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应用背岛状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背岛状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病例10例,其中外伤致软组织缺损病例9例,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病例1例,面积最小4cm×5cm,最大8cm×10cm。结果术后10例全部成活,供区与受区创面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质地良好,外形不臃肿,供区瘢痕不明显,手部功能良好。结论背岛状移植是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损伤小,不损伤主要血管,具有外形美观,血管蒂长以及切取容易等优点,供区创面大多可以直接缝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胫动脉穿支筋膜蒂在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2014年12月应用胫动脉穿支远端筋膜蒂修复胫骨下段骨折术后钢板外露的病人28例,术前每个患者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行胫动脉穿支探测并作出标记,至少标出2个以上,设计胫动脉穿支筋膜蒂,轴线在胫骨内侧髁与内踝、跟腱间中点的连线,旋转点在距创面1-2厘米不等,全部为逆行设计修复小腿下段,钢板外露的面积为3.0厘米X2厘米~10厘米X6厘米,胫动脉的穿支筋膜蒂部的面积最大为12厘米X8厘米,最小为5.0厘米X4厘米,观察其修复效果,均成活。所有的病例随访6月~18月,平均8个月,所有的患者的均正常步态行走,有无痛觉。应用胫动脉穿支筋膜蒂修复胫骨下段钢板外露供区在小腿中上内侧,损伤蒂部保存良好,切取便利,不损伤胫动脉,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胫骨远端钢板外露的理想

  • 标签: 胫后动脉 皮肤移植 筋膜 修复 钢板外露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与邻指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期诊治的指端缺损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邻指修复,试验组患者采用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修复,对两组患者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外观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仅有1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无指体萎缩,耐寒性良好,对照组中有3名患者关节活动度丧失10°,2例指体萎缩,3例耐寒性差,1例关节活动度丧失20°,试验组患指指间关节活动度、指端耐寒性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两点辨别觉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外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邻指

  • 标签: 同指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 邻指皮瓣 指端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带腓动脉干的小腿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33例(男25例,女8例),创面6.0cm×7.5cm~25.0cm×12.0cm。从小腿外侧切取带蒂,无张力状况下旋转覆盖于受区,腓肠神经与足背神经吻合,下置引流将创面缝合。结果33例逆行腓动脉岛状均成活,29例获得5~23个月的随访,修复足跟部及足底部的吻合神经的19例患者例中有17例于术后5~13个月感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逆行腓动脉岛状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成功率高,不易破溃,皮下脂肪少,外形美观,是临床修复足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良好手段。

  • 标签: 腓动脉干 小腿外侧皮瓣 足部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LMs)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并对肋间动脉穿支(LICAP)修复微囊型LMs切除的大面积缺损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例13-22岁腋胸侧壁微囊型LMs患者,应用MRI和B超确定病变切除的范围和层次,对彻底切除均遗留的腋窝、胸侧壁皮肤组织缺损,应用LICAP进行修复,7位患者供区直接缝合,1位患者供区植皮覆盖。结果应用LICAP可成功修复所有微囊型LMs切除术造成的组织缺损。术后随访1-3年,形态良好,B超和MRI证实无复发微囊腔出现,供区无功能受损。结论超声和MRI可为手术彻底切除病灶作精确定位并进行手术后评估。微囊型LMs手术切除术后遗留组织缺损可应用LICAP获得良好的组织覆盖和修复,术后受区外形良好,供区无功能损伤。

  • 标签: 淋巴管畸形 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腋胸侧壁 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修复蹰趾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采用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修复躅趾皮肤缺损患者9例,供区行中厚片移植。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3~12)个月。全部成活,颜色、质地、厚薄与受区皮肤相近。1例少许皮肤坏死,经换药3周Ⅱ期愈合。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两点辨别觉为6~13mm,患者行走正常,及供区植皮处皮肤无破溃。患者对外观、功能满意。结论相较于传统第一跖背动脉,远端筋膜蒂第一跖背动脉血管蒂长,转移覆盖范围增大,血供更有保障,供区影响小,术后外形良好,是修复躅趾皮肤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躅趾 跖背动脉 外科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指端缺损患者采用指动脉逆行岛状进行修复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34例指端缺损患者,共有40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修复的成活情况,分析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结果经过围手术期护理,32例38指的均顺利成活,其中含2例有3指的出现水泡,均对症处理获得治愈,另2例的2指出现皮肤坏死,二期经游离植皮术获愈,成活率达94.1%。结论采用指动脉逆行岛对缺损指端进行修复,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配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效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指端缺损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2011年至2014年,选取11例颊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修复手术后缺损.制备时采用改良式参考线,并借助于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血管吻合操作均在放大镜或显微镜辅助下完成.结果11例全部存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颊部缺损得到修复.患者术后开口及咀嚼功能恢复良好,受区无明显并发症.所有患者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伤口开裂、感染及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术后线状瘢痕较为隐蔽.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是修复颊癌术后缺损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 颊癌 游离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跟骨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7~21d、二次手术修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髓炎伴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7~21d,创面肉芽新鲜,无脓性分泌物,移植皮全部成活,骨髓炎无复发,足跟部外形良好,感觉恢复好,耐磨擦能力尚可,能够负重。结论采用初次清创并负压封闭引流、二次移植的方法治疗慢性跟骨髓炎伴有溃疡或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伤小,疗效好。

  • 标签: 骨髓炎 负压封闭引流 皮肤移植
  • 简介:背景: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治疗腰椎疾病,有近20%不能达到有效的融合,出现治疗疼痛、椎间隙塌陷、迟发性凸畸形等一系列并发症。目的:进一步验证兔腰椎前柱结构切除髓核组织对椎体融合效果。方法: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剥离前纵韧带+植组在L3盘水平剥离前纵韧带,使其与L3盘前缘形成间隙,植入同种异体髂骨。②切除1/3盘组织+植组切除L3前1/3盘组织,终板植入同种异体髂骨,缝合同剥离前纵韧带+植组。③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在切除1/3盘组织+植组的基础上行前柱的内固定。结果与结论:生物力学测定:剥离前纵韧带+植组治疗12周融合节段垂直拉伸力明显优于其他2组,能够承受更强的外界拉伸力。腰椎侧位X射线检查:切除1/3盘组织+植组12周植入骨块吸收,椎间隙无新生长入;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椎有连续桥形成;剥离前纵韧带+植组12周完全性融合。组织学观察:切除1/3盘组织+植组12周未见组织生成;切除1/3盘组织+内固定组12周少量的成熟小梁及成骨细胞;剥离前纵韧带+植组12周大量成熟小梁及骨细胞,重塑的板状及哈弗氏结构。结果证实腰椎前柱的稳定性对椎体融合的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切除前1/3盘组织,游离的盘、髓核物质影响了植入骨融合,有效地恢复前柱稳定性能够促进椎体融合,但仍不能达到有效融合。

  • 标签: 组织构建 骨组织工程 脊柱 腰椎 椎间盘 椎间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移植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于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游离肌移植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患者的移植手术均顺利完成,仅有2例在手术后发生轻度切口感染及边缘小部分坏死,经积极对症干预后并发症消失。并经过为期6个月—1年的随访观察发现,所有患者的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存活率良好,经移植修复的肢体部位均保留和恢复了其应用功能。结论临床上针对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肌移植修复术进行治疗时,其临床效果显著,手术治疗时间短,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好,值得于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皮瓣移植 手术方法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臀部随意治疗骶尾部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局部随意旋转修复骶尾部褥疮11例,单侧旋转9例,双侧旋转2例,范围(5.0×6.O)一(8.O×12.O)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结果本组11例局部随意旋转全部成活,质地柔软,外形满意。2例存在轻度感染,局部换药2—3周伤口也顺利闭合。经3个月~3年随访(平均15个月),臀部外形满意没有发生伤口裂开与褥疮复发。结论局部随意手术操作简单、血运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是修复骶部褥疮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治疗骶尾部褥疮可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皮瓣 移植 褥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性,通过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适应症和优化选择等影响足部功能恢复的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入选2006年2月-2013年2月就诊于我院并进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治疗的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0年2月开始实行针对患者进行的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治疗,将方案施行后患者作为观察组,方案施行前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研究两组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对临床疗效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患者出院和随访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Enneking下肢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治疗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应用个性化伤情特点标准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提高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 标签: 组部软组织缺损 皮瓣修复 临床疗效性 个性化伤情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应用股前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例,采用VSD技术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患者病灶区需要经过手术切取面积最大为38×13cm,最小为10x8cm。结果经过手术治疗,8例患者中优4例,良2例,可2例,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股前外侧修复足部皮肤缺损疾病时,可以给予患者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后手术切除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减少感染或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引流 足部 股前外侧皮瓣 移植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标准去板减压术与改良去板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组(标准去板减压术)和改良组(改良去板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手术情况。结果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恢复均明显优于标准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去板减压术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重度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血管复合蒂岛状在修复手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利用第一掌背动脉/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岛状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合并拇指末节脱套伤及其他手指外伤。结果本组6例全部成活,外形良好,质地佳,感觉重建,供区形态功能良好。结论第一掌背动脉/神经营养血管复合蒂岛状易于解剖,损伤小,术后形态质地佳,感觉良好,耐磨擦,特别适合于拇指腹侧伤面的修复。

  • 标签: 第一掌背动脉血管复合蒂岛状皮瓣 手指 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指侧方在手外伤治疗的效果。方法总结分析32例采用指侧方修复手外伤患者的资料。术后患指制动,1周功能锻炼。结果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月,平均1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对手指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指侧方在手外伤应用中具有操作简单、伤口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临近手指、虎口、手背部区域内的中小范围创面。

  • 标签: 肌腱外露 指骨外露 皮瓣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方法选择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脑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般窗减压术55人,较标准大窗减压43人,通过对两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别行标准大减压术和一般减压术,对比疗效。结果行标准大减压术组疗效明显优于一般减压术组。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宜行标准大减压术。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治疗