑胶质中51例(37.23%)伴发癫痫。肿瘤主体位于额叶、颞叶部位者癫痫发病率高,具有钙化、肿瘤累及皮层和没有明显占位效应的胶质容易引发癫痫,低级别胶质患者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高级别胶质患者(P〈0.05)。结论胶质伴发癫痫与其病理类型、肿瘤生长部位及特征有关;癫痫发作类型与肿瘤所在部位密切相关。

  • 标签: 癫痫 胶质瘤 水肿 占位效应 钙化
  • 简介: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病的MRI特点。方法对1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大脑胶质病患者的MRI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脑胶质病的临床表现以头痛(12/14)和癫痫(7/141为常见,后期多出现严重颅高压征象。MRI提示病灶呈多灶性生长9例,弥漫性生长5例,至少累及2叶脑组织。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为等或高信号灶,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增强扫描常见肿瘤轻度强化。星形胶质Ⅰ级7例,Ⅱ级5例.少枝胶质Ⅱ级1例.少枝一星形混合胶质Ⅱ级1例。结论大脑胶质病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影像与临床表现的结合,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标签: 大脑胶质瘤病 磁共振成像 临床特点
  • 简介: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赵世光教授领衔完成的《砷剂对脑胶质细胞影响的基因芯片研究及颅内缓释剂型的研发》,从动物试验角度证实三氧化二砷(As2O3)能诱导脑胶质细胞凋亡;同时自主研制了As2O3脂质体缓释剂,在胶质切除术后直接置入手术区域,实现了脑胶质术后局部缓释化疗。该成果日前获得2009年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

  • 标签: 脑胶质瘤细胞 局部治疗 砷剂 哈尔滨医科大学 局部缓释化疗 缓释剂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脑干胶质(brainstem gliomas,BSG)调强放疗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脑干胶质调强放疗后的总生存(OS)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2012年1月至2019年9月接受调强放疗资料完整的脑干胶质病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总生存及影响因素,预后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是否化疗、放疗方式、症状至首次治疗时间、放疗剂量。结果共收集21例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的脑干胶质患者有18例,中位随访时间15.5(5.3~25.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OS) 20(14.1~25.8)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6.2%和34.5%。影响脑干胶质患者放疗疗效的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影像学分型、发病部位、WHO分级、放疗方式(χ2=4.829~20.261,P<0.05)。结论肿瘤大部分及以上手术切除、局灶内生型/外生型、发病部位在中脑、低级别肿瘤、肿瘤切除术后放疗的患者预后较好,对指导临床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脑干胶质瘤 调强放疗 总生存 预后因素
  • 简介:癫痫是脑胶质,尤其是幕上胶质常见的临床症状,也可能是唯一的最早临床表现。有学者认为具有癫痫表现的低分级胶质,可以作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胶质单独分类。然而目前对胶质诱发癫痫的机理还不很清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幕上胶质患者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旨在初步探讨幕上胶质的致癫因素,以指导此类胶质的手术治疗和预后判断。本研究中所有的病人均有术前CT和/或MRI资料,根据CT和/或MRI表现确定肿瘤发生部位,并侧重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如水肿、占位效应、钙化、与皮层关系等各个因素与癫痫发作的关系。病理诊断采用WH0标准结合KernohanI-IV级分类法。结果显示额叶胶

  • 标签: 脑胶质瘤 占位效应 生长特性 初步探讨 首发症状 预后判断
  • 简介:摘要:胶质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进行了手术联合同步放化疗的多模式治疗,但是胶质患者的预后依然很差,因此,深入挖掘胶质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开发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显得尤为重要。LncRNA是指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序列上保守性差,功能上具有一定保守性[1]。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上的位置,可以分为如下五类:1、基因间区长链非编码(large intergenic lncRNA),2、内含子区长链非编码RNA(intronic transcript),3、正义链长链非编码RNA(sense lncRNA),4、反义链长链非编码RNA(antisense lncRNA),5、双向长链非编码RNA(bidirectional lncRNA)。LncRNA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介导染色质重塑和组蛋白修饰,调控其下游基因的表达;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的转录本形成双链结构,干扰编码基因转录本的剪接或者形成内源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3、与特定的蛋白质结合,调控该蛋白的活性或者组成核酸-蛋白质复合体;4、与特定蛋白质锚定后,改变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5、进一步代谢成小分子RNA,如miRNAs和piRNAs等[2-4]。

  • 标签: 胶质瘤 miRNAs 诊断 预后 标志性作用
  • 简介:摘要 胶质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s,CNS)肿瘤的 5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的分类标准,胶质的病理分级可分为I-IV 级;从组织形态学角度胶质可分为星形细胞、室管膜、少突胶质细胞等。手术切除是胶质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也是胶质明确诊断、改善症状以及延长胶质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脑胶质瘤 转录因子 免疫治疗
  • 简介:2014年6月22日.南中国区域从事胶质治疗的专家就低级别胶质治疗在上海召开了专家研讨会。本次会议主要关注低级别胶质领域基础与临床的诸多热点和发展.通过对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的总结,与会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 标签: 低级别胶质瘤 个体化治疗 专家 WHO 聚焦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