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的小儿腹部淋巴21例,其中,Burkitts淋巴12例,非Burkitts淋巴9例,分别比较两组淋巴的临床症状、发病部位、肿块大小、肿块内坏死灶情况、受累肠壁厚度及扩张度、腹腔淋巴结及肝脾情况等CT影像学表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计算结果.结果Burkitts淋巴常常形成较大肿块,直径>40mm,占91.7%,最常见发生于肠管,占66.7%,受累肠管肠壁呈肿瘤样增厚,占66.7%,受累肠管常常扩张而非狭窄,占50%,肝脾肿大较少见.与非Burkitts淋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在螺旋CT上有多个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能够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腹部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Bcl-2反义核酸治疗Burkitt's淋巴的疗效。方法将不含EB病毒的人类BL的细胞株-CA46移植到BAB/C裸鼠体内,受用体内体外交替传代的方式,建立BL裸鼠模型。并将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反义治疗(A组),无义对照(B组)和空白对照(C组)三个组,每组5只,A组注射Bcl-2反义核酸,B组注射无义寡核苷酸,C组不注射任何制剂;治疗剂量为5mg/kg/d,给药方式为内局部注射,每天注射一次,连续给药15天。结果A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其中一只裸鼠的肿瘤消失,其余4只的块明显小于B组和C组,A组对C组的肿瘤抑制率为89.5%;A组对B组的肿瘤抑制率为83.3%。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对C组的抑制率为36.9%,与前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cl-2反义核酸对具有Bcl-2反义核酸对具有Bcl-2高表达的Burkitt's淋巴具有明显的疗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BCL-2反义核酸 治疗 Burkitt's淋巴瘤 裸鼠模型 CA-4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Burkitt lyphoma, 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例1,19岁,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送检左附件病理诊断为BL,累及输卵管;例2,44岁,有“淋巴结肿大”病史20余年,送检左附件病理检查示BL。二者光镜下均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示细胞CD20、CD79a,PAX5弥漫阳性,C-MYC阳性(分别为90%和95%),Ki-67阳性指数约100%,bcl-2、bc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均存在MYC/IgH基因融合。结论BL属高度恶性淋巴,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该通常生长迅速,预后不佳,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预后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布立酶对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晚期Burkitts淋巴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降尿酸治疗方案分为拉布立酶组和传统治疗组,比较2组降尿酸治疗的效果及预后。结果共纳入晚期Burkitts淋巴患儿29例,其中Ⅲ期13例(44.83%),Ⅳ期16例(55.17%)。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胀或发现腹部包块(13例,44.83%),其次为腹痛(7例,24.14%)。原发肿瘤最常见于腹盆腔(21例,72.41%),其次为头颈部(6例,20.69%)。拉布立酶组15例,传统治疗组14例,2组患儿入院时血肌酐、乳酸脱氢酶、尿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拉布立酶组患儿治疗24 h、72 h后血尿酸恢复正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85.71%比25.00%,100.00%比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儿肿瘤溶解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3%比64.29%,P=0.096),但拉布立酶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需肾替代治疗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均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33.33%比85.71%,13.33%比64.29%,20.00%比78.57%,0比35.7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拉布立酶可有效降低重症晚期Burkitts淋巴患儿血尿酸水平,减少急性肾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

  • 标签: 拉布立酶 淋巴瘤 肿瘤溶解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Burkitt淋巴(BL)为儿童时期最常见淋巴,占非霍奇金淋巴(NHL)的30%~40%。近年,随着短疗程、高强度化疗方案应用于BL患儿的治疗,其预后显著改善,但是仍有少部分患儿于治疗中发生疾病进展或复发,并且复发/难治性BL患儿的预后极差。目前,国内外对于复发/难治性BL尚无有效、统一的治疗方案。笔者拟对BL的发病机制、儿童BL复发的影响因素、复发/难治性儿童BL的耐药机制及治疗策略等方面,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旨在寻找复发/难治性儿童BL的有效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患儿预后。

  • 标签: 儿童 伯基特淋巴瘤 复发 难治性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淋巴都是恶性肿瘤吗过去在书籍文献中,我们往往在“淋巴”的前面加上“恶性”两字,近年来,随着对淋巴发病机制的了解越来越深入,目前认为淋巴均为恶性,没有必要再进一步强调“恶性”。因此,临床和病理诊断的“淋巴”都是恶性肿瘤,无“良性淋巴”的说法。

  • 标签: 淋巴瘤 知识问答 恶性肿瘤 发病机制 病理诊断
  • 简介:2008年9月,我的颈部长了一个硬块,经过3个月曲折而很富有故事性的求医之路后,活检病理报告得出了“非霍奇金氏淋巴,弥漫大B细胞型”的结论。于是,继16年前得了乳腺癌后,我又和淋巴搭上了关系。

  • 标签: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病理报告 B细胞型 乳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重打击淋巴(Double-hitlymphomas,DHL)是一组伴有MYC和BCL2或BCL6同时发生染色体易位的高级别B细胞淋巴,临床进展迅速,经积极治疗后难以缓解、易复发进展,预后极差。双表达淋巴(double-protein-expressionlymphomas,DPL)是一组有别于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通过免疫组化存在MYC和BCL2双表达,其临床进展相对迅速,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对于DHL及DPL的治疗仍是一个挑战,新的治疗手段目前正在研究中。

  • 标签: 双重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重新定义为高级别淋巴,其侵袭性强,预后差,且与c-myc、bcl-2及bcl-6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由于双打击和双表达淋巴在疾病进展及预后方面的差异,R-CHOP对其治疗效果差,而调整后的R-Hyper-CVAD、R-CODOX-M/IVAC及R-EPOCH方案显示了较好的效果,由于其明确的基因异常,靶向治疗可能会成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文章从其双打击淋巴与双表达淋巴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双打击淋巴瘤 双表达淋巴瘤 c-myc bcl-2 bcl-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11号染色体长臂(11q)异常的Burkitt淋巴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BLL-11q)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和2021年就诊的2例BLL-11q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右颈部包块,生长迅速,切除送检。Ann Arbor分期为ⅠA和ⅡA期。镜下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性生长的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细胞形态一致,“星空”现象明显,类似于Burkitt淋巴。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CD20、CD79α、PAX5、CD10和Bcl-6,部分中等阳性表达C-MYC和MUM-1,CD3、Bcl-2、CD30和TDT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均>95%,EBER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MYC、Bcl2、Bcl6断裂,11q23.3扩增和11q24.3缺失。2例患者均行化疗,随访10~22个月,均获得完全缓解、无病生存。结论BLL-11q是一种罕见的生发中心B细胞性淋巴,伴有第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且缺乏MYC基因重排,应与Burkitt淋巴、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伴有IRF4重排的大B 细胞淋巴、高级别B细胞淋巴等鉴别,在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基础上诊断依靠基因学检测,可能有更好的预后。

  • 标签: 淋巴瘤 11号染色体长臂异常 MYC基因重排 预后
  • 简介:患者女,72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个月余”于2007年12月19日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腹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全腹未及包块。胃镜提示“胃体癌”,活检病理:黏膜固有层内成片异型细胞。CT:胃底、胃体小弯侧及胃角部胃壁明显增厚,伴腹膜后及腹腔内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癌伴淋巴结转移首先考虑,淋巴待排。CT及超声均未发现胰腺占位。术前诊断“胃癌”。术中见胃体小弯侧一约8cm×7cm肿块,边界不清,侵犯浆膜层外,胃周第6、7、8、10、11、16组淋巴结均肿大,

  • 标签: 胰腺淋巴瘤 上腹部疼痛 淋巴结肿大 浅表淋巴结 胃体癌 黏膜固有层
  • 简介: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

  • 标签: EB病毒 淋巴瘤 EB病毒相关淋巴瘤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滤泡淋巴(FL)是最常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2020年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公布了多项关于FL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在一线治疗基础上的进一步方案优化、靶向治疗及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复发难治FL的临床研究进展。文章将对这些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治疗结果 免疫治疗 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